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权威有效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的构想_林业论文

建立权威有效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系统论文,林业论文,权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整体性、层次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建立新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应按照准确、及时、全面、方便的原则,应适合我国国情、林情,应能客观地揭示和判断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在生产、流通、交换、分配上的联系和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林业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及林业统计信息电脑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林业统计信息系统可以概括为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简便灵活的调查方法和迅速灵敏的信息传递。

一、对我国现行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的评价。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是建国初期学习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并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国民经济统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统计,无论从统计指标的设计,统计调查方法的运用,还是统计信息(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与发布,都是适应产品经济条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为主的生产型统计。这一林业统计系统经过40多年的完善与发展,虽然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林业经济的运行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已日益显露出一些弊端。

(一)现行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不能满足整体性、层次性和相关性的要求

1.从整体性上分析。(1)现行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在核算内容上偏重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而对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的社会劳务和服务没有反映,不能适应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如现有的林业部门社会总产值,只反映了林业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产值,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特别是林区兴办第三产业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和服务(如森林旅游等效益)没有相关的指标进行反映,不能准确反映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成果。(2)从林业统计范围上看,反映林业系统内的统计指标所占比重较大,而反映林业产业全部生产经营过程的指标较少。如属于林业部门投工投劳的茶、桑、果产值和造林面积等指标按照国家统计部门的规定就没有包括在营林生产统计内。(3)从林业统计专业指标设计上,应用的是几十年不变的营林生产、森工生产、劳动工资和固定资产投资4个专业统计,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补充和完善新的专业统计指标内容。如林业改革开放以后,林业利用外资情况没有统计指标进行反映。(4)从林业统计指标的结构上看,由于受行政职能的制约,反映实物量的指标较多,反映围绕再生产而进行的分配、流通、交换、消费和积累等方面的统计指标较少。如目前在统计产品产量时,只有产品生产数量指标,而库存和积压情况在指标体系中没反映,这样易导致片面追求产量、产值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企业的经济效益。(5)从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上看,某些指标的计算缺乏理论根据。如营林产值的计算方法一直是延用60年代初制定的以投入代替产出的计算方法,很不科学,不能准确反映营林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2.从相关性上分析。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各种林产品与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任务,并具有亦工亦农、生产周期长、条件艰苦、交通及通讯设施差等特点。所以要求在设计林业统计指标时,既要考虑农业、工业统计指标的特点,又要考虑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目前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如营林生产、森工生产、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专业统计之间彼此独立,自成体系。

3.从层次性上分析。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指标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各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宏观决策需要。现行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有些没有作到分级管理。如有的统计指标本应该由企业自身掌握,但也纳入了宏观统计之中。如林业系统工业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反映设备利用情况的过多,而反映经济效益的又过少。

4.从滞后性上分析。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统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民经济计划管理服务,并侧重于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为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因此,比较注重统计的实际完成数,由于统计手段的落后和统计预测预报工作开展得不够,这样经过层层汇总上来的统计数据时效性差,造成统计严重的滞后性。

(二)在林业统计调查方法上,实行的是以全面统计报表为主的统计调查方法

一是全面统计调查周期长。表现在层层布置、层层汇总,浪费了大量人、财、物。由于林业部门统计资料的收集、汇总分四级进行(即县林业局→地区林业局→省林业厅→林业部),全面统计调查方法的实施过程就是要对这四级机构层层布置、层层汇总。完成这一过程大约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待到全国林业统计年度资料加工汇总出来,已是第2年的4月了,难以满足统计数据时效性的要求,不适应统计信息快速传递的要求,不能准确、及时地反馈信息。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数字质量。由于全面统计报表量大,上报时间要求紧,基层统计人员忙于应付,容易造成差错。

三是不利于为省级和基层林业管理部门服务。全面报表的指标多为宏观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由于统计指标要求过细,加上基层林业单位没有制表权,造成基层填报的数据往往不能满足基层单位本身的需要。

(三)林业统计信息的加工、整理、分析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一是统计报表数据处理仍是目前林业统计系统最大的日常业务工作,虽然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是,由于统计软件开发的滞后性和未实行部、省两级的计算机联网,数据仍然只能一级一级地向上汇总,工作量很大。

二是统计数据管理依然处于初级管理阶段。目前的统计数据管理还只限于单本文件管理,要实现数据的多次开发和综合分析服务就比较困难。目前,年度统计报表的数据汇总虽然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因为是分年度资料,要了解各年度林业生产变化情况的历史性数据,只能又回到手工运算上来。

