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为主辩证施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论文_赵彤彤

针刺为主辩证施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论文_赵彤彤

赵彤彤

(运城市中心医院针灸室 044000)

【摘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非传染性急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临床研究以辩证取穴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疗效,同时避免口服抗病毒、止痛及激素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理应广泛应用。

【关键词】 带状疱疹;针刺;辩证施治;临证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317-02

带状疱疹在现代医学属“皮肤病”范畴,中医此病属“蛇丹”、“缠腰火丹”、“蛇串疮”,病因病机则主要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胃湿热内蕴,外溢肌肤,兼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病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见于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以针刺为主辩证施治治疗此组病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病例均来源于运城市中心医院针灸室,本病例特点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常突然发生,呈带状排列,多为带有红晕的一簇小泡群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分布,常有明显疼痛。全部病例由本人收集,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以25岁~55岁为最多,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为10年。中医辩证分型:肝胆火盛型21例;脾虚湿盛型17例;气滞血瘀型22例。

2.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拟定:

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3.治疗方法

3.1 针刺选穴

针刺穴位主穴为:合谷,曲池,阳陵泉。

辩证取穴:肝胆火盛型配穴支沟,太冲;脾虚湿盛型配穴三阴交,血海;气滞血瘀型配穴:内关,膈俞。

局部取穴:皮疹局部围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操作方法

常规针刺:常规消毒后选用对应毫针刺入穴位,留针30分钟。

围刺: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沿皮疹边缘进行平刺或斜刺,针距1~2寸,留针30分钟。

3.3 治疗疗程

隔日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

3.4疗效评定[1]

痊愈:烧灼感及疼痛完全消失,皮疹全部或基本消退。

显效:疼痛基本消失,无新疱出现,皮疹大部分结痂。

有效:疼痛减轻,皮损消退。

无效:疼痛未减轻,皮损消退。

4.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通过治疗3~10次,患者疼痛程度可得到改善,其中评定痊愈26例,显效27例,有效6例,脱落1例。

5.典型病例

刁某某,女,53岁。主诉:左侧胸胁部疼痛明显4天,发现疱疹1天。病史:患者自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胁部灼热样疼痛,无特殊诊治,于昨日发现左侧胸腹部米粒样疱疹,疼痛剧烈,伴心烦、口干,大便干结。四诊可见:患者左侧胸腹部带状米粒样疱疹;脉弦数;舌红苔黄腻。诊断:带状疱疹。证属:肝胆火盛。辩证取穴:合谷,曲池,阳陵泉,太冲,支沟,局部围刺。隔日治疗一次。一疗程后,患者诉疼痛明显缓解,检查皮疹已大部分结痂。两疗程后,患者诉疼痛完全消失,查原疱疹处基本消退,后3个月随访,诸证皆除。

6.小结与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的急性皮肤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疼痛顽固而剧烈[2]。该病毒通常潜伏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祖国医学称之为“丹毒”、“缠腰火丹”、“蛇串疮”、“串腰龙”,俗称“蜘蛛疮”、“蛇丹”。病因多由风火之邪客于少阳、厥阴经络,郁于皮肤;或因感染湿毒,留滞于手太阴、手阳明经络,均可导致肌肤之营卫壅滞,发为疱疹[3]。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多与肝、心、脾、肾相关,而与肝经最为密切,病因则包括:外因有风、热、湿;内因有脾虚、气滞、血虚。中医针灸治疗治疗本病主要以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湿止痛为主,而分型则主要分为三型:肝胆火盛型、脾虚湿盛型、气滞血瘀型。肝胆火盛型症候多表现为:皮疹焮红灼热,痛如针刺,疱壁紧张,集簇成群;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脾虚湿盛型症候多表现为:皮疹淡红,疱壁松弛,易于溃烂、糜烂、渗液;纳呆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胖,苔白或白腻,脉沉缓而滑。气滞血瘀型症候多表现为:疱疹基地暗红,疱液浑浊为血水;疼痛剧烈难忍,或皮疹消退但刺痛不止,夜卧难眠,精神萎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针刺选穴主穴以合谷,曲池,阳陵泉为主,肝胆火盛型配太冲,支沟;脾虚湿盛型配血海,三阴交;气滞血瘀型配膈俞,内关;局部取穴:皮疹局部围刺。辩证施治以达到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祛湿止痛的效果。

本次临床研究以辩证取穴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疗效,同时避免口服抗病毒、止痛及激素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远期效果较满意,病人易于接受。本次研究不足在与单纯的进行疗效分析而未进行对照分析,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应予以改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伟松.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18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2):9-10.

[2]白伟.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19-23

[3]刘铭,邵欣,于曙光.针灸治疗带状疱疹65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2(5):16.

论文作者:赵彤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针刺为主辩证施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论文_赵彤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