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土壤和环境:“家庭和青少年-1995年青年咨询研讨会”摘要_家庭教育论文

树木、土壤和环境:“家庭和青少年-1995年青年咨询研讨会”摘要_家庭教育论文

树木,土壤和环境——“家庭与青少年——1995青少年辅导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土壤论文,树木论文,研讨会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11月26日至30日,来自广州,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的近百名青年工作和青年辅导的专家、学者、社工聚集在广州,参加了由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主办、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协办的“家庭与青少年—1995年青少年辅导研讨会”。这是穗港澳(台)青年辅导方面的第三次研讨公,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辅导会次。新加坡基督教青年会第一次派代表出席了大会,并作了大会发言。

大会的主题是:社会变迁对家庭与青少年关系的影响及回应,并分成四个副题进一步展开讨论:1、 家庭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及对青少年的凝聚力;2、社会变迁中家庭问题的成因及对青少年的影响;3、社会变迁中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及对策;4、 家庭教育与青年辅导的互补关系。下面从这四个方面对代表的发言和观点进行综述。

一、家庭在社会变迁中的角色及对青少年的凝聚力

家庭是人类自母体出生后成长的摇篮,一个人从哇哇落地起即在家庭中接受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指导,受到爱护和培养,为确立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奠定稳固的基础。传统的家庭扮演着多方面的重要角色,如传宗接代,稳固社会的结构,教育及培养子女的成长,满足基本的需要,如起居、饮食、伴侣、精神生活等;在间接的角色上,将传统文化、习俗、思想等延续至下一代,如传统节目,风俗习惯,宗教等。无论是直接或间接的功能,家庭对青少年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十多年来,穗、港、澳、台以及新加坡等地,都处于社会变迁的转型期,因而对家庭组织产生许多重大影响,家庭的传统角色亦发生转变,因而影响到家庭对青少年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社会变迁的速度之快,使家庭的模式和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由此而产生诸如家庭破裂、单亲家庭、“包二奶”、“太空家庭”等问题的出现,代沟的加深,传统的家庭角色功能的减弱等等,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家庭能否象传统的社会那样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支柱,令人怀疑。

1、家庭经济角色的转变。在高度工商业化的社会, 要维持家庭的物质丰富和稳定,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双职父母的数量与日俱增。这样父母与子女接触时间少,许多子女都是由女佣(广州则是由保姆)带大,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相互之间不理解,隔膜加深。子女放学后很少马上回家,而是在街上游逛,找同伴玩。即使回家,也是看电视,打电话,玩电脑,与父母很少谈话。而父母虽然对子女的成长会尽心尽力,但由于工作忙,疏于对子女的关怀和照顾,使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陌生。因此,与青少年产生困扰和疑惑时,多考虑寻找其它资源帮助。

2、传统的家庭教育角色减弱,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工, 家庭的教育角色正在被社会所取代,子女从幼儿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都在学校进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影响至深,可以说塑造了一代年轻人,因此,家庭对子女的凝聚力受到严重挑战。另一方面,许多家庭的教育方法仍沿袭过去的作法,讲究子女对父辈的服从,令子女难以接受,尤其是不能接受棍棒式的打骂教育。

3、科技的发展带来价值观的转变。紧跟时代潮流的青少年, 往往觉得家庭落后于时代,因而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便到家庭以外的社会寻求帮助。此外,青少年在服饰、娱乐消遣等方面往往会有许多时代性的过高需求,给一般收入的家庭造成压力。因此,当青少年的需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转向“外求”,亦会使家庭的凝聚力受到削弱。

当代青少年有着许多不同于父辈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如对歌星的崇拜等,但父母有时不理解。如某某歌星死了,子女很伤心,痛哭流涕,书包、钱夹里常常夹着歌星的照片。父母问:“为何不夹我的照片而放歌星的照片?”子女说:“父母天天见得着,有什么值得崇拜呢?”显然,两代人的价值观差异太大。

4、个人成就的取向不断加强。社会重视个人的成就, 作为社会评价的标准。而个人为了提高自身的价值和地位,必然会采取成就的取向,突出个人为追求成就所作的努力,个人奋斗的意识增强,削弱了群体和家庭成员的利益和影响,家庭的凝聚力亦受到削弱。此外,社会的发展趋势显示,家庭观念不断淡化,青少年对家庭的依赖和情感寄托也不断减少。

尽管家庭的传统角色发生转变,家庭对子女的凝聚力受到削弱,但代表们普遍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仍是必不可少的,管教子女是家长的天职。但是教育方法要得当,要充分尊重、理解孩子,多多与他们交谈、沟通、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是一种新式的“家庭角色”)。家长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宽容精神,在承认、接受子女的基础上加深引导,即所谓“开心、耐心加爱心”的方程式。让青少年对自己的家庭产生浓厚的归属感,即使与父母之间有一些距离,但知道父母的心意是爱护和关心,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他们在年青时对家庭有归属感,就是当他们长大后,亦会将家庭的这种凝聚力传到下一代。

