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金融市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_投资论文

新世纪金融市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_投资论文

新世纪金融市场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若干问题论文,金融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是执行指令性计划的工具,不能发挥调控经济的作用。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金融市场迅速发展,货币政策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抑制了通货膨胀,缓解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加快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支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成绩显著,举世瞩目。

在新世纪到来之时,我国金融市场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如何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如何应对加入WTO以后外国金融机构的挑战,如何改革银企关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技产业与金融市场如何结合,以及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的选择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新世纪初期着重解决。

一、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作为一种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反映,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7%~8%的较快增长速度。为了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必须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第一,适当增加货币供应总量,确保经济增长的资金需要。“九五”期间,我国年经济增长平均为8.3%,狭义货币(M1)供应量增长率大致高于GDP增长率8~9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供应量增长率大致高于GDP增长率6~8个百分点。

单位(%)

高于当年 高于当年

经济增长率M1 M2

(GDP) (GDP)

1997 8.816.57.7 17.1 8.3

1998 7.811.94.1 15.3 7.5

1999 7.117.7

10.6 14.7 7.6

2000 8.116.07.9 14.0 5.9

从实践情况看,“九五”期间,狭义货币供应量波动较大,广义货币供应量波动较小,但总的情况是基本适应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要。“十五”期间,我国预期经济增长率仍将保持7%~8%的速度,考虑到这期间物价总水平会止跌回升,通胀率将从负数转为1%~3%,因此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应有所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较充裕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还要适时调整存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调节货币信贷供应,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意防止投资盲目扩大。

第二,适当增加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扩大有效需求。间接融资是我国企业主要融资方式。2000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9.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4%,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今后在贷款中,除继续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支持国家重点项目的配套投资外,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把金融支持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增加个人信贷,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也是开拓银行业务的需要。农村信贷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对农民的生产和消费贷款,尤其需要大力发展。

第三,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不可低估。2000年末,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贷款余额达1.4亿元。“十五”期间,要继续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支柱产业和行业发展,保障农产品收购的资金需要,支持机电产品的出口。

第四,增强银行实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增加银行资本金,减少银行不良资金,提高银行经济效益。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很差,不仅大大低于国外一些大银行的效益,也大大低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益。大力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益,是增强其经济实力,更好地发挥其支持经济增长作用的重要途径。

第五,逐步创造条件,争取银行上市。银行也是企业,是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特殊企业,它也可以与其他企业一样改制上市。据测算,“十五”期间,我国银行新增加贷款将达5万亿元以上,相应需增加资本金4000~5000亿元,这笔数额巨大的资本金很难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来解决。现实的解决办法是,积极创造条件,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争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这样不仅可以从资本市场增加资本金,而且可以增加银行经营的透明度,加大社会对银行的监督。

二、发挥资本市场的重大作用

200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捷报频传,振奋人心。一是在全球股市中表现最好。当年世界各国(地区)股市指数普遍下降,美国—10.5%,日本—26.0%,韩国—50.9%,新加坡—25.7%,我国台湾省—44.1%,香港—13.1%,但沪深股市指数上涨50%以上,沪市B股更上涨了136.6%,居世界第一;二是上证指数升高到2000点大关。从1992年5月21日上证指数达到1000点以来,经过八年风风雨雨,涨涨跌跌,到2000年7月19日升至2000点,创历史新高;三是11月31日,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达4.6万亿元,超过当年GDP的50%;四是全国二级市场新增股民800万户,总数超过5000万户;五是股票交易印花税增长1倍,接近500亿元。

为了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在保证质量、规范运作的条件下继续发展资本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平均上市公司100家,从股市筹资600亿元,近几年筹资数量更大。但目前中国股市规模仍偏小,虽然2000年11月底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总值已占当年GDP的50%以上,但其中流通股票只有三分之一,只占GDP的17%,不仅大大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股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世纪,不仅要继续积极推进股市发展,而且要着重结构优化,提高素质。

