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下的综合风险识别与管理_商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下全面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经营战略论文,风险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下全面风险的识别

随着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的实施,以及本次金融危机中凸显的商业银行集团“风险传递”链条,商业银行集团的全面风险构架正在被重新评估和构建。本文使用世界银行有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形成商业银行的基础风险”的分类标准,并添加了“合规风险”要素,形成“基础性风险”分类,同时构建“感染性风险”分类,将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中易产生传染的风险种类纳入其中。

(一)基础性风险

基础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中面临的风险。这些风险种类同样适用于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银行借款方或交易对方可能无法按照约定的条件完成其义务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交易对手风险和金融工具风险两大类。交易对手风险主要是指交易对手的违约事件导致亏损发生的可能性;金融工具风险则是由于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产品开发后所面对的金融工具多样性风险,包括同业拆解、外汇交易、股票、期权以及涉及投行、保险、租赁、证券等各类产品和金融工具风险。交易对手、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数量与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化程度成正比,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发展将覆盖更多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所不了解的交易对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这将使信用风险的识别和测量更加复杂。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包括金融资产的价格和商品价格波动而导致的金融机构表内和表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商业银行集团持有的风险资产价格变动风险;另一类是利率和汇率风险。随着综合经营化程度不断加深,商业银行集团持有的风险资产种类不断扩展,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市场风险将呈现多样化趋势,且对某一风险资产来说,不同的风险因素的影响需以加权计算评估最终结果。这意味着商业银行集团的风险不再局限于单一市场,而是受到多个市场的加权影响。一旦爆发金融危机,风险将迅速在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投资市场蔓延。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的操作风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治理风险,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模式规模庞大,横跨各个行业,业务结构、管理方式、股权构成和内部体系错综复杂,如何理顺董事会管理和条线管理模式将成为内部治理的关键;二是人力资源风险,商业银行集团拓展综合经营业务,最显性的风险就是对业务种类、交易对手和客户群体的不熟悉,商业银行集团对综合经营业务载体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决定了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发展成败;三是信息化风险,金融机构的未来拓展空间直接与信息化管理水平挂钩,但商业银行集团、保险、投资银行、基金、租赁等业务的信息化水平不均,如何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基础上完成信息并表管理,是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中最艰巨的技术化挑战。

4.合规风险。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化对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总公司及各子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监管机构要跟随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化程度,提升对各类金融业务的业务能力、监管能力以及与对口监管机构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集团不仅要加强内部风险管控和内部稽核力度,也要统筹安排集团范畴内应对监管检查,加强与各地区、各类型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一旦商业银行集团总公司和子公司中的一员被监管机构检查出重大问题,将很有可能引发其他监管机构对集团内其他业务和公司的关注。

在合规风险中特别要提及垄断风险,商业银行集团有可能利用其垄断地位实施垄断行为,主要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拒绝交易、“搭售”行为、掠夺性定价;商业银行集团内部之间在经营行为中的一致行动有可能构成反垄断中的共谋行为;集团内的总公司或各子公司尤其是存款机构滥用安全网措施对其他载体提供不符合标准或低于市场合理价格的资金援助;金融子公司拒绝对其他子公司的竞争对手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联合抵制以确保其他子公司的市场优势等。本轮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也将导致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金融集团垄断行为的高度关注。

(二)感染性风险

感染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可能带来的多米诺骨牌式的风险传递。一旦某一项综合经营业务(或子公司)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出现亏损时,商业银行集团的系统内援助将加速风险传递,并呈累积效应,导致各类业务迅速被感染。风险感染的最终后果可能是集团总体偿付能力、稳定性和声誉的下降。感染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化出现的特有风险,对商业银行集团乃至整体经济的影响极大。

1.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商业模式未能与战略有效统一,一个或多个战略假设与行业实际情况脱节且相关战略并未反映新的发展形势。战略风险源于内部流程问题以及外部商业环境所发生的颠覆性改变,由于战略风险不一定会被董事会和管理层尽快察觉,因此可能会对商业银行集团造成致命的打击。

在商业银行集团内部,由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战略定位发展均领先于投行、证券、保险、基金和租赁,因此如何在共性的战略基础上分别制定个性战略规划尤其重要,如一味讲究整体而忽视协调,将导致规划与现状脱节的情况。此外,在商业银行为核心的综合经营管理模式中,商业银行具有权威主导地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各子公司的自主性,也相应降低了各子公司应对特有市场、交易对手和客户的敏感性,制约了集团综合经营业务的发展。战略风险不像营运风险一样可以被准确识别、量化,更多依赖于决策者对市场的敏感性和管理者对战略的执行力。

2.资本配置风险。商业银行集团开展综合经营业务的实质是为了维护股东最大利益而对资本的有效分配利用。为了实现资本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化将可能产生资本配置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资本重叠风险,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总公司与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由于交叉持股和相互投资,造成资本重叠,从而造成同一资本抵御多维度风险,导致资本充足率的估算不准确;二是资本流动风险,商业银行集团总公司与各金融子公司之间存在资产流动性交叉,必然存在财务相连、利益相关的情况。一旦总公司和各子公司中的一员出现财务问题,其他成员将被迫救助,将会引发整个集团的资本流动性困难;三是财务杠杆风险,由于商业银行集团总公司与各子公司均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举债,不可避免造成整个集团的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加之不同监管部门的最大财务杠杆不同,计算资本的口径不同,商业银行集团可以通过在不同子公司之间的安排,实现最大限度地使用不同监管部门所给予的财务杠杆,就会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财务杠杆风险。