有代表认为,在社会变迁中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可以减少社会成本或资源。如社会配置一定的社工、教师去教育学生,但如果有家庭教育功能的存在,家长充当教育人的角色,就可以减轻社会的压力。所以,我们在做好青少年工作时,也要做好家长工作,对家长传授一些教育方法,更好地发挥家教功能。最好是家长与学校携手合作,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香港青少年中心工作介入到学校,与学校老师、辅导员及社工携手合作,补充学校社工一人负责2000名学生的不足,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有代表提出可在尝试在青少年交往的群体中寻找相似特征的家庭,如在职业、年纪相似、宗教信仰相同、居住距离较近,兴趣爱好相同的家庭中建立互相支持的网络(supporting system), 参与一些日常和活动,建立一种家庭之间的凝聚力(inter-family coherence),一旦某个家庭发生问题或需要特别帮助时,这些支持系统就会给予帮助或支持。

也有代表建议运用社会的资源,来加强家庭的功能。如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络网络、家长会、社会服务机构中的活动或辅导咨询服务、社会团体中所举办的活动等等资源,使这些资源成为增强家庭功能的“维他命”。

二、社会变迁中家庭问题的成因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当会代表认为,尽管广州与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地的社会制度不同,但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进程的相似性,都经历了或面临着一种相似的社会变迁过程,即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至工业社会,再进展至现代社会,以至现在的后现代社会,即信息社会。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其传统的功能,如保护功能、教育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化功能、情感支持功能、生育功能等遭到挑战或被削弱,导致许多家庭问题的出现,而家庭问题的出现,受影响最深的则是在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他们承受因家庭问题而给他们带来的种种压力,如期望值过高、学业压力过重、过早承担责任等等。而当孩子们承受不了这些压力时,便会产生种种叛逆行为,如离家出走、逃学自毁甚至自杀,受朋辈影响,以及形成自己的次文化系统,少数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需要不断接受教育、更新知识,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使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减少,竞争更加激烈。如今的年轻一代在学业上往往遇到更大的压力,6岁的儿童就有学业过重而想自杀的念头。 广州中小学的重点教育制度,新加坡的分流制,香港的分班制等,都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青少年为了考上重点中学或特许班等,往往要付出超过他们实际年龄的努力,背上过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望子成龙”的教育观对子女提出过高的期望值。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中学、特许班,进而考上大学,家长不惜重金打道关节,或请家庭教师辅导、补课,给孩子施加过多过重的压力负担过重。许多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的夹击之下,或采取离家出走、逃学等逃避的方法进行抗拒,或造成心情忧郁,焦虑等心理疾病;或戴着一幅假面具,与老师和家长应付周旋,而把自己的向父母锁闭的内心世界向朋辈开放,从而形成畸形的双重人格。

信息社会发达的通讯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在给青少年展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也将一些充满暴力、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灌输给青少年,毒害腐蚀着他们的心灵。被大众传媒吹捧塑造的影星歌星取代了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偶象位置,而在经济为主导的商品社会里,“一切向着钱看”、“能赚钱就是有本事”等物质第一、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取代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使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下降,道德伦理失范,从而使青少年赖以成长的社会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代表形象地将青少年比作树木,家庭比作土壤,社会比作环境。没有土壤,树木无法成长,而没有环境的作用,如阳光雨露、空气等,树木也不可能成长,至少不能健康的成长。因此,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社会变迁中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国人传统的“四世同堂”式的大家庭正在向一对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演变,家庭人口结构简单、规模缩小的趋势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地已经逐渐普及。而在中国内地,由于不得不控制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基数过于庞大而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越来越大,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独生子女人数将达到1亿以上。在广州市的小学中, 独生子女已占95%以上。独生子女比例增大,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带来了新的课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一般对孩子比较娇纵迁就,溺爱过度,使独生子女在心理、性格、行为习惯、生活能力等方面产生诸如胆小、任性、孤僻、恐惧、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弱点。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加重视女子的学业和未来职业,期望值更高,而在家庭教育上产业了注重学习成绩和物质上的关心,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上的关心沟通等错误倾向,导致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经受不了挫折,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关心他人等。独生子女这些弱点又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和压力,使学校普遍感到对他们进行教育任务很重,压力很大。而一些家长为了顺从孩子的要求,满足孩子的愿望,维护孩子的利益,进而向学校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如要求调换座位,在冲突中占在自己孩子的一边等,)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许多代表都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主要来自于家长,帮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已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的变迁使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女性的就业机会增加,经济独立,社会地位提高,使离婚率及分居个案不断增加,导致单亲家庭的数目大量增加,如广州市某中学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是来自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一般来说,家庭中教育功能是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的,而父母缺少一方,照顾家庭、教育子女的责任全落在一人身上,既当爹又当妈,常常是力不从心,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有些单亲家庭视子女为包袱,对子女岐视、漠不关心甚至虐待。有些家长则出于一种愧疚心理,对子女过度宠爱,不能正常地给予管教。这些都说明,由双亲家庭变成单亲家庭过程中,有些单亲家长不能适应新的身份和角色。由于单亲家庭的子女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照顾和关心,缺乏正常家庭的温暖,使他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智力发展受到影响,行为上容易出现偏差。据调查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学校中的双差生。广州市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和自杀现象日益增多,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1994年广州市少教所的800名学员中,因父母离异, 家庭破裂而走入岐途的占40%,比1988年初建所时上升了100%。 香港的社工也普遍认为香港的青少年问题成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单亲家庭的结构所致。

