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511300
摘要: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新型的建筑形式得以不断的应用与完善,其中预制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形式,具有显著的能源资源节约效益,满足低碳节能的发展要求。本文在分析时,主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施工技术及其要点进行探讨,并提出保障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形式在近年来受到建筑行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在进行施工时,涉及到预制和装配两个主要环节。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专业的施工技术。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提高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要加强施工实践,以形成完善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案。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常见质量问题
1.1预制构件连接质量问题
(1)灌浆不饱满。对预制墙版进行纵向连接时,应考虑灌浆的饱满程度,而在具体施工中,却难以对灌浆饱满程度进行有效确定,且常出现预制构件灌浆孔堵塞的问题。在灌浆过程中,很难对灌浆进行完成控制,一般难以观测灌浆混凝土从板上部孔洞中的流出情况。且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灌浆孔清洗不干净等问题,会加重灌浆孔堵塞现象。
(2)套筒连接错位。常见的问题即构件套筒连接时出现钢筋与预制套筒之间的位置的部分或完全偏移。当出现偏移现象时,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尺寸调整,有时需要重新对构件进行加工。施工人员在遇到位置偏移现象时,会采取对钢筋进行切断或者弯折的操作,即使能够在对应位置进行钢筋插孔,但也会与原设计方案存在偏差,对于后期的施工而言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
1.2管线以及构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也会存在管线以及构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常见的管线质量问题包括管线堵塞以及脱落等。在处理构件时,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构件安装位置出现偏差以及构件尺寸与设计不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导致无法有序的落实预制装配式施工操作,并为后续施工带来麻烦。
2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具体施工技术
2.1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预制构件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检查混凝土浇筑模具,同时要对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要对预制构件表面进行隔离剂刷涂,要确保厚度合理,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可以进行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浇筑时,要确保均匀浇筑,同时要做好预制构件的质量检测,并实时监测浇筑过程,以及时的发现预制构件的变形情况,当出现变形时,要立刻停止浇筑作业,并做好变形分析与补救。在进行具体浇筑时,工程人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搅拌,一般需要采用插入式的搅拌方式,在选择插入搅拌设备时,则要关注其对预制构件内部钢筋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确保不影响结构质量。在完成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工程人员要开展针对性的养护作业,尤其要加强对预制构件表面的养护,确保预制构件质量与工程要求相符。
2.2预制构件吊装
(1)湿式系统。在预制构件施工过程中,当对湿式系统墙板进行吊装施工时,需要把握吊装施工工序。首先要进行放样处理,并吊装预制柱、预制大梁、预制小梁,接着要吊装楼板、外墙、阳台板和楼梯,下一步要进行的则是现浇结构工程施工和机电系统施工,最后要进行的则是对楼板的灌浆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安装湿式墙板系统时,工程人员要做好墙板上部锚筋的预留,并找准叠合现浇层,并将其插入其中。在浇筑楼板的过程中,需要将墙板上部与结构体看作整体,并借助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将其浇筑在一起。对于墙板下部,则在连接时可以使用铁件,保证墙板下部具有一定的滑动空间,形成滑动型的力学模式,从而提升其抗震性。
(2)干式系统。干式系统墙板吊装时,需要首先完成整个结构体系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墙板不需要在叠合层内部进行锚筋预留,在连接墙板上下部位时,使用的可以承重的4个铁件。在具体吊装时,要严格按照吊装工序进行。即首先要进行放样处理,并吊装预制柱、预制大梁、预制小梁,接着要吊装楼板、外墙、阳台板和楼梯,下一步要进行的则是现浇结构工程施工和机电系统施工,接着对楼板进行灌浆施工,最后完成结构体施工并进行外墙吊装。
2.3预制构件连接
(1)机械式连接。在连接预制柱时,采用的连接器件为套筒续接器,在完成基本连接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灌注,灌注材料为无收缩水泥砂浆。接着对连接套筒续接砂浆的钢筋的屈服度进行控制,其应≤500MPa,同时应控制其抗拉强度,使其≤630MPa。对于高强度无收缩水泥砂浆而言,在控制其强度时,参考值为≥80MPa。
(2)现浇混凝土连接。现浇混凝土连接方式适用于较狭窄的连接部位,主要包括预制梁、柱的结构部位和剪力墙竖向连接部位等。现浇混凝土的连接应关注混凝土浇筑时铸模的移动和膨胀情况,要尽量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在连接时,要紧密的对铸模和构件进行连接,以有效的防止预制构件面和模板连接面出现水泥浆的溢出现象,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之后,可以进行脱模操作。
(3)砂浆连接。在连接之前,要做好构件表面的清理工作和洒水工作,使其表面整洁、润湿。在进行砂浆连接施工时,要以构件宽度为基准对砂浆进行铺设,接着要对砂浆进行整形,使其与施工接缝高度相比,具有比其高1.5倍左右的高度。在完成构件吊装之后,施工人员要处理构件溢出的砂浆,将其塞进接缝部位。此外,还要对钢构件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明确,并对其进行夯实处理。
3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的有效策略
3.1对构件进行深化设计
预制构件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因此需要做好对施工方案的深化设计。在深化设计过程中,主要应针对以下要素进行设计,即构件尺寸、钢筋埋设位置以及起吊位置等。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应做好设计碰撞检测,避免出现现场拼装时的结构与配筋冲突。在设计方案中,要对预制构件的准备工作进行明确,包括现场材料堆放要求以及材料输送时间等。在设计图纸中,要做好材料标号,确保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3.2充分应用BIM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积极的应用BIM技术,可以将其应用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在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BIM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在生产时,可以在将相关信息嵌入预制构件中,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芯片这一载体,可以价格构件的尺寸信息、规格信息和数量信息等进行完整的嵌入。且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进行编码时能够进行唯一编码,因而能够为预制构件的生产、存储以及运输等提供可靠的信息。此外,在应用BIM技术时,可以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模拟功能,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从而实现优化设计。同时,还可以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模拟,形成吊装等施工环节的立体图像,能够为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点提供支持,同时施工人员也能够通过现场模拟,掌握多方面的数据,如吊装旋转半径等,能够更加精准的对施工方案进行贯彻落实。
4结语
和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较多优势,能够缩短工期、减少建材消耗等。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时,需要掌握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包括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技术、预制构件的吊装施工技术以及预制构件的连接施工技术。同时要对构件进行深化设计,并积极的应用BIM技术辅助施工,以确保预制构件信息准确,并保障预制构件施工操作精准。
参考文献
[1]丁少虹,吴苗苗.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J].居舍,2019(10)
[2]李朝智,李强,丁小虎.装配式建筑工地施工安全标准化考评研究[J].建筑安全,2019(04)
[3]裴瀛政,邵磊,施益民.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技术使用方法[J].居舍,2019(09)
论文作者:林培信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预制构件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砂浆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