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ESP在高职类院校实施的可行性论文_姚旋

试论ESP在高职类院校实施的可行性论文_姚旋

哈尔滨市职工医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它是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迄今为止,ESP理论发展经历了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环境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阶段。欧洲的ESP多侧重于对专业用途语言的描写;英国的ESP研究更偏重于ESP大纲和ESP课程设计;而美国和加拿大,人们更重视ESP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综合来看,其本体及其课程教学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经具有了“无可争议的、广为接受的地位。”

自1995年开始实施“211工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除重点扶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的本科高校外,一大批重点发展的高职高职学校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大增加。ESP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置的英语课程。随着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各大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也随之改变, 无论是研究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都需要具备能够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英语的能力。当前高校英语课程设置往往是“基础英语+通识教育”模式,而课程设置成功与否很大部分是看其是否适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模式不应仅仅定位为学术英语或人文类英语,而应与时俱进地与相关专业英语有机整合优化,进一步明确“英语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理念,摆脱高职英语对普通高校英语教学的附属关系,走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之路,并结合学校实际实践ESP课程教学,探索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现行的《教学大纲》规定,实用英语A级考试词汇量约在3500左右,四级为4200,六级为5500;课程设置上也有听力,精读,泛读等选修课程。从常理推断,通过各级考试的学生足以应对一般情况下的英语使用,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所习得的这些共核能用词在实践中并不十分管用。因共核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还是有较大区别的。专门用途英语有自己的词汇特点、句法结构篇章框架、表达方式,有自己的概念和理论,即使是所借用的共核词汇也有自己严格的定义和确切的内涵的意义。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或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一上岗就能立即承担起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工作,能够不用翻译人员直接开展国际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显然,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高校英语教学应该把目标瞄准“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那么仅仅满足于毕业生具有一般的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看来是不够的。从这一点上来看,ESP目标的设置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置具有一致性。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EGP, 而应该积极发展ESP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在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ESP教师需要采用与普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的本质。以此为中心,还有哪些具体的教学方法适用于高职院校ESP英语教学还有待发掘使用。

结合实际,以在我校高级护理专业2014级和2015级自然班级(按入学自然分班)进行的调查问卷和当场回收的方式为例,发放问卷160份(教师30份,学生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其调查结果为:

1.95%的学生认为英语成绩直接与就业单位的要求相连,甚至决定求职的成败。

2.89%的学生及68%的教师认为专业英语(医护类)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从事医护专业密切相关。

3. 55%的教师认为现有英语教材及英语课程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大量的医学专业类课程中,英语词汇频现,甚至存在“英语直译,汉语歧义”的现象。

这些学生的观念和认知能比较准确和直接地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对ESP英语的看法。问卷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开设高职专业英语是顺应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愿望的,是满足社会用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高职类院校实施ESP是可行的,最好是必行的。

从实际角度来讲,高职学制三年,其中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要用于各种实习、培训,用于英语教学的时间有限,于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就显得十分重要,最终使所学的英语知识技能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英语的“工具性”得到具体体现,学以致用,用中巩固、拓展、提高,形成良好的循环。ESP的实施,不仅能为高校英语教育打造复合型人才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倡导并实践“英语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教学理念,形成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新领域,推动我国外语教学与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紧密结合,为使外语真正成为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做出贡献,将极大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应发挥一切积极力量,让ESP真正走进每个高职校园。

参考文献:

[1]冯瑗.试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EGP+ESP方案[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马菡.ESP理论视角下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M] 四川:泸州教育,2010

[3]彭薇. 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 岳阳: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姚旋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试论ESP在高职类院校实施的可行性论文_姚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