针对单亲家庭的不断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各地政府和社团组织都采取了一定的辅导服务对策。以香港为例,有①家庭辅导服务——通过面谈辅导或电话热线辅导协助单亲家庭处理子女管教和照顾,生活适应,情绪困扰等问题;②青少年个人辅导服务——服务种类有辅导中心、青少年中心、学校社会工作、外展社会工作等,服务形式包括面谈辅导、小组辅导、社区教育及电话热线等;③经济援助——单亲家庭如有需要可向政府申请经济援助,目前每个单亲家庭每月平均可获得5000多港元的津贴;举办知识性讲座,向单亲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和技巧;④提供康乐活动,如旅行、烧烤、参观、兴趣班等,以改善亲子关系;⑤支援服务,包括日间育婴院,托儿所、暂托幼儿服务,课余托管服务,院舍服务,寄养服务及家务助理等;⑥居住安排,单亲家庭如有需要可向香港房屋署申请恩恤徒置,分得公共宿舍。内地上海亦有政府办的寄养机构,广州主要是通过熟人朋友介绍,请退休老人帮忙短期寄养。也有请有经验的退休小学教师,既能照顾生活,又可以辅导功课,效果较好。

四、家庭教育与青年辅导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的角色和功能较以前有所减弱,而与此同时,青年人面对的困扰及压力却比以前更多更重。因此如何协助家庭和青少年克服那些伴随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而产生的问题,就成为政府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共同任务,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为青少年和家庭提供各种辅导服务,协助家庭加强其教育功能。各地在这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香港政府及社会福利机构为青少年及家庭提供了种类齐全的、专业化水准较高的辅导服务,有①在校青年辅导工作,学校设有学生辅导主任及社工,协助在校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业、情绪及家庭各方面的困难;②青年社区辅导工作,包括青少年中心、外展社会工作、青年咨询辅导服务、青少年滥用药物者中心及性教育辅导等;③事业/职业辅导工作,服务对象包括释囚,戒毒康复者、受感化者、受保护妇孺条例保障者、边缘青少年及有性格问题者;④感化惩教工作,协助违法青少年改正错误,重新走向社会;⑤家庭生活教育服务,协助青少年与家庭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减少或避免问题发生。家庭生活教育是一项社区教育服务,协助家长及青年吸取正确的家庭观、态度和技巧,以提高家庭的功能及生活素质,预防青少年问题的产生;⑥家庭福利服务,目的是“维持和加强家庭组织,建立互相关怀的人际关系,协助个人及家庭成员预防及处理问题”。包括家庭个案辅导、家务助理服务,受虐待妇女服务,临床心理学家辅导服务,经济援助等;⑦家庭与社区照顾。家庭与社区照顾是互相支持、互为依存的,社区照顾最终的执行者及受惠者都是家庭,其服务应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整体、综合的服务,建立一个关怀的社区,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具体包括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立社区资源、自助及互助小组、家长议会等。

广州的家庭教育与青年辅导主要依靠共青团组织、妇联、街道居委会、惩教机关及学校推行。主要辅导形式有:①团体辅导,主要由共青团组织向青年进行辅导;②热线电话辅导,为有各种心理障碍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及为大中学生提供校园热线服务、功课辅导、专家热线辅导等;③报刊专栏辅导,如在《广州日报》上开设青年辅导栏目,对青年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④就业辅导,主要由各种职业介绍所或培训中心为青年择业、就业提供咨询、培训和工作机会;⑤家长学校,在一些中小学、妇联组织举办各种讲座,向家长传授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态度等。一些社会办学单位也开办类似的家政学校等;⑥婚恋生育辅导,由共青团组织、妇联组织、街道居委会设立各种婚姻介绍中心,举办讲座,帮助青年解决在婚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交友择偶的机会;由街道居委会、医院为新婚夫妇举办各类讲座,介绍性生活知识、计划生育知识以及科学育婴知识等;⑦社会帮教辅导,由惩教机关、街道居委会、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帮教、感化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所犯罪行对社会的危害,并为他们努力改造自己,重新走向社会树立信心,创造必要条件,提供关怀和照顾;⑧学校教育,主要由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推行。过去主要是沿袭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现在已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咨询辅导。

穗港澳台青年工作者和青年辅导方面的专家学者近年来频繁开展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对推动该地区的青年辅导与家庭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希望加强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将合作交流的范围扩大到新加坡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社区。

标签:;  ;  ;  ;  ;  

树木、土壤和环境:“家庭和青少年-1995年青年咨询研讨会”摘要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