第二,强化市场作用,弱化行政干预。我国资本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当资本市场在90年代初建立时,计划经济的影响还相当大。因此,这个市场从建立时起,计划经济的色彩和行政性特色就十分明显。例如在上市公司选择的方法上,由中央主管部门定指标,层层下达;由地方政府推荐企业,逐级上报。在上市公司选择的对象上,不是公平竞争,以资本使用效率为衡量标准,而是向国有企业倾斜,存在实际的所有制歧视,降低了资本市场的素质;而许多资本使用效率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非公有企业,却很难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必须强化市场的作用,从为国企服务转向为各种所有制服务;从政府挑选企业转向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由市场挑选企业;从政府确定发行价格转向由市场形成价格。特别是要坚决杜绝弄虚作假、黑幕交易、蒙骗股民、蒙骗市场的行为,提高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质量。

第三,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从散户投资为主转变为散户投资与机构投资并重。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主要角色。但在我国,目前投资者绝大多数是散户,机构投资者只有几十万户。近几年,机构投资者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有五大类:一是券商自营业务。从1999年5月起,全国许多券商通过增资扩股,开展货币市场的同行拆借业务和股票质押贷款,实力大大增强;二是1998年发展起来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到2000年底已达到1000亿元左右;三是保险资金部分进入资本市场,入市资金可达到总额的10%;四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三类企业)可在一定条件下参加二级市场活动;五是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其他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不同,机构投资的特点是资产巨大、专家理财、优化组合、着重长远和稳定的回报。机构投资者数量增加,比重提高,既可增加资本市场有效需求,又可增加股市的长远投资者、理性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有利于股市的规范发展。

第四,逐步解决国有股比重减持问题。目前上市公司中,流通股只占三分之一,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50%以上。这是我国股市不规范的明显表现,也是股市中一个十分重要又很难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几年来,一方面,正在积极探索减持国有股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这个历史包袱仍在加码,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新世纪,要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有进有退的原则为指导,对于竞争性企业逐步减持国有股的比重。具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有几条必须注意,一是要逐步减持,不能一步到位,以减少市场震荡;二是减持的比重和数量,既要考虑国家的需要,也要考虑股市的承受能力,保护股民的利益;三是国有股上市或转让的价格要合理,要考虑股民在二级市场上是按溢价购买股票的,国有股与公众流通股的成本差距很大;四是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作为减持的国有股的主要承接人。

第五,正确处理规范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在资本市场上,既要强调规范,也要强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资本市场。在规范与发展的关系上,发展是首要的,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规范而规范。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过程,那些目前运行比较规范的市场,都是经过几十年以至上百年的运行逐步规范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过许多不规范的行为,甚至出现过许多重大的震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只有十年的历史,应该说,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规范的速度也相当快。资本市场的有关法律、政策、法规逐步完善,没有出现重大的震荡。这表明监管部门工作是有成效的,这一点必须肯定。我们也清醒看到,目前资本市场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现象。弄虚作假,欺骗股民;内外勾结,黑幕交易;操纵股市,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等现象时有出现,屡禁不止,有的还相当严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严加防范和处理。但也必须看到,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发展的代价,必须通过发展才能解决。把发展放在首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规范的问题。

三、建立和发展创业板市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因素。我国主板市场在筹集建设资金、转换企业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国家税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当前建立创业板市场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资金支持。研究需要资金,开发需要资金,拓展市场、加快发展更需要资金。但资金来源不可能靠财政拨款,而银行贷款不仅成本高,而且对许多正在创业的中小企业来说,取得贷款的难度很大。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是高科技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退出通道。国外实践证明,风险投资基金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受到社会的关注,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发展速度不快,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规范的退出机制。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可以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规范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基金发展。

第三,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使他们能够分享高新技术发展的成果。我国目前投资渠道不多,投资品种较少。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不仅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且也可使广大投资者分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立创业板市场,也是资本市场国际竞争的需要。目前,除美国等发达国家之外,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发展创业板市场。如果我国不建立创业板市场,一些素质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就会到国外上市,既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素质的提高,也影响我国投资者的利益。

第五,建立创业板市场,有助于推动我国主板市场的改革和完善。我国主板市场由于缺乏经验,存在不少不规范、不合理的东西,需要逐步完善。创业板市场是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年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的条件下建立的,起点较高,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将作更多探索。因此,创业板市场的经验,对改善主板市场的运作有着重要意义。

