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心田细无声论文_魏芳

雨润心田细无声论文_魏芳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之我见

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 261300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孩子,而老人则一味地溺爱,一味满足他们的种种物质要求,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这种教育思想,又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问题学生”。

笔者认为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是我们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用“爱心”、“信心”、“耐心”去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由于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经常受到父母、老师的斥责、惩罚和同学们的耻笑,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有戒心或敌意,但他们又很需要老师的了解和同学的信任。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须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班主任就应该有“爱心”真心真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问题学生”。

我从转化浩然这名“问题学生”中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浩然同学小学时,父母亲常年在理发店打工,由奶奶照料生活。学习成绩较差,很自卑,课堂纪律不好,经常性地不完成作业,天长日久,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已经逐步形成,任课老师和他的奶奶都无可奈何。前年在他刚升上六年级时,有一次因没有完成作业,奶奶打了他,他愤愤离开奶奶家,逃课,逃学。后来我把他找回学校上课,我没有立即去批评他,而是热心地牵着他的手把他带到办公室,帮他补上因逃课而耽误的功课。这样消除了他的对立情绪后,再对他进行教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还有一天下午放学时,他把数学课本丢在教室里,天色已经很晚,我还是坚持亲自把书送到他家。通过这一系列的小事,使这块“顽石”点头。

其次,要有信心。

对待“问题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我们老师要认识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但其严重性、稳定性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所以我们对转化“问题学生”要有信心,同时要想方设法增强“问题学生”改正缺点的信心。

就拿我班一个叫旭日同学来说,他很爱撒谎,敢模仿父亲的笔迹在联系本上签名并欺骗老师说这是家长写的;谎称学校要求交十元钱捐款,自己却偷偷拿这钱去打游戏机;经常性地违反课堂纪律,却不交作业、骂人、打架。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了解到造成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从小有虚荣心,希望受表扬,但因受环境影响,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迷恋打游戏机,学习成绩下降,为了骗钱打游戏机、不做作业、免受父母的打骂,说谎就成了家常便饭。针对这种情况,我诚恳坦率地同他个别谈话,使其认识到诚实为美、说谎可耻的道理,并告诉他过去的事已经过去,好坏就看今后的表现,鼓励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改正缺点,多为班集体做好事。我尽可能给他提供做好事的机会,叫他和我一起帮同学修桌子,打扫卫生,按班规给以加分和奖励。后来,他居然会被评为“文明之星”。从未受过奖的他,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目前,这位同学有所好转。这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不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要有耐心。

从根本上转化一个“问题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过错行为的矫正是项艰巨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反复,在反复中对其坚持教育,学生如果能在反复中吸取教训,这种反面经验也会成为日后抵制诱惑、抑制不良习惯的内在力量。因此,老师应把这种反复当作教育的良好时机,耐心地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引导他们继续前进。

总之,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时,多给“问题学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问题学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问题学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使这类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论文作者:魏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雨润心田细无声论文_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