实践表明,统计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相关性和层次性;取决于统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取决于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信息处理的快速性。

二、新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

建立新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依据,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工作的特点,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统计科研成果,按照准确、及时、全面、方便的原则,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林情的可操作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客观地揭示和判断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在生产、流通、交换、分配上的联系和规律性,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翔实的依据。

三、新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林业统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林业统计指标体系;二是林业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三是林业统计信息电脑管理系统。

(一)新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1.基本框架。在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按照总的设计思想和原则要求,结合林业生产的特点,力求准确、全面地反映林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客观公正地反映林业生产建设的总成果。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在考虑到保留原有营林生产、森工生产、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林业建设资金到位等专业统计的基础上,应增加林业基本情况、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林业财务状况、林业利用外资、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科技进步等统计内容。

2.基本内容。(1)林业基本情况统计:主要有林区总人口、经营面积、单位个数、职工总人数、企业总产值(其中:多种经营产值)、出口产品总额、大中型企业个数(其中:大型)、盈利、亏损单位个数、纯收入等综合统计指标,用于了解林区总的生产和发展情况。(2)林业产业总产值及增加值统计:指标中除保留现有的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分组外,应增加服务业和其他产业(即第三产业)的产值,同时增加林业产业增加值统计。以反映林业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3)营林生产统计:在保留反映营林作业量统计指标的同时,侧重增加反映营林生产的价值量指标,增加按新方法计算的营林产值和增加值,并反映主要林产品的产值(包括茶、桑、果产值)。在森林灾害统计指标中,增加森林病、虫、鼠害以外的如火灾、风灾、水旱灾等自然灾害对森林危害的指标。(4)森工生产统计:为全面反映林业系统工业总产值,首先应将工业总产值的统计范围由现行的国有经济单位扩大到集体、合资合作及股份制等其他经济类型。其次,为了与历史资料对比,在保留林业系统工业总产值按企业所有制分组外,增加按主要产品计算的产值。如木竹产值、锯材产值、人造板产值、主要林化产品产值。再次,为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应增加主要产品和附营产品的产销存指标及原材料、能源消耗等统计指标。(5)劳动工资统计:除保留现有的职工人数工资指标,应对职工文化程度、年龄结构、技术状况等指标进行一次性调查,以了解林业职工队伍的素质情况。(6)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在对营林、森工两部分的基建和更新改造重新分组的基础上,统计指标的设计要重点放在投资效果上。(7)林业资金到位统计:利用动态指标反映林业资金到位情况,特别是部管各类资金和国家预算内资金。(8)林业重点建设工程统计:主要反映工程造林进度和资金投入情况。(9)林业财务状况统计:着重反映林业单位特别是林业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和损益及分配情况。(10)林业利用外资统计:主要反映每年林业系统利用外资金额及效益情况。(11)林业生态效益统计:主要反映营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特别要增加反映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农业稳产高产、防御自然灾害情况的指标,使全社会逐步认识到林业的屏障作用。(12)林业科技进步统计:林业科技进步统计指标包括林业科学家、工程师占林业职工总数的比重;林业科技专利的申请量;科研机构的固定资产原值;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如技术开发人数、技术转让成交额、技术引进支出额、更新改造投资额等;技术进步对林业经济的影响程度,如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加值占林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等。

(二)林业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对不同的经济现象运用不同的统计指标进行不同的调查。

1.基本框架(如图1)

2.基本内容

(1)建立周期性的普查制度。普查在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初步设想,普查的主要项目有林业基本统计调查单位、国有林场、苗圃、国有林业企业基本情况等反映基本林情的内容。前3项可每10年进行一次,后一项可每5年进行一次。在普查年度之间,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资料。今后每一项普查都要形成完善的制度,从普查的内容、普查时间,到组织实施、经费保障等以文件形式明确下来。

林业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图1 调查方法体系图

(2)广泛应用抽样调查技术。目前,抽样调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并且它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评价统计工作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要在营林生产、森工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广泛应用抽样调查方法。如造林面积、全部木材产量指标应用抽样调查方法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3)逐步缩小全面统计报表的范围,不断发挥重点调查特别是科学推算的作用。首先,必须大力精简全面统计报表,总的原则是在一年一度的统计调查中,进一步精简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内容;二是在进度性统计调查中逐步减少以至基本取消全面统计报表,做到基本上不依靠层层汇总上报的方法取得资料,代之以重点调查或抽样调查。近年来,科学推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从整体上讲,这一方法在我国统计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多,在林业统计上的应用基本上是空白。今后,林业统计要在个别指标上尝试性地应用科学推算方法,使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三)林业统计信息电脑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1.基本框架

