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忌模式化论文_杜小利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忌模式化论文_杜小利

河南省济市轵城镇实验中学杜小利

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是,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往往会从一些专家或者名师那里学到一些优质课样本,从而形成模式化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好与不好全在于使用的恰当不恰当。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造成模式化课堂。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新课程理念,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原则,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

1 注重读写结合但要讲求实效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她讲的是人教版《云南歌会》。她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描写一位老师或者学生,同学们听了描述之后,要知道描述的是谁。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可以模仿的范例,老师用多媒体屏幕展示了两段肖像描写:淤课文《云南歌会》第三段中的内容;于课文《边城》描写翠翠的一段话。从实际情况来看,她预期的训练目的并没有达到。因为学生并没有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去写,而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想写的方式来写。

借用课文进行模仿练习是一种教学常态。如果把握得好,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绝对不能图形式,只为了体现读写结合,而不管课文内容是否适宜模仿。模仿对象没选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浪费时间。这位老师所选的两个片段都不适宜初二学生模仿。《云南歌会》第三段的描写的肖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云南妇女的,而是脸谱化的肖像。《边城》中没有一处纯粹的关于翠翠的肖像描写。如何描写,老师也没有加以分析指导,这就让学生感到很为难。很显然老师的教学目的难以显现,教学实效就大打折扣了。

读写结合,一定要看读的和写的能否结合,不能结合,决不可勉强;能够结合,也要寻找最佳契合点,还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指导。

2 引导分析文本不要离开语境我听一位老师上《山居秋暝》,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大多都很到位,师生互动,教师点拨,都很不错。但老师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分析却有点牵强,说是诗人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希望同学们学会关心劳动人民。

韩愈《师说》中谈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观培养。这要求我们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二者有机结合,决不能机械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但是,硬要从诗歌中分析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关系,诗人具有悲悯情怀,我认为有些不当。不是说古诗中没有这种诗,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诗圣杜甫的诗歌,著名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情怀。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更要教会学生从课文中自觉领悟这种教育。千万不能从任何课文中都能读出关心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这一情感来。

3 课堂教学不能僵化于模式某校一位语文老师,大学毕业参加教育工作才两年。有老师说她上课不讲规矩,跟其他老师教法不一样,校领导听了她的课也有同感。前一段时间,市教育局组织安排她上交流课,她上的是《胡同文化》,她讲的时间较多,但也有提问,也有学生讨论。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几乎都认为,课堂气氛热烈,但教法单一且传统。而从她的教学效果看,很不错。两年来,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她带的两个班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这让很多老师困惑。但是老师们对她这种教法的否定,又让她没有信心,不知该怎么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这“规矩”并不是指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王荣生《〈世间最美的坟墓〉课例评议》,《语文学习》2007 年第3 期)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不讲规矩,其实她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传统一点而已。她的这种教法可能不合某些领导和老师的口味。她的课堂上,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也没有追求热闹,却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朴素、本真,教学目的清楚,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她的课堂气氛并不冷清,相反,倒是“热烈”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真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因而她的教学效果很不错。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好?难道凡是传统的都应该抛弃吗?不是的。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到处都能看到传统教法的影子,比如要求学生注重背诵,注重积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都是很好的传统教法。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这位老师就是这样,尽管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错,但她的教学方法不合群,自己也差点动摇。她应该坚持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难道非要被所谓的新模式所同化?我的学校有一位政治老师,她上课语速很快。开始,学生们几乎都听不懂,后来适应了,同学们都觉得这位老师教得好,中考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后来,这位老师教育教学业绩突出,被调到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了。

是的,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都要从实际出发,我说的实际,指的就是教材实际、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老师的实际。一切不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都是毫无意义的。

论文作者:杜小利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忌模式化论文_杜小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