创业板或者二板市场,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建立。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已运作十多年,成绩显著,在全世界发挥着重大示范作用。从我国宏观经济情况看,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第一,经济快速发展,为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和主板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宏观经济基础。我国从1979-199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5%。新世纪最初十年,预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翻一番,年均增长率达7.2%~7.5%。因此,资本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居民金融资产迅速增加,为发展资本市场提供了较充足的有效需求。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外汇(币)存款、手持现金(人民币与外币),估计达1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储蓄存款已达6.4万亿元人民币。由于储蓄存款回报率较低,而2000年,深、沪两市股票指数上升达50%。资本市场的高回报,对居民有很大吸引力。

第三,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重要投资者。

第四,科技企业大量涌现。我国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良好条件,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发展迅速。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000家以上,仅北京中关村就有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其中许多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许多企业不仅具有高技术,而且具有高成长性。这就为创业板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微观基础,创业板市场可以从众多高科技企业中优中选优。

第五,经过十年实践,我国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水平大大提高,监管措施大大完善。1999年7月1日生效的《证券法》,为创业板市场的运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但我国当前社会上部分人士对建立创业板仍存在一些疑虑。

疑虑之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存在问题不少,监管难度很大。如果建立创业板市场,加重了监管部门的负担,加大了监管的难度,甚至会由于监管不力而出现市场混乱。我认为这个疑虑缺乏事实根据。我国社会主义资本市场,是在前无古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十年前,当沪深交易所开始运作时,监管水平、监管能力、监管经验比现在差得多,监管法律、法规仍未建立,有关政策措施也不完善,但我们边干边学,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在游戏中制订游戏规则,逐步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水平。我认为,经过十年的实践,我们的监管部门完全有能力对创业板进行有效的监管。

疑虑之二,创业板风险太大,一旦出了问题,股民难以承受,影响社会稳定。我认为这是过虑了。我国股市是在广大公众市场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都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年的实践,广大公众尤其是参加二级市场操作的股民们,市场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已大大提高。与十年前不同,他们对投资股市的意义和股市的风险已有较充分的了解。这不是任何人对他们教育的结果,而是股市实践的教育。创业板的风险虽比主板大,但是一方面股民的承受能力已大大提高:一方面决策者们要在政策上设置缓解风险的机制。只要政策设计合理,股民是能够承受的。

疑虑之三,香港创业板运行一年多来,表现不理想,大陆创业板要接受教训。我认为这个疑虑是不必要的。香港创业板只运行一年多,现在来评论其得失为时尚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陆与香港情况不同,不能以香港创业板表现不理想作为否定大陆创业板的依据。首先,香港高技术企业数量有限,建立创业板的微观基础实力不够;而大陆高新技术创业为数达几万家,完全可以好中挑好,优中挑优,建立创业板的微观基础相当雄厚。其次,香港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联系密切,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直接影响,而在香港创业板出台不久,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股价大幅下跌,指数跌去50%,香港创业板出台时机十分不利。而大陆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尚未直接接轨,国际资本市场对大陆市场没有直接影响,2000年美国股指大幅下降,而我国沪深股指大幅上升,就是很好的明证。再次,香港主板市场已运作一百多年,比较成熟,相对来说,创业板市场创建时间短,不够成熟,因此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创业板首当其冲;而大陆主板市场是在十年前建立的,受到计划经济影响较大,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的特点较突出,不少上市公司素质不高,相反创业板市场起步较晚,起点较高,可以按照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原则建立,因而是一个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更具吸引力的市场。正是由于大陆与香港市场情况不同,因此,以香港创业板为依据质疑大陆建立创业板,我认为根据不足。

建立创业板,必须重在创新。一是要突破实际存在的所有制歧视,以中小企业为主,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定位准确。二是要突破主板市场股权设置的缺陷,不再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不再限制部分股东持有的股票上市流通,不再无限期冻结发起股东和高级主管人员持有的股票,要对各类股票上市流通制定合理的办法。三是要突破配股和增资扩股的限制。配股和增资扩股是企业与股东的关系,可由市场自行确定,政府不必干预。

