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大爆炸”的由来与影响--日本金融服务业的现状与展望_金融论文

日本“金融大爆炸”的由来与影响--日本金融服务业的现状与展望_金融论文

日本“金融大爆炸”的由来及影响——日本金融服务业现状及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金融论文,由来论文,服务业论文,大爆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状

1.日本金融体系特征

(i)严格的职能分界

日本金融体系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同业务之间的严格分界。尤其是依据“长期信贷银行法”而实施的长期信贷与短期信贷业务之间的明确分界,以及信托银行和普通银行之间,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各自分界。

过去,日本的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实施极为严格的措施,这种以明确分界政策为基础的策略严重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除此之外,监管当局通过对各金融机构实施专门的管理规定,试图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

虽然,直到80年代末期,这项策略对保持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一直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它却大大地限制了银行在改善银行风险管理以及在金融领域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而这一切又反过来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日本的金融机构大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城市银行。富士银行以及其他一些主要银行,譬如东京三菱银行、大和银行和住友银行均属此类。正如其名称一样,城市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均在大都市区域,并拥有遍布国内外的业务网络。

第二类是地方银行,正如其名称一样,这些银行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某一专门区域里。

从法律角度上讲,城市银行和地方银行并无区别,唯一区别就是地理位置和业务活动范围。不过,在大众眼中,地方银行的名称被广泛采用。地方银行和城市银行被统称为普通银行。

第三类是长期信贷银行,长期信贷银行是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筹措长期资金的专门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大公司提供长期信贷,包括日本兴业银行在内的3家银行均为长期信贷银行,并受“长期信贷银行法”的专门约束,而包括富士银行在内的普通银行则不得发行金融债券。(东京三菱银行则是例外。)

第四类是信托银行,在日本,只有信托银行才有权从事信托业务,(大和银行则属例外),信托银行拥有专门的法律约束(即由金融机构操作的信托业务联合运营法律)。

这种将长期信贷业务与短期信贷业务分界以及将信托银行和普通银行分界管理的政策,在其他主要工业国家中绝无仅有。大多数分业体系是在战后重建时期建立的,在那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内,这种分业体系,在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地运用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门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随之而来的经济缓慢增长时期,资金短缺已不再成为一个难题,当这个难题消失时,分业管理的存在便面临与之相同的命运。结果,业务范围的持续限制更阻碍了有效的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另一个分业的主要界限存在于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

对于长期信贷业务和短期信贷业务的分界,以及信托银行和普通银行的分界来说,这是日本独有的,而相对于银行业务来说,在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分业,从整体上来说,在金融业务中存在的范围更广,在其他国家也有这种分业限制。

在美国,通常后一种情形的分业相对更加严格,而在欧洲,则较宽松。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在美国有关取消这种分业的呼声正日益高涨。事实上,全球趋势似乎更倾向于取消分业管理。

引发这种变革的关键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客户的金融需求。因为客户需求已变为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的职能分界严重地制约了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可能。

(ii)大型公共金融机构

日本金融体系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拥有过多的公共金融机构。

在“政府金融机构”一项中,就有包括邮政储蓄体系在内的所有公共金融机构,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日本邮政储蓄体系的储蓄额已逾220万亿日元,从而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储蓄机构。在贷款方面,日本共有11家政府金融机构,即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以及其他9家融资公司,他们的贷款业务极为活跃。

在融资方面,日本邮政储蓄体系占全国融资额的18.6%,仅次于城市银行,日本邮政储蓄体系所拥有的220万亿日元全部为私人存款,占全日本所有私人存款的1/3以上。

政府金融机构占所有贷款的16.3%,在其他重要工业国家中,还没有任何公共金融中介机构能够拥有这样的实力。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由于资金短缺,日本政府大力提倡储蓄,因此日本邮政储蓄体系和私人金融机构相配合,充当了私人存款的巨大吸纳器,这些被吸纳的资金再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被用于重工业及其他关键工业,在这个时期内,公共金融中介机构拥有明确的政策目标。