3.关联交易与内部交易风险。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是在商业银行集团总公司与各子公司为独立法人的基础上实施操作,集团内部商业银行与各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和内部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是集团实现一体化与协同效应所必需的,主要表现为资金、商品的相互划拨、相互担保、抵押,信息、客户、产品共享造成的不规范经营,以及为了避税和逃避监管而相互转移利润。关联交易与内部交易风险不仅对客户、债权人及其他小股东等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损害,也可能在集团内部形成错综复杂的债务链,降低了集团抗风险能力,更可能破坏国家金融秩序和妨碍公平竞争,甚至出现重大违法违规事件。

关联交易与内部交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集团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X效率和金融体系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业银行集团总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风险传染的概率和防控难度。有研究显示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存在一个“适度规模”,而内部传染效应“随着机构之间流动性冲击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内部借贷规模越大,风险传染流动的管道越大,风险传染的效应越明显,集团的损害越严重”。在没有防火墙或者防火墙失效时,内部关联交易极易掩盖和积聚风险,最后引发支付危机。

4.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负面的公众舆论对商业银行集团造成的风险,往往产生于操作上的违规和失误。之所以在感染性风险内阐述,是因为在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化过程中,客户和市场的心理预期机制将声誉风险持续放大。尤其在集团规模化经营模式下,集团标示、名称和客户具有高度同质性,加之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背景下负面信息传递的广泛迅速特质,往往是简单的一件危机事件,将会导致市场和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过度反映。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化过程中一个崭新的课题,在一定条件下,声誉风险可发酵成为严重影响集团运营的重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下全面风险指标权重的确立

为了体现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全面风险各项指标的不同重要程度,为风险控制提供更加准确、可信的标准,需要确立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来判断各项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它能将复杂问题的多个影响因素划分成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然后通过建立判断矩阵和数学模型计算出各层指标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最终通过对最底层元素进行优劣排序得到评价结果(最优方案)。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首先根据前文分析的全面风险构建了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全面风险指标层次模型(见图1)。其中,全面风险是总目标,基础性风险和感染性风险是一级指标,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战略风险、资本配置风险、关联交易与内部交易风险、声誉风险和监管风险是二级指标。

确定各项风险指标权重的前提是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对风险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两两之间相对于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总目标的重要性进行对比。判断矩阵一般由熟悉该评价领域的专家来构建,本文制定并一共发出了10份《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全面风险指标权重调查表》,发放对象主要为金融监管领域和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务主管,收回调查表7份,回收率为70%。根据专家反馈的判断矩阵结果(采用的是Saaty“1~9标度”),本文利用yaahp0.6软件中的群决策计算功能,求出了各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1、表2、表3)。

最终求出的各项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结果见表4。

以上各项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下全面风险中感染性风险属绝对关键因素。这是由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模式与金融监管新趋势之间的博弈行为所决定。在二级指标中,对全面风险影响最大的前六项因素分别为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关联交易与内部交易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资本配置风险。由此可见,对于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全面风险而言,关键是商业银行集团内总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本、业务、客户、信息等要素流通的规划与实施,确保商业银行集团在风险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创新、发展综合经营业务。也印证了商业银行集团的感染性风险虽属绝对关键因素,但最终均以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基础性风险形式体现。

三、结论及政策启示

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集团内风险“传染速率”和“破产概率”,集团唯有通过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实现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预警,通过全面风险管理满足风险管控要求。

(一)建立全面风险识别、计量、监测体系,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力度

商业银行集团首要任务是在集团并表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全面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体系,改变以往仅覆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偏好单类风险管理体制,建立覆盖集团范畴商业银行和综合经营业务的风险体系,设置各种类风险敞口基础上的全面风险加权计量方法,权衡各种风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后的整体效应,确保全面风险测量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有效决策提供参考,并满足监管要求。

(二)完善内部防火墙建设,缓阻感染性风险传染速率

商业银行集团内部防火墙,是指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业务中为防止超过“适度规模”的利益冲突及不当联结行为而设置的物理和逻辑隔离。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一是规定商业银行集团所属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各子公司的资金和业务等的比例限制,限定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等业务部门的一体化程度,设置资金、业务和规模的“防火墙”;二是规定关于商业银行集团的内部交易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公开程度、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的准则要求,设置信息安全的“防火墙”;三是规定商业银行集团的所有交易都在市场化条件下进行,防范内部交易导致利益冲突,设置市场化管理的“防火墙”,以此减弱商业银行集团的风险传染和风险外溢,规范集团内部资本、业务、客户、信息等要素的流通。

(三)关注基础性单类风险动态,设置恢复处置计划

虽然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下感染性风险属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尚未实现统一的敞口测量标准,最终均以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基础性风险形式体现,因此,商业银行集团应关注基础性单类风险动态,确保在单类风险尚未实现对全面风险实质性影响之前,可以识别、监测、评估到单类风险对商业银行集团的实质影响,并将风险管控至“适当规模”之内。商业银行集团可结合监管对资本充足率、关联交易和内部交易等特定要求,对单类风险实施管控。同时,商业银行集团也应按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新规制定恢复处置计划,确保在风险爆发之时,有效达到“缓阻传染速率和降低破产概率”之目的。

标签:;  ;  ;  ;  ;  ;  ;  ;  ;  ;  ;  ;  

商业银行集团综合经营战略下的综合风险识别与管理_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