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论文_韦安超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论文_韦安超

韦安超 山东省单县实验中学 274300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青春期的他们都能受到正确思想的引领、道德品质得到陶冶,结合实际解决他们学习中、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 课堂教学 研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道德与法制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具有启蒙作用。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渗透道德和法制教育,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事例剖析辨别,多种形式地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法制意识,不断提升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借用信息工具,创设生动情境

新课程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教育体系下的两个分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在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集中于课堂。生动有趣的情境更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调动各个感官,使课堂教学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例如,在分析《意志坚强的表现》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邱少云为祖国献身的资料,也可选择一些尽管身体有缺陷但仍然在自己的领域有卓越成就的人的演讲资料、纪录片视频,比如海伦凯勒、霍金等。通过动画、视频这类比较容易调动学生情绪的网络资源展开对新课的讲解,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气氛当中,更能促进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且能有效实现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育模式,进行生活化教学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制学科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学生很难对道德与法制学科产生兴趣,这种生硬的讲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将道德与法制教育回归生活,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更利于学生接受。在教学内容中可适当融入生活元素,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指导教学。

三、设计新颖的课堂模式

新一轮改革倡导调整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强化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更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自主、合作的模式彰显了“导——先学——合作”逐渐上升的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管是自主先学,还是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导”始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导”主要体现在问题与活动的设计上,体现在习题的精编、精选以及精讲上。例如,在教学“走进教师”时,在上课之初,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探究以下问题活动:假如让你描述幼儿园的老师、小学的老师及现在的老师,你将如何描述呢?在你心中,这三个时期的老师又有哪些不同呢?对你的学习、成长、生活所起的作用又有哪些呢?”“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呢?”“如何看待身边的教师?”……这种更“接地气”的教育方式,效果要明显好于法律条文的说教,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知识的洗礼。

四、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法制内容,分析、划分侧重点,通过教学工具的辅助指导,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形象贴切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并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规范自身,帮助学生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例如,结合课本中列举出的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教师要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并鼓励学生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总结。也可以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鼓励学生之间分享感悟,得出结论,加深其印象。这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等方面意义重大。

五、强化课程问题导向,吸引学生自主探索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地把自身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精心对待课程设计,坚持问题为导向,不断强化课程引导,创设科学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吸引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分析“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围绕网络这个主题,再结合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结合现实中的问题,抓住每个学生都深有体会的特点,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对待网络的心理。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去考虑和思考相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了解,不断激发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构建法律认知体系。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能否培养一个正确、健全的道德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制》提出的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也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也要创建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最终教育学生把法律意识践行于社会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谭宝铭 通人性和接地气——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两大特质[J].新校园(中旬刊),2016年,8期。

[2]张长青 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176。

论文作者:韦安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论文_韦安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