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_张秀林

刍议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_张秀林

内蒙古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胜任力理论的新管理概念,随之这种理论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成为日后的主流管理理念。胜任力理念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将会改变传统工作模式。我国在上个世纪末也开始对基于胜任力的人资管理上进行积极研究,但还没有生成一定系统,由此本文就试图对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

1 前言

1.1 胜任力的基本构成

所谓胜任力即为在某一特定工作岗位上有着优异成绩,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达到符合该项工作的胜任条件的特质。主要包括对某一职业岗位有系统的知识掌握,能把该岗位工作完成的能力,同时能在他人面前展现出与此工作相匹配的形象,此外还有良好的素质和对该项工作负责的态度等多方面因素。

1.2 胜任力的特点

(1)胜任力有自身的独立性。对于某项具有胜任力不代表对其它工作也具有胜任力,反而有时候还会起到对其它工作的制约性,例如某人具有从事外语翻译工作胜任力的情况下,胜任力越强,往往会有很深的外语语言习惯,如果从事母语写作方面的工作,可能会由于具有很强的外语语言习惯,反而对其母语写作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胜任力具有预测性。因为胜任力代表其个人对于这项工作的能力,所以通过胜任力,往往可以预见员工的工作绩效情况。

(3)是该岗位上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区分标准。即胜任力强的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创造的价值将明显高于一般员工,所以这也成为招聘以及考核评价员工的主要依据。

由此不难看出胜任力主要是由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和能力、态度特质等这些方面构成的。胜任力有自身的针对性,独立性,由于如果面对不同的工作职务,那么所要求的胜任力其性质和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2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工作如何进行

基于胜任力的人资管理相关工作,首先要建立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岗位上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操作水平,对于此项工作的责任态度和对这项工作的任职资格进行分析,这也是绩效考核与薪资待遇等政策的主要相关依据。

2.1 对岗位职务的胜任力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胜任力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引导了人力资源对人员选拔的主体导向,是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通过对该职务的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的胜任力特质,并且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了解到这项工作岗位上的胜任力主要特征。总而言之,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主要是胜任力评判系统和传统的岗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思路,是对过去岗位职务分析的延续和新发展,大致分为以下的流程:首先确定此职务的绩效评估指标,指标是评价对于该职务执行能力的最直观体现。再将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类,通过这些关键信息,整理出该项工作的胜任力特征,最终以此特征作为接受人员的主要指导方向。

2.2 基于胜任力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步分析。由于胜任力在不同岗位及组织环境中有着不同标准的特性,为了确保人员能在该岗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该工作岗位上的胜任潜质,以达到为公司或组织带来最大利益的目的,所以必须对应聘人员的相关胜任力方面进行足够的了解,首先必须以应聘人员的工作目的和工作期望为基础。

2.3 基于胜任力的评判选拔。对于人员选拔方面,要通过胜任特征为主要选拔基础,以往传统的选拔方式,往往只对于人员的相关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等外在方面作为评判主要标准,比较忽视人员的求职动机和责任态度以及性格特质等当面。由于知识水平和技能属于胜任特征的外在,所以比较好判定。即便如此,内在的求职动机和责任态度是对于预判候选人对该工作岗位将来的任职情况,所以更具价值。

2.4 在胜任力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培训等相关工作。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制度和传统培训制度是不同的,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更着重于员工个人的胜任力,通过个人胜任力的不同,来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通过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制度,使得人员与职务匹配程度更高,如果发现某些员工的胜任特征与其职务不匹配时,可以选择与其个人胜任特质更匹配的职务进行相关培训,促进他在职业生涯上有更好的发展。

2.5 胜任力与薪资待遇。基于胜任力的薪资待遇是根据员工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对企业起到的价值利益来评判其应得的薪酬。此种薪酬制度体系不但可以激励员工提升自己的相关知识水平还可以在企业价值上更加认同公司,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吸引招揽高素质人才的公司魅力。胜任力不单单只是该岗位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方面,同时还包括对于该职务的责任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在特质,若将这些特征作为评判薪资待遇的因素之一,那么对于员工的综合特质和对企业的归属感都将有大大的提升。

2.6 胜任力与绩效评判考核。首先应该知道一个职务的胜任力是区分该职务上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决定了最终绩效的结果和为公司带来利益的差别。确定绩效考核,可以更直观的表现出胜任力的差别。在真实反映员工综合能力即胜任力的同时,还能通过对于绩效的记录,促使员工对完成目标有着激励和改进、提高的作用。基于胜任力的绩效制度,把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相结合,从而可以对员工的胜任力起到很大的增强作用,进而使得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地刷新新目标。

3 结束语

自上世纪末我国将胜任力理念引入到人资管理的新模式以来,已逐渐有了成效。现已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开展各项工作的新视角和新手段,通过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合,使得提升企业效益等方面有了新的理论基础,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凯,肖莹.胜任力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人高教学刊,2004(02)

[2]樊宏.戴良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摸式[J].科学技术,2004(09)

[3]于立宏.能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读写算,2004(10)

论文作者:张秀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刍议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_张秀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