包括四方面:数据处理软件及分析模型;与各省数据联网;统计专业信息数据库;定期统计信息发布制度。

2.基本内容

(1)统计信息应用软件及统计分析模型。统计信息自动化管理的关键是解决好软件环境。林业统计信息软件功能应满足全国各级林业统计单位不同级别汇总要求,并且将分散的数据处理模式改为集中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同时,应用现代经济计量模型与方法,建立宏观林业经济监测和预警模型,进一步提高统计的咨询服务水平。

(2)实现林业统计信息的网络化传输。林业统计计算机通讯网络的建设应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横向联网和纵向联网。横向联网是指林业统计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实现统计信息的相互传递,通过横向联网,既避免信息的重复统计,减轻基层的工作量,还能及时得到有关行业林业经济信息的变化情况。纵向联网是指林业系统内部各统计调查单位之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相互支持与配合。考虑到林业生产单位的分散性和偏远性及林业生产的特殊性,在考虑纵向联网时要分步实施,可先进行部、省点对点的统计数据远程传输,条件成熟时逐步实现全部林业生产单位的联网。这样,逐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纵向、横向联接,基层与上级主管部门相互联接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统计信息的自动化、科学化管理,为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林业统计信息。

(3)林业统计专业信息数据库。在林业统计专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方面,首先要在建立林业统计历史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专业统计信息库的建设,逐步形成完整配套的统计数据库服务体系,力求做到依据统计信息数据库和其他统计应用软件支持的经常的统计分析和信息的提供。

(4)定期统计信息发布制度。逐步形成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定期将林业经济主要统计指标的变化情况向社会公布,并朝着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统计信息的有偿服务,达到统计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为商品生产者服务和为市场经济服务的目标。

四、新的林业统计信息体系实施建议

1.林业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要积极稳妥

第一步要清查林业统计调查单位,其作用:一是确定调查总体,二是界定各种不同调查方法的实施范围。第二步是清理现有的统计报表,按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结合林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能够反映林业特点的新的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设计要在满足国家统计局对林业部门统计指标需求的情况下,以减少基层负担为前提,对林业年度统计指标体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大量精简每年没有多少动态变化的常规指标,使统计指标尽可能化繁为简,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在设置少量关键统计指标的基础上,派生出大量相关的统计指标,变一套表为一张表,变复杂指标为简单指标,变计算指标为不计算指标。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适当增加一些反映林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第三步要对林业统计报表制度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林业统计报表制度是由年度统计报表制度和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两部分组成。1993年以前,林业统计报表制度侧重于年度统计,年度统计报表占全部统计报表的80%,定期统计只有半年报,占全部统计报表的20%。所以,今后要在大量精简林业年度统计报表的同时,加大林业定期统计报表的份量(指主要统计指标的上报频率),争取在1995年林业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中,设置林业部门统计月报、季报,同时辅之以不定期的快速调查,为下一步林业统计的预测预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循序渐进,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林业统计调查方法改革

使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要求,根据不同条件、不同对象灵活掌握。1995年,可尝试性地进行木材产量的抽样调查,逐步摸索经验,为今后广泛应用抽样调查技术创造条件。总之,应针对具体的调查任务,区别不同的调查对象,选用更科学、更符合实际要求与客观条件的统计调查方法。

3.采用集中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逐步实现统计数据传输技术的现代化

根据客观需要和可能,逐步将目前各种统计数据处理移交部信息中心,采用集中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这样,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环境来看,都有利于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今后的计算机联网,最终实现统计数据的远程传输。

来稿日期 1994年9月

ESTABLISHING AN AUTHORITATIVE AND EFFICI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FORESTRY STATISTICS

Tang Xia wen

Devision of Statistics,Ministry of Forestry

ABSTRAC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current forestry statistics index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society.It is necessary that we should set up a new forestry stat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 to reflect objectively the connection and rule of forestr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production,circulation,exchange and distribution.

标签:;  ;  ;  ;  ;  

建立权威有效的林业统计信息系统的构想_林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