然而,当日本进入经济缓慢增长期后,公共金融中介机构的重要性逐渐消失。随着私人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金融和资金市场的发展,需要公共资金的领域越来越少。不过,如今公共金融中介机构体系依然在发展,并继续比私人金融机构占有优势。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当经济在飞速发展时,政府严格控制的政策是正确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放弃该项政策并引入市场机制就成为必需。在日本,由于政府的官僚主义在参与市场变革时犹豫不决,从而导致金融业面临许多方面的损害。

2.金融服务业的环境变化

影响金融业的主要环境变化来自三方面: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

自80年代以来,影响金融业的主要环境变化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金融全球化”、以及“金融创新”。

(i)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如前所述,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主要会面临全面资金短缺。此时,公司的主要金融需求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取资金。同时,私人可以拥有的金融资产并不十分丰厚,因此,银行存款成为合适的储蓄手段。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客户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公司开始寻求更加便宜和更加灵活的借贷方式。伴随着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加快了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拥有良好信誉的大公司通过在市场上直接发行债券能够以比从银行借贷更为低廉的成本筹措到资金。

最近,应收帐款和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更加令人瞩目。因此,无论一家公司的信誉如何,该公司均能运用金融技术将其高质量的资产证券化,然后销售给投资商。

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私人身上。从宏观经济角度上来讲,私人是盈余实体,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加,他们拥有的金融资产数量同样也在增加。因此,单单依靠银行存款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他们寻求更加具有优势的投资方式,或者力图将他们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新的需求便产生了。私人的投资方式日益扩展到包括公共和公司债券、股票、以及投资信托。与此同时,随着私人向市场投资资金,他们启动了进一步促进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伴随着客户行为的这些变化,在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传统分业同样也在发生变化。譬如,金融机构在“一站式购物”观念下,已开始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ii)金融全球化

环境变化的另一个方面是“金融全球化”。电信技术消除了在金融交易中的国家边境的概念。譬如,美元和日元的外汇交易可以在全天24小时内进行。另外,日本政府债券和股票的期货合同也可以在外国市场交易。

金融全球化的后果是什么呢?首先,由于边界已不再成为交易中的因素,所以投资基金很自然地会流向更具吸引力的金融市场,同样在借贷市场,日益明显的趋势就是选择更加优惠的市场,而无论该市场是本国市场还是外国市场。也就是说,如今的客户更喜欢选择那些没有复杂规定的低交易成本的市场,包括税收体系。其次,在金融体系方面,如今人们已公认需要按照全球标准来行事,如果在本国市场上存在可能导致低效率的过多的规定,那么交易就会转移到国外市场上,因此,低效率的市场将会被淘汰,当一个市场的国际地位开始下降,该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也将开始下降,这将反过来影响其国内就业和税收。

为了避免这些失误,就必须不断地了解全球标准,并改革其金融体系,以便获得客户的支持,这是在不同体制内的竞争的实质。

(iii)金融创新

环境改变的第三个方面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导致了众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出现,金融衍生交易即为一例,特别是在美国,受过尖端科学培训的工程师通常被称为“火箭科学家”,他们在融资的前沿领域正在扮演积极的角色。在富士银行,过去所招收的大多数新员工通常是具有经济或法律学历的人士,最近富士银行已开始雇用越来越多的受过科学教育背景的员工,譬如数学、物理学等。

金融创新使满足客户复杂的金融需求成为可能。譬如,金融衍生交易的使用,使我们不仅可以就利率和汇率波动的变化和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而且可以就原油和其他商品的国家风险和价格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在审视这些新型金融工具的机制时,人们有时会认为是否有必要创造出这样复杂的金融工具,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定做出来的金融产品恰恰是被制造出来以便迎合客户需求的,在使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ALM)方面更具复杂化方面,金融创新同样产生了影响,譬如,在住房贷款方面,这是银行业务中最传统的业务活动之一。在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在贷款到期之前拥有抵押贷款资产,作为从存款中筹措投资基金的一种方式。最近,众多的银行已经采用了证券化方式,来构成由抵押支持的证券(MBS),这些证券然后将被出售给投资者。对于银行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再融资方式,而同时还具有将资产转移出资产负债表之外的效果。由于这种将金融和证券业务职能结合起来的复杂交易的发展,在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存在的职能分界便越来越模糊不清。

