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论文_李瑞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论文_李瑞科

身份证号码:62042219841107XXXX

摘要:我国目前处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最为关键的时期,需要对国际范围的大趋势加以迎合,继而对人类目前面对的各种科学难题进行良好而解决,这也就要求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相关工作一定要朝着科技化的趋势发展。同时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的相关研究是我国推行的基础性以及公益性的一项工作,关乎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对此本文将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技;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科技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地质勘查技术也得很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概述出发,再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讨。

1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性

1.1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地下水为主导的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运动。在水文地质中的研究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治水,二是找水。治水主要是在地质的勘测中对各类工作可能会对水体造成的干扰进行研究;找水则是通过对地质成分进行研究确定地层水的缝分布情况或位置确定,并在后续的工作中或打井或规避,增加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减少地层水给人类获取资源带来的影响。

1.2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出现于上世纪中叶,最开始是为了对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等问题进行解决而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理念。环境地质主要针对的方向是范围大、影响深的自然灾害地质或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影响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在国民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以及交通运营线路的规划进行评估,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环境层面的地质测量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减小由于地质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或人为行为给人类经济建设或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就目前国内的环境地质情况看,在地面水源、土壤以及地下污染治理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对环境进行治理或风险规避中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工作,这也就为以后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

1.3工程地质

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地或路线的地质条件,对场地或路线相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或荷载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或路线,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安全、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皀工作内容

2.1建设布局

建设用地当中主要涉及到交通系统建设、住宅建设以及厂房建设等,而在其中融入高效的环境地质以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继而选择出最为优质的地域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建筑整体的质量形成保障。对环境地质以及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建设位置沉降程度、地下水对地面形成影响程度等加以合理的分析,给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以及城市发展规划供给出更为准确、可靠的数据。经过勘测所得出的数据信息能够对建设用地选择的问题加以解决,继而为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提供保障。

2.2水资源勘察

随着我们国家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各个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其中包括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很多地方还还呈现出了水资源污染的情况,而想要让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持续提升我国水资源的质量以及供水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的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常呈现海水倒灌和地面下沉等情况,有很多城市的水资源目前还处在等待开发的阶段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进一步深化对水资源的勘察工作,继而对我国目前整体的水资源应用状况、供水质量等加以分析,对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极为有利,同时对地下水在数量以及空间排布的掌握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

3.1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

质科技化发展所要遵循的线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应该遵循以下三条线索:1科学化发展方向应该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据,具体包括,南水北调、西北水资源三峡工程等等。2科技化发展应该以为政府职能服务、为履行政府法律作为方向。政府职能服务包括地质环境监测、地下水监督利用等等。政府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以及矿产资源法等等。3科技化要向多学科延伸。对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利用地质学基础知识在环境科学以及土木工程学上的应用,由于在工程建设中所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向多学科延伸。

3.2科技化具体发展方向

(1)隧道工程。军事工程、地下铁道、采矿工程、水利工程、公路以及铁路等等都包含隧道工程,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铁路建设来说,我国已经有60年余年的历史,其中在隧道建设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岩溶地层止水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大瑶山隧道建设,其隧道长度为14.925km,通过岩溶区深埋为400~500m左右,长度在1km左右,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过一次重大的涌水涌砂事件,造成铁路瘫痪,因此国家提出了关于隧道深层岩溶治水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相关知识。(2)岩石边坡。边坡问题在水库回水、水利工程坝基、公路沿线、铁路工程中表现非常普遍,影响岩石边坡主要因素有河谷外鼓、河谷卸荷回弹、采煤活动对上覆地层的影响、硬岩地层中软弱夹层的风化以及长河谷下沉对边岸的影响等等。(3)干旱地区的地下水开发。我国的干旱地区大多集中于西部地区,其中呢主要包括: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等地区。目前水资源系统模式主要是来源于雪山融水到水库后从山前沿河道深入到地下,最后通过平原溢出,形成绿洲。在未来发展上应当从农业灌溉、地下水与地表水人工改进上进行进一步调节。

3.3为规划服务

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工作,更多是为规划服务,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具体包括,中国地质灾害图、全国环境地质图系以及图文结合的中国重点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等等,为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资料,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要以此为方向。

3.4地质工作的布置思路和预期

按区域布置城市地质工作,应先布置东部城市地质工作,然后逐渐向中部和西部推进,城市地质工作应与全国经济区带国土规划相结合,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路,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做好全国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对目前所呈现的社会需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加以良好的把握,抛弃传统思维当中的单学科发展模式,对视野加以拓展,这是推动我国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科技化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对国外的一些先进应用技术和理念加以借鉴,与我国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情况相结合,继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更为高速的发展。正确把握社会需求与科学发展趋势,摒弃传统单学科发展思维,扩展视野是促进当今水文、环境以及工程地质学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基本概念以及科技化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对我国地质科学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中美,廖义玲,李明琴,等.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226-229+233.

[2]张人权,梁杏,靳孟贵.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1):82-86.

[3]蔡卫东,李晓旭,张敏,等.吉林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研究[J].吉林地质,2003,(4):52-57.

论文作者:李瑞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论文_李瑞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