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师视唱练耳的动态教学模式论文

构建高师视唱练耳的动态教学模式

李茂芳

(龙岩学院 师范教育学院音乐系,福建 龙岩 364000)

摘 要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担负着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任。而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态教学模式,对改革和创新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动态教学的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构建高师视唱练耳动态教学模式,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师视唱练耳;动态;教学模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的里程碑政策文件;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1]面向未来,必须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振兴当代师范教育,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2]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输送师资的基地,其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对基础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和创新高师音乐教育模式,形成适应中小学教育需要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动态教学模式已经广泛运用到各学科中,成为各学科讨论的热点问题,以“动态教学模式”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一共找到253条结果,经过对这些结果仔细阅读,发现动态教学模式在语文、外语、数学、化学、体育等学科被广泛运用,认为动态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动态教学模式在音乐学科的研究还非常少,以“音乐动态教学模式”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只找到1条结果,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动态教学模式也尚未引起重视。本文运用动态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上创设动态式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动态交流、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动态交流,引入微课教学,增加教学的灵活性等四个方面来实施高师视唱练耳动态教学模式,旨在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都市时间”栏目组接电话的值班记者是一女孩,她一脸茫然,因为对方的手机突然断了,没有了任何声音。她自言自语道:“怎么挂机了?莫名其妙。”她这话被从值班室走向里间的栏目组曾真听到了,她停住,问:“什么情况?”值班记者说:“有个人打来电话,要我们去胜利大厦给他来一场电视直播。”“电视直播?直播什么?”“没听清,电话断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十有八九是

一、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

视唱练耳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和师范性都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然而,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弹琴,学生听辨、视唱练唱为主,较少考虑学生需求和学生感觉,学生只能被动听讲、学唱,呈现教师的“单向交流”,也就是“讲授-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讲授-接受”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教师的活动,程序通常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布置作业。“讲授-接受”模式能系统科学地传授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通过不断训练和巩固课堂内容,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基本掌握课堂所学内容或训练方法。但是,由于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容易造成“填鸭式”教学。[3]换言之,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融合,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缺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进而使学生在视唱和听觉上产生惰性思维。因此,高师视唱练耳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动态教学在改革和创新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的视唱练耳课堂行为研究,引入新媒体模式,不断改革和创新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方式,重视并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进一步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动态教学模式的内涵

我国著名学者叶澜先生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4]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的人,应关注人的本性和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以及普遍的自我实现。在学习观上,人本主义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认为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5]人本主义理论对视唱练耳动态教学模式的启示是教育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要一个有加工、可以被塑造的对象和被动的客体,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学中要将学生作为有丰富感情、独立人格、自觉能动性的人来看待。不能采用说教方式的教学来传递信息给学生,而应该常常与学生保持互动,为学生协调环境。

我国新的音乐基础课程标准强调要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为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基地,高师音乐教育一定要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因此,高师视唱练耳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而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动态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对接基础音乐教育,而且动态教学能够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中心。这样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个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合作探究之中获得知识的真谛,强化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学习新课的内容。如学习谱例1的节奏时,要先练习谱例1每小节的的节奏型(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前十六后八的节奏、附点节奏的练习、切分节奏的练习、均匀音值的节奏等)。练习的方法也可以用达尔克罗兹音乐课程体态律动的卡农式练习。学生把谱例1每小节熟练掌握后,教师可以和学生用卡农式进行互动。教师先完整表演谱例1的节奏型,学生比教师晚两拍开始,或让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先完整表演谱例1的节奏型,教师晚两拍进行。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课堂教学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高了视唱练耳学习效率。

因此在高师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前者是实施教学的主体,后者是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两端,进而建立起交互作用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视唱练耳学习方面的能力,并组织相应的参与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疑似期组男30例,女30例,日龄为0.53~6.17d,均值为(2.62±0.15)d。体重区间为2.71~3.64kg,均值为(0.95±0.59)kg。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三、高师视唱练耳动态教学模式的的实施方案

当然,在视唱练耳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节奏上体现,还可以在其它方面进行互动,如“旋律问答”“旋律接龙”“乐句填空”“即兴模仿”等形式进行,如教师唱出旋律上句,由学生接唱下句。还可在音程练习时,教师在琴上弹奏一个声部,学生歌唱另一个声部,或在琴上弹奏两个听写声部,要求学生记谱。在视唱课堂上,由钢琴专业的学生弹琴,教师与学生一起唱,改变教师弹琴,学生唱的单一模式,通过师生互动教学体会,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查找问题与不足,分析具体原因,明确改进方向,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课堂上创设动态式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影响教与学的一切条件和因素。只有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才能使学生与教师真正地成为“平等者”,师生间、生生间才能呈现积极相容、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状态,才能有个性的张扬、才能的发挥、创造力的迸发。[7]因此,在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要优化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视唱练耳学习的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