由于这些变化,显而易见地高度管制的日本金融体系已极大地制约了金融机构满足新型市场需求的能力。

3.过去的自由化措施及局限

在这种环境下,日本政府在80年代开始实行金融体系自由化,然而自由化步伐异常缓慢,放松对存款利率管理的整个过程延续了15年,从1979年开始引入存款单(CDs)自由化开始,直到1994年才完成整个过程。

1993年4月,金融体系改革法开始实施,该法律允许银行建立证券和信托子公司。富士银行于1994年10月创立了富士证券公司并于同年11月开始营业。1996年6月,富士信托银行成立。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日本金融监管当局对这些新近创立的子公司的业务活动范围实施严格的限制以便避免过快地放松管制。譬如,这些银行的证券子公司目前不得包销股票业务,因此自由化的进程只进行了一半。日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自由化采取这种渐进方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金融监管当局一直不愿意实施这些放权,这将会削弱他们的权力的影响。

第二,金融服务业中的某些成员,为了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和经济利益也倾向于反对这些放权。

第三,在80年代末期的泡沫经济期间,金融和资本市场呈现出绝对火热的景象,所以金融体系中隐含的问题并未呈现出来。因此,在有关改革金融体系的问题上并未取得一致意见。

泡沫经济的崩溃导致了股票价格和市场交易量的巨大下滑,因此,金融体系中隐含的问题开始呈现在世人面前。

特别是过去的两年已证实了东京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不断下降,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东京市场的金融空心化,尽管这是一种绝对悲观的认识,然而,决不能怀疑改革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富士银行坚决支持实施金融体系的根本改革,这种共识如今已得到政治家、政府官员、学者以及企业领袖的支持,正是这种日益广泛扩展的共识导致了日本的“金融大爆炸”。

影响

即将到来的日本“金融大爆炸”将对市场、金融机构管理和金融监管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市场的影响

“金融大爆炸”将会在下列方面影响市场。第一,市场的价格决定机制将会更加透明,市场进入以及交易的佣金将会呈现出自由化,这些都将会促进竞争,并导致价格的决定将会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另外,交易成本将会出现全面下降,并进而纳入能够进一步促进市场活动的良性循环。第二,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有效率,譬如,目前存在的金融产品市场是一些分隔的市场,证券的现金市场、期货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随着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期货公司自由地介入市场,市场的参与者将会增加,通过套汇交易,各种不同的市场将会融合在一起,这将会增加整个市场的整体效益。第三,市场管理条例将会更加严格,人们将会看到一个“公平”市场的发展,市场参与者将会遵循自律的原则,而那些破坏规则的市场参与者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譬如,对内部交易以及非法利润的获得,将会采取具有决定性的行动。同时,还必须建立一种框架,在这种框架下,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失利的公司可以顺利地进入市场。另外,如果市场参与者对他们的业务决策所带来的后果要是负责任的话,泄密将会成为绝对严重的事情。

2.对金融机构管理的影响

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将风险投资组合分为下述五个业务战略单位:商业金融业,投资金融业,资产管理业,私人金融业和保险业。

“金融大爆炸”将会增加管理的选择,从而使金融机构可以采取更加具有活力的行为,然而在有限的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在所有的业务范围内,取得尽善尽美将是不可能的。因此,管理的主要课题将是选择正确的风险投资组合。选择风险投资组合时,研究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经验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在放权管理方面远比日本拥有经验。

美国和欧洲金融机构的总趋势是将他们的风险投资组合分为下述五个不同的业务战略单位:

第一是商业金融业,这牵涉到传统的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存款和贷款。

第二是投资金融业。除了和证券有关的业务,这包括更加复杂的金融领域,譬如,金融衍生交易,兼并和购买、项目融资,等等。

第三是资产管理。这包括以私人投资为对象的投资信托业务,以及以机构投资者为对象的投资咨询服务。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该项业务领域尤其令人注目,在那里,金融资产的积累正在日益上升。

