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论文_方梅芝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论文_方梅芝

广西南宁市第三十五中学方梅芝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增强自身法律意识的主要阶段。法律知识是初中政治教材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占有较大的篇幅。教师通过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具有法律意识,使其明确法律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政治;法律意识培养;问题;方法。

一、目前政治课堂,法律意识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初中政治课堂的法治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初中时期,这一时期的法治教育,促进了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目前,政治课的法治教育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一)对教材法律知识讲解简单片面,缺乏重视

初中政治教材虽然版本众多,但都是按照《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来进行编写,在每一个年级都设置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也配备了相关的案例,在最新的政治教材中,还单独设有法律专册。可以说,每一本教材都是一个范本。但在实际使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于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讲解不全面。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谓的中考说明或者重点与难点,有选择的传授,忽略了部分法律的基本原理、基本常识,破坏了法律学习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其次,对于课本的使用,只重视法律基本知识讲解,忽略了相关配套的探究与实践活动,甚至很多教师对于课本的活动型材料直接忽略不讲,殊不知,相关的探究活动恰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原理。最后,不重视课本所选取的材料、案例,一味地求新。课本中的材料与案例都是精心挑选并与之配套的,虽然有的年代久远,但可靠性强,操作性强。在实际对教材的使用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当今热门的材料,国外的材料,没有重视对教材本身的挖掘。

(二)法律知识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

法律知识的教学,在实际课堂上,存在着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教师主要采取讲解、满堂灌等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法律知识,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参与。比如,教师在讲解某一案例时,把案例的发生的起始过程、最终司法机关的处置结果一股脑都教给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仅仅是一个“看客”,对案例没有任何的思考。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仅仅只能识记简单的法律概念,或者在旁边凑个热闹。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对学习政治,尤其是对学习法律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学生对于法律的学习,大多是在教室内完成,空间受到限制,缺少走出去实践的机会,使得法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获取上。

二、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深度挖掘

在各个版本的初中政治教材中,都编制了法律知识的教学内容,如苏教版的“法律护我成长”,人教版的“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粤教版的“法律护我”等,法律知识几乎在各个版本的政治教材中都有出现,这都是教师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关键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政治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1]。例如,讲述“法律护我成长”的相关内容时,本课分为“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两大方面,在教学“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时,可将其分为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虐待子女禁止其上学,都是违法的行为。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及其他的教育机构依法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保护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职责,体罚学生和侮辱学生都属于违法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可给学生举一实际例子,或者让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讨论家庭保护和学习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具有法律意识。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

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过于理论化,教师即使生动地进行讲解,学生也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如果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更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模糊性常常分辨不清。教师在教学时可通过教学内容,引进实际的教学例子,让学生通过例子,实际感受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例如,教学“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入这样一个实际案例:老师昨天在网上看见一则新闻,一个15岁的女孩,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了某社会人士,此人吹嘘自己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挣钱非常多,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此学生终于经受不住蛊惑,与其进行接触,并先后从父母那里骗取了现金8000元,后发现其是传销组织的一员,想要抽身反抗,受到了传销人员打骂,后传销人员蛊惑其说,只要再介绍两名成员进来,就可以放她离开,于是她对身边的朋友展开了行动。这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还威胁到了他人。讲到这里问学生,此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其应该怎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由此展开讨论,既达到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延伸教学内容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更能理解法律的重要性。但课堂教学内容总归是有限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具有法律意识,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教师要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知识,就要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2]。讲述“隐私受保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到学校图书馆查阅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资料。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对自己所在的小区进行调查,看身边有哪些违反隐私权的现象,做好记录。调查完成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小学中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让学生在宣传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法律素养,巩固自己的知识积累。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更深刻,并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时期,在初中政治中有效落实法律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从各个角度为学生创造法律环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初中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为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方梅芝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论文_方梅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