由于高师学生入学之前所学专业、毕业学校、学习专业的时间等都不同,因此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差异。如入学前有的学生学的是声乐专业,有的学生学的是键盘专业,有的学生学的是舞蹈,而有的学生学的是民族管弦乐等等。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而且视唱练耳水平参差不同,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视唱练耳任务,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异质组合,将不同专业、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分配到小组中去。从而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学中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和倾向,要能够放下老师的架子,增强平等意识,真正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地位。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强加在学生身上,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之中,倡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在教学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互信的良好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

最后,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结束后,教师要即时对学生的互动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当堂检测,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教师对互动的内容进行评估,从而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调整教学方法。

2.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如:学生在视唱过程中,音总是唱不准,这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学生,从而保证视唱教学成功进行。另外,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如有的学生习惯首调听觉,有的学生习惯固定听觉,这时教师在互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原有的听觉习惯。学生在互动视唱时,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容易走调,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音,而应该耐心地听学生唱完旋律后再纠正学生错音,不然学生会害怕唱错而不参与互动。

3.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1.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对待学生

(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动态交流

在视唱练耳动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融合、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以学习成果指导并促进视唱实践、在视唱实践中检验和丰富学习成果,有效推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动态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兼有多重角色身份,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在练习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把握视唱练耳训练的难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谱例1谱例2为例进行说明(见图1、图2)。

图1 谱例1
Fig.1 Music score 1

图2 谱例2
Fig.2 Music score 2

在视唱练耳动态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实施合作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学的目的在于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教学方式,倡导一种协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集体意识,使学生在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自由成长。在合作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利于思考及合作解决问题的信息和平台。[9]利用各自特长,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团队协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形成开放、包容、合作的精神品格。因此,在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入合作学习元素,经常性地以小组作为学习单元,在学生中开展“互助”“互补”“互促”式学习,让学生敢于和善于在合作中求学习,在学习中促合作,在合作中树立探索精神,实现共同成长。在视唱练耳互动模式的音程教学中,教师要先讲解音程知识后,再把学生分成几组,在刚开始的旋律音程教学时,教师让一组的学生歌唱一个持续音,让另一组的学生在这个持续音上哼唱出另一个音高,再由第三组的学生识别音程,歌唱音程度数。在和声音程教学时,教师让一组的学生唱低声部,另一组的学生唱高声部,第三组的学生说出音程的性质。

马达加斯加蓝宝石和克什米尔蓝宝石有些相似,都略带迷人的紫色调,因此常常可以产出皇家蓝或者矢车菊蓝,这是其他产区的蓝宝石无法比拟的。另外,马蓝的颜色异常美丽多彩,可以与优质的斯里兰卡蓝宝石相当,而且透明度与净度也不错。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石油在地层压力的驱动下流入井底,在井底压力作用下又沿井筒向上流动。随着流动压力的逐步降低,溶解在石油中的天然气在低于饱和压力下伴生、分离出来,进入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就形成了套管气。套管气在套管环形空间内积聚所形成的压力,称为套压。套压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油井的工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实践是由教与学两种活动所构成,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就无所谓“教学”了。[6]高师视唱练耳动态教学模式从教师对学生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双向”新型教学模式。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课堂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必须主动建构、内化课堂知识;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围绕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互动氛围这一目标,有效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选择合适的视唱练耳材料,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尽量满足学生听音和视唱的需要,鼓励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教学体会、学习心得,深刻感受互动教学中释疑解惑的快乐和合作成功的喜悦。通过协作、互助、探索、实践构建新的知识,推动和提升学生视唱练耳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

(三)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动态交流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复习基础的节奏型,如谱例2的节奏型。练习的方法可以用达尔克罗兹音乐课程体态律动的卡农式练习,[8]就是教师用钢琴弹奏上面的音值和节奏型,学生拍手或拍桌子迅速表现出该音值和节奏型,教师也可以用拍手表演节奏型,学生紧接着模仿。反过来,也可让学生拍手或拍桌子表演出某种节奏,教师用琴跟随学生的动作弹出节奏,或用手拍出该节奏。

在视唱练耳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应用在视唱训练上。如在多声部视唱教学上,可以让不同组的学生唱不同的声部。而在四声部听写练习时,教师播放音乐作品,让不同组的学生分别听各自的一个声部,重复播放,直到他们默写完整。然后,让四组的学生分别唱出各自听写的声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辨多声部的能力,增进学生对多声部的感觉和热爱,逐渐深入理解音乐,促进多声音乐听觉发展。

