优秀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论文_徐晓

优秀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论文_徐晓

——浅谈优生培养策略

徐 晓

摘要:本文从对学优生的定义入手,尝试探索和发现优生培养的策略和方法,结合教育实例,阐述了针对不同类型和心理特点的学优生所进行班干部培养,潜优生的转化,学优生自

主性发挥和心理素质培养等一系列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优生培养;潜优生转化;自主性发挥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师的定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哲学家给出了很多观点和阐述,我最赞赏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段话:“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笔者看来,它是在告诉我教育是“慢”的事业,容不得我们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教育是静静的陪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绝不只是知识的传播的教书匠,而是焕发学生内在动力和潜力的灵魂的引导者和塑造者。

关于优生,也有很多定义。笔者对优生的定义为:优生=优异的学业成绩+健康向上的身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和完善的内升力。在笔者看来,优生的培养,德行为本,细节为先,启发为纲,方法为源。

下面,笔者说说自己的体会:

一、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激发出来的----谈谈班干部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所以,班主任就要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班干部下水,必要时推他下水,帮助其快速练成游泳的本领。

在具体的工作中,光是口头指导是不够的,要有魄力放手让班干部自主商讨和处理班级事务,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但要注意把握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布置一些简单的工作,让他们独立完成。例如,在召开班委会时,首先是班主任手把手的教给组织的方法,然后就放手让班长去通知和组织,班主任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经过几次锻炼,他们就能自行主持会议。以后,班级的大小事情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实施。

从七上期中考试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开始,笔者就逐渐培养班干部主持和串场。毕竟班干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逐渐放权。在之前的年级会上,各班长发言介绍班级情况时,笔者观察到我们的班长曹强文雅有余,泼辣不足,所以这次笔者亲自撰写PPT帮助她增加底气。但是PPT的撰写用的却是学生的口吻,由她以班长的身份来负责汇报班级情况,总结和反思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更生动活泼,家长也听起来饶有兴趣。避免了入学不久,手中成绩数据不够丰富,仅靠班主任说成绩或问题,给家长或自吹自擂,或吹毛求疵的感觉。事实证明,曹强的表现可圈可点,神态自然,并不是照着读PPT。笔者立马拍照发到朋友圈给予及时的肯定。家长会后,曹强妈妈发来短信,对于给孩子机会锻炼表示感谢,对于班主任的工作表示全力的支持。在之后的班会上,笔者从提前给材料让她准备,到让她现场主持笔者自己总结,再到后来的微信通知,完全放手。

二、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赞赏出来的----谈谈潜优生的转化

一般来说,“优生”有较强的自信心,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应该予以保护和发展。但同时,有些“优生”对自己的不足往往认识不够,也有的“优生”对自己的人格修养、知识框架、能力结构等综合素质也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价,还有些“优生”对自己某些方面的发展潜力认识不足……如此等等,都妨碍他们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综合素质,妨碍他们发展自己应有的才华,最终也阻碍他们成长为教育者所期待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类学生,笔者称之为待优生或潜优生。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奖励比惩罚的教育效果好,个人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按说,好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是应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笔者认为对这些优等生表扬、奖励不适度,也会适得其反,不仅会使这些学生产生表扬疲劳,滋生骄傲情绪,还有可能使他们在过多的赞扬中孤立起来。

比如,我们班的杨宇骁同学,他头脑聪明,尤其理科思辩能力很强,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在年级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行为习惯懒散消极,课堂从不主动发言,并且经常在物品摆放,队列和课间等常规要求上出差错。需要笔者不断提醒,他本人也没少因此而在放学后留下挨批评,一段时间内是笔者的办公室常客,却总有反复,很是让笔者伤脑筋。一次,在观看中国音乐学院演出的时候,他因为和别人打闹,被校长给抓住了。这下,他可意识到闯祸了。在被笔者叫到办公室后,还没说几句,快一米八的大个子身为校篮球队员的他,突然像小孩子一样放声痛哭。笔者赶忙态度软下来,一边递纸巾让他坐下一边安抚他。舒缓心情后,这个平时躲着教师的待优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渴望同学们的认可,而不是一个淘气包的定位。至于他之前“烂泥扶不上墙”掉链子行为,用他自己的话说,小学时是个“学渣”,内心深藏着不自信。笔者问他最欣赏谁,他说林珈音,一个文笔很好,轻松幽默的优生。笔者赶紧肯定他非常善于自我剖析,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缺陷,并能找到榜样。笔者建议他们结成对子,互相学习。于是,每次小测大考后发成绩后他一定会跑去看林珈音的卷子,比成绩找差距。在研学汇报,推选他参加合唱演出,本来犹豫不决,一听说林珈音也去,他立马答应了。最让笔者意外的是,在研学期间,当班上的才子才女们文思泉涌,一首首诗发到班级微信群里,笔者去查房,发现他竟躺在床上推敲他写的小诗该用哪个字好。在本次期末考试中,这个典型的理科脑袋,英语99,语文94,在班里均为第二高分。笔者想,如果仅仅是因为他整体排名靠前,而流于形式的表扬,没有触及内心的肯定,他不可能成长为现在各科全面发展的优生。

三、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民主滋养出来的——谈谈优生自主性的培养

“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悬念,让他自己去讨论;给他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 这是笔者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它遵循当今先进的学习能力学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还学生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比如,我们班排座位是把考试成绩和争星评比相结合,通过考试成绩选出前十二名任组长,然后由组长来选取组员。把组内三个人的争星积分加权来决定选取座位的顺序。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争当组长取得主动权,也让组长有内驱力规范组员的常规和帮助其提高学习成绩。这样做是有科学依据可循的。根据学习效率的金字塔,教授给他人可以有效内化知识的90%,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优生通过辅导帮助组员,巩固了知识,全面提高了自己。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家长给笔者电话,要求照顾孩子给孩子换座位。

四、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打击出来的——谈谈优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之间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差别还是很大的,特别是意志力和抗挫折力。给优生补这方面的不足,确实有“时间长,力度弱,收效慢”的特点,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大难题。优化“优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受挫的心理承受力,是“优生”培养的极为重要的内容。

训练并强化“优生”的受挫心理,首先不可将“优生”在班上特殊化,而应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其次。要培养优生抗挫进取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或提供机会,使优生感受挫折,培养优生抗挫能力。“优生”担任学生干部不宜搞“终身制”,而应合理轮换,使“优生”适应“能上能下”的机制;而当“优生”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在实施挫折教育,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学习成绩失败,帮助优生总结失败的教训;另外一方面我们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告诉优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让他们用平常的心态对待。

要给优生创造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让他们去面对,教育他们正视挫折,勇敢面对,如,有的优生对体育竞技活动不突出,让他参与,感受失败,有的优生可以让他做些中考或竞赛的题目,感受困难和挫折,然后教育他如何对待失败,教师也要创设难易适度的情境,让优生在感受挫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作者简介:徐 晓,北京市朝阳区中学英语教师,从教十年,一直在教育一线从事英语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历次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并获朝阳区阳光杯班主任奖。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北京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欧陆经典校区 100000)

论文作者:徐晓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  ;  ;  ;  ;  ;  ;  ;  

优秀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论文_徐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