四、迎接加入WTO的挑战

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虽然我们可以利用WTO的有关规定,对我国金融业进行一定的保护,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保护都是有条件的,有代价的,有限度的,而对外开放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因此,我们立足点不应放在争取更长的保护时间和更多的保护条件上,而应该立足于创造条件,提高国际竞争力,迎接国际挑战。

第一,加快改革,增强实力,提高银行素质。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都是国家独资银行,产权不明,政企不分。这种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尤其不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加快银行体制改革。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为了提高银行素质,做好上市准备,要通过财政拨款、发行金融债券等多方筹资,补充资本金,在近期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要降低不良贷款的比率,除了已剥离的不良贷款外,每年降低不良贷款比例2~3个百分点。要采取切实措施化解历史遗留的虚盈实亏问题,凡已实际发生的呆账,应提取呆账准备金如实进行核销。要对银行业绩进行考核,从资金质量、盈利及减亏能力、流动性和资本金充足率等方面评估银行的经营业绩。提高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素质,是迎接外国金融机构挑战的最根本措施。

第二,突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分业经营的限制。分业经营是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危机时的产物。那时为了保护储户利益,防止少数金融寡头挪用广大储户的资金在证券市场上兴风作浪,疯狂炒作,美国法律规定银行业与证券业等分业经营。近年来,美国这个制度已逐渐松动,1999年11月已正式取消。但我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仍规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这是不符合金融国际化潮流的。其弊端一是降低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资金不能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分割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妨碍了各个市场互相支持,协调发展;三是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四是容易造成金融市场政出多门,互相矛盾,弱化了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面临外国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如果仍然坚持分业经营,必然削弱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因此,突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势在必行。

第三,坚持外汇市场逐步开放、分步到位的原则。国际金融市场的现实情况和我国国情,决定我国外汇市场的开放不能一步到位,必须分步进行。改革以来,我们已取消了严格的外汇管制,1994年1月实行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合理浮动的单一汇率制;1996年12月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我们的目标是实行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在内的完全可兑换。但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具备许多复杂的条件,其中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外汇储备数量、国际贸易状况、资本市场规模和素质、国家监管能力等等。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如果条件不成熟而过早实行本币完全可兑换,就有可能为国际金融资本造成可乘之机,使本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冲击。这个教训必须十分重视。

第四,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1994年1月以来,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1比8点多的水平。1994年1月至今,从1∶8.7升至1∶8.28。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国际上纷纷预言人民币要贬值,但实践否定了预言。近日又有人预言我国加入WTO以后,人民币会贬值。我认为这是缺乏根据的。一是我国外汇储备较充足,2000年底已达1650亿美元;二是我国国际收支情况良好,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三是我国引进外资以直接投资为主,以长期贷款为主,还贷压力不大;四是我国出口商品中,大约有一半是来料加工,汇率变动对这部分商品出口影响不大;五是人民币国内购买力坚挺,为汇率稳定提供良好的条件。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引进外资、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扩大与各国的经贸关系,也有利于稳定国内市场,支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第五,增加金融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当前国际金融创新速度加快,金融工具和金融品种越来越多。相比之下,我国金融工具和金融品种较少,因此,金融创新具有很大的迫切性。期货市场是重要的金融市场,发达国家期货市场十分发达,在套期保值、维护宏观经济与企业平稳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缓慢,阻力重重。因此,要正确认识期货市场的功能,把发展期货市场提到重要日程上来。我国金融市场技术设备已有很大改进。但除证券交易系统外,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信用卡业务主要在城市开展,广大农村基本上是空白,银行代客理财也刚刚开始。面临外资银行大量涌入,以及外资银行业务范围从批发业到零售业不断扩展,我国银行业必须未雨绸缪,把改善技术设备,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内容。

第六,培训金融专业人才,适应国际竞争需要。总的看来,在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金融部门职工的素质是较高的。但与国外金融机构比较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十分缺乏具有较广博的国际金融知识和较丰富的国际金融实务的专家型人才。我国金融领域一方面高级人才不足,另一方面人才流失情况严重。一些外国金融公司不惜高薪挖走我国金融机构的骨干,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但也要看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一位专家型人才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稳住金融领域的高级人才,同时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以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挑战。

标签:;  ;  ;  ;  ;  ;  ;  ;  ;  ;  ;  

新世纪金融市场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