又如,在单声部的视唱练习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采取分组唱、轮唱、卡农式模仿等方法,如视唱《游击队歌》。

4)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尽量由学生自行选择方言区接近的同伴作为组员,组队之后可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训练。组内成员在做介绍时,可将同一方言区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同一方言区的学生会有地域自豪感,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可联系自己家乡进行阐述。教师可根据学生表达内容,采用“因地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内容的讲解。

安全是施工根本保障,必须要落实下去,减少过程中不利因素影响。召开安全教育大会,对于近期状况进行总结,提高所有人安全意识,让行为举止更加规范。人员在进入现场的时候,要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包括安全帽、手套、工作服等,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横幅标语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写上安全第一、安全施工、安全责任大于天等,无时无刻提醒人员要注意安全。由于工程量比较大,会用到机械设备,一定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来操作,禁止其他人员擅自使用。在施工中发展安全隐患要及时消除,防止情况恶化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教师先讲解作品:《游击队歌》是一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游击战士们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

这也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目的是观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水的体积变化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环节。

新疆某长距离输水隧洞工程规模为大(1)型工程,其主要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该输水隧洞全长92km,采用TBM与钻爆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中钻爆段总长46km。5#施工施工支洞位于主洞交点桩号为57+345m处,控制两个钻爆法工作面,上游段长2.19km,下游段长1.4km,总长3.59km。考虑到地形地质条件、出渣方式、工期及投资等方面,现对5#施工支洞进行竖井、缓斜井2种施工方案进行比选。平面布置如图1。

接着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1)分组唱:第一组的学生从第一行乐曲的开始唱至第二行的第一小节八分休止符,第二组的学生从第二行的第一小节八分休止符的后半拍开始唱至第三行的第一小节,全班的学生从第三行第二小节唱至结束;(2)轮唱:男生唱第一行乐曲的开始唱至第二行的第一小节八分休止符,女生唱第二行的第一小节八分休止符的后半拍开始唱至第三行的第一小节,男女生一起唱从第三行第二小节唱至结束;(3)卡农模仿:第一组的学生先唱四拍后,第二组的学生才开始唱,或女生先唱四拍后,男生才开始进入。在节奏训练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采取分组唱、轮唱、卡农式模仿等方法。总之,教师在互动教学模式上,要不断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地进行指导,使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渐形成合作技能。

(四)引入微课教学,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在学习《游击队歌》,教师还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技术,因为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是互相交融的。在上课前,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学素材,如《游击队歌》的创作背景、旋律走向、节奏特点等,由于微课时间短,因此要求教师要事先做好教学思路设计,微课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空间、时间和方位距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四、结语

实践证明,高师视唱练耳动态教学模式符合我国音乐教育基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提高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从而提高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培养基础音乐教育的实用型人才。但在实施动态教学模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上的交流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专业、视唱练耳的基础、性别、性格、身体状况,都要充分地了解他们,尊重他们;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学习,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当然教师在互动课堂上要因材施教,如在多声部视唱时,教师可以安排音准比较好的学生唱低声部,而音准较弱的学生唱旋律声部,也可以安排节奏感较好的学生打节奏,其他学生唱旋律等等。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情感教学。在视唱练耳互动课堂上,教师要用积极愉快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视唱练耳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表达方式、语言或体态作为切入点,将自己的积极情感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达到情感的互移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三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创新。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视唱练耳动态课堂上,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以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解读[DB/OL].(2018-09-25)[2018-10-09]http://www.fujian.gov.cn/zc/flfgjd/szfzcjd/201810/t20181009_4532607.htm.

[2]王定华.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7(1):21-23.

[3]罗晓海.视唱练耳教学与训练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3-14

[4]叶澜.重视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

[5]连榕,李宏英,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292.

[6]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9.

[7]孙德玉,吴支奎.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50.

[8]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4.

[9]周建平.小学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55.

The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Teaching Mode in Solfeggio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LI Maofang
(School of Normal Education,Longyan University,Longyan,Fujian 364000)

Abstract: Music education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s responsible for cultivating basic music education teachers.Solfeggio,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music education major,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basicmusic qualit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dopt dynamic teaching mode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olfeggio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dynamic teach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the dynamic teaching mode in solfeggio class can be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raining talents in basic music education and thu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solfeggio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olfeggio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dynamic;teaching mode

中图分类号: J6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2109(2019)07-0089-05

收稿日期: 2019-04-15

基金项目: 龙岩学院第五批(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JZ09)。

作者简介: 李茂芳(1976-),女,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和音乐学研究。

(责任编辑:白 琳)

标签:;  ;  ;  ;  

构建高师视唱练耳的动态教学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