第四是私人金融业。这包括向那些富有的个人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从传统意义上讲,瑞士银行在该领域一直非常强盛,同样在其他国家中,由于该项业务所具有的丰厚的利润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五是保险业。美国和欧洲的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保险领域,在营销和销售方面,银行业和保险业之间都存在某种合作,尤其在欧洲二者的合并正日益风行,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在上述五种业务战略单位中自如地选择不同的组合。通常,公司可以划为下述几类:第一类包括那些国内商业、金融业的金融机构,因为这一直是他们的主要业务领域。第二类是那些将商业金融业和投资金融业并举的金融机构。第三类是那些在从事商业金融业和投资金融业之外更加注重资产管理的金融机构。通常,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可以归纳到上述三种类型之中。第四类包括那些立志要成为全球投资银行,并已从商业金融业务活动中退出的金融机构,J.P.摩根公司和银行家信托投资公司是典型的例子。第五类是那些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商业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因为将商业金融业务全球化实属不易,这将包括零售业务,所以,只有很少金融机构可以归入此类,花旗银行是采取此项业务的成功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的金融机构所采取的战略大致相同,首先,在选择不同业务领域的战略之外,这些公司大多注重于开发综合管理基础设施,他们开发的管理信息体系,可以准确地掌握不同业务领域中潜在的风险及利润率。这使他们可有效地在他们的业务单位之中分配管理资源。通过上述方法,他们可以实施以产权收益率为导向的管理方法。同时还可根据日益变化的风险投资组合来实施机构和人员管理改革。其次,在管理战略方面,兼并、购买和联盟正日益变得更为重要。为了在客户需求和业务职能方面能够互补,这些金融机构发现兼并、购买举足轻重,在欧洲,这种情况尤其普遍,为了迎接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到来,跨越国境的兼并活动越来越多。富士银行目前正在重新设计其战略,以便应付“金融大爆炸”所带来的影响。由于日本的管理一直非常严格,所以预计对银行管理的放权所产生的影响将会大于美国和欧洲的经验。为了同时加强不同的业务单位,很有必要创立这样一种体系,即尽管在每个业务单位中管理技巧和机构管理并不相同,然而在总体上,整个集团却依然保持着一致。

控股公司的采用

在这方面,控股公司的体系目前在日本正受到极大的关注,控股公司本身并不履行任何业务职能,它的主要职能就是拥有其他公司的股份。自二次大战以来,日本一直根据反垄断法而限制控股公司的成立,过去人们认为,通过控股而控制子公司的做法将会导致经济权力的过度集中,并进而为竞争制造难题,然而这种看法已经得到改变,人们期望在“金融大爆炸”到来之前可以允许采用控股公司的方法。事实上控股公司拥有下列优势:

首先,在金融环境中,它可以对变化采取更加灵活的反应,譬如,它可以在传统的商业金融和新型的投资金融领域和资产管理领域采取更加合理的资源分配。同时,它同时也可以更容易为每一个业务单位实施一种不同的业绩评估体系,以及不同的工资结构。其次,在促进金融服务业的重组方面,控股公司也具有优势,伴随着“金融大爆炸”的来临,日本金融服务业的重组也会发生。在兼并购买方面,难题总是出现在企业文化、人员管理以及电脑系统兼容方面,强制联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样是致命的,而控股公司的建立在减少这些影响方面卓有成效。譬如,人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程序,为了实施兼并,在控股公司内先创立一些不同的业务单位。同样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方案:一个被兼并的业务单位,可以作为一个不同的实体而保持其独立性,然而在整个控股公司内,这个新业务单位和其它业务单位之间依然存在一种和谐的关系。很多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非常有效地运用了控股公司的方式。

瑞士信贷银行集团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该集团内,银行部门、证券部门以及保险部门在控股公司的控制下并驾齐驱,该集团的证券部门就是著名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

