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非正式组织的科学管理_非正式沟通论文

企业非正式组织的科学管理_非正式沟通论文

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科学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非论文,科学管理论文,组织论文,正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梅奥指出,无论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组织系统,对于一个团体的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有重大差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如果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效率逻辑来管理,而忽略工人的感情逻辑,必然会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因此,管理当局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非正式组织也属于组织的一种类型,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自发形成的,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自发性团体,游离于管理部门所设定的职责范围与组织层级关系之外,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们产生于同事之间共同的利益、爱好、相同的社会背景或地域联系,从而拥有他们共同的看法、习惯和准则等,使原本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成为一个体系,也即非正式组织。说得简单点就是大家彼此比较"合得来"。像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以及企业部门内空闲时间的扑克会、球友会、棋友会等,都是非正式组织的例子。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他们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由于日常接触、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相近而发生联系的,在非正式组织中,大家非常随便而且没有不自然的拘束,于是乐在其中。

但一直以来,许多管理者并没有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甚至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正式组织是保持秩序和一贯性所不可缺少的,而非正式组织是提供活力所必须的。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与正式组织相对应,非正式组织也有其基本特征:

内聚力比较强 在非正式组织内部,共同的利益、爱好、情感、相同的社会背景或地域联系是维系群体的纽带,人们彼此的情感较密切,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他们有共同的看法、习惯和准则等。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往往超过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自然形成领袖 非正式组织不是由于组织或管理者的决定而成立的,它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自发形成的,在非正式组织比较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在非正式组织中自然而然崭露头角,并且自然地成为非正式组织的"领导",这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成员对他们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高。

归属感强 由于有自愿的结合基础,通过扑克会、球友会、棋友会、周末联谊会等交往活动,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因而情绪共振,感情融洽,行动一致,归属感强。

不稳定性 由于非正式组织是基于特定的需要由成员自发组织形成的自发性团体,他们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没有明确的成文制度和规划,它的约束是软性化的,非强制性的,所以它是不稳定的。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交错地同时并存于一个企业、单位或机构之中,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有些场合下,利用非正式组织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益处,而有些情况下非正式组织则有可能会对正式组织的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行为科学家认为,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于人的行为有特殊的影响力。它对正式组织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沟通作用 在正式组织中由于受其权力结构的影响,企业职工的心灵沟通通常是有限的,而非正式组织经常会有一些轻松愉快的团体活动,为企业成员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为企业职工提供正式组织中难以得到的心理需求和满足,从而达到情绪共振,感情融洽,因此可以用来作为改善正式组织信息沟通的工具。

稳定作用 非正式组织是靠情感为纽带联系起来的,它创造了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起到稳定内部成员的情绪,建立良好的组织气氛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其内部约定俗成的规范来影响其内部成员,协助正式组织实现目标。

合作作用 非正式组织内部成员在价值观、爱好、背景等方面有其相似性,他们经常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在活动中所有成员怀着愉悦的心情共同参与,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强了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实现了人性化的管理,最终改善了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

那么非正式组织的消极的作用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影响工作的效率 如果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同正式组织的目标发生冲突,不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目标发生冲突,那么它们就会成为影响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障碍,降低其内部成员对正式组织目标的认同感,造成不同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矛盾,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降低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从而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束缚员工的个人发展 这种束缚作用使非正式组织内部成员往往为了使自己的成员身份顺应非正式组织的标准,不得不采取一种从众行为,加上内部成员渐渐把自己的交际活动范围局限于非正式组织内部,这不利于企业员工的长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甚至造成整个企业创新的惰性。

因此,非正式组织就像一把双刃剑,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一句话,对非正式组织必须科学地加以管理。

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管理者应当认识到非正式组织是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就有其合理性,至少它提供了一个让员工的心灵沟通、情绪稳定的场所。所以非正式组织一旦形成,管理者就只能去接受它的存在,不应当恐惧甚至拆散它们,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作为管理者应当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相吻合,这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当然在理解的同时也要反思这个小团体的成因,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的制度管理。

加强正式的沟通和必要的宣传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变革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得信任,但信任往往会给那些更亲近的人,比如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之间,而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正视问题,正视和坦然承认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推诿或者利用一些技巧来掩盖矛盾。矛盾的掩盖只能更加增强非正式组织的力量,使本来松散的非正式组织更加紧密。关注关心相对独立的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保持考核的公正性。在正式组织内开展各种活动,如集体培训、学习讨论等,强化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弱化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用企业文化引导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正式组织文化与非正式组织的亚文化之间的冲突。因而,从长远来看,要想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真正协调一致,和平相处,就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影响、引导和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使之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

挖掘非正式组织"领导" 鼓励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处理好与各个成员的关系,并把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导"挖掘到企业的管理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他们施展个人影响,逐渐使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和利益与企业正式组织管理目标保持一致。

标签:;  ;  

企业非正式组织的科学管理_非正式沟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