在荷兰,荷兰国际集团(INGGROUP)是非常有名的金融服务集团,1991年,荷兰最大的保险公司和荷兰第三大银行联合组建了ING集团,当时这些公司就决定将其银行子公司和保险子公司共同置于控股公司的管辖之下,正是这家ING集团购买了倒闭的伦敦巴林证券,从而使其成为拥有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金融巨头。显而易见,这些欧洲的实例表明随着日本金融机构正准备迎接“金融大爆炸”的到来,允许在日本创立控股公司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3.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对金融监管的最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金融管理政策的基本转变。譬如,从以制度导向的政策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这将产生两个具体问题,首先,修改现存的将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分业管理的政策,银行监管的模式将会改变,目前大多数国家实施的管理方式是根据业务方式和实施的职能进行监管,然而,当取消分业管理并创立金融控股公司之后,就必须制定出一种能将金融机构作为企业集团一部分来认定和监管的策略,问题在于如何将企业集团的风险作为整体来进行把握,哪一家管理机构将对总体监管负责,这方面的探讨仅仅才开始,并将会成为未来主要的目标之一。

其次,监管部门之间的国际合作将会日益重要,伴随着“金融大爆炸”的到来,日本市场的国际化将会取得更大进展,因此,另一个国家中的金融机构的失败可能会对东京市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一家日本金融机构的失利同样会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影响。譬如,在1995年发生的巴林证券事件中,英国、新加坡和日本的金融监管机构就曾进行过紧密的合作,未来,这种合作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4.为应付“金融大爆炸”金融机构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拥有具有良好培训的人才以及娴熟的专业技巧。随着客户需求开始呈现出日益复杂化,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也将会发生改变,特别是在同拥有良好信誉的公司进行的交易中,日本传统的银行体系将会发生改变,公司将会根据他们所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挑选可得到的最佳的金融机构。第二个条件是管理风险的能力。随着金融业务的日益扩展和更加全球化,所面临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复杂多样,在新的时代中,金融机构管理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风险管理的能力,另外公司需要掌握适当的产权以及保持稳健的金融地位,以便能够有效地吸纳风险。第三个条件,就是适合环境变化的条件。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竞争的环境变化的速度将会加快。即使一个公司能够应付“金融大爆炸”的冲击,如果它对金融环境中的特别变化反应失误的话,它的金融地位也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震荡。管理部门需要拥有灵活的组织机构以及快速的决策系统。因为环境变化变幻莫测,为了创造出所需的条件,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必要的兼并、购买和联盟。

在英国伦敦“金融大爆炸”产生前后,金融服务业都曾发生过快速的重组,在过去几年中,第二次企业重组的浪潮正在发生,在欧洲,一些大陆银行为了增强他们的投资金融能力已经购买了英国的商业银行。主要的兼并案例是瑞士银行(SBC)兼并S.G.WARBURG,德国的德累斯顿银行兼并KLEINWORTBENSON。关于这些兼并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尽管伦敦的“金融大爆炸”促进了市场活动,但并非是一个成功,因为它导致了众多的国内商业银行被外国资本所购买。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控股公司的国籍无关紧要,引进的大陆资本对于促进英国市场的活动以及在增加就业和税收方面非常重要。赞同后一种观点的人举出温布尔登网球赛作为他们所持立场的见证。温布尔登一直作为世界网球赛四个重要赛事中的主要赛场,当一个外国选手获胜时,这种地位并未受到威胁,就温布尔登的声誉来讲,冠军的国籍无关紧要。

在英国金融界,大多数人都持后一种观点。每一个国家的文化环境决定着国籍的概念,然而,如果你注重增加市场活动的需要,最终你会同意第二种观点。

就日本的“金融大爆炸”来说,很难确切地预料日本的金融服务业将会进行怎样的重组。按照日本的文化环境来说,关于日本人能在何种程度上对外资持可接纳的态度,抑或是他们甚至应该尝试地去接纳,意见肯定会大相径庭。然而无论出现怎样的情景,未来的几年肯定会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和具有挑战的时期。

译者:小郝

注:原文系英文稿

标签:;  ;  ;  ;  ;  ;  ;  ;  ;  ;  ;  ;  

日本“金融大爆炸”的由来与影响--日本金融服务业的现状与展望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