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体质发展中南北差异的动态变化研究_肺活量论文

我国学生体质发展南北差异动态变化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质论文,差异论文,我国论文,动态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1)03-0057-06

1 研究对象与指标

研究对象为1985年、2005年全国7~18岁汉族南方与北方学生,按照研究的需要分为城乡男女4种群体。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1985年、2005年全国南北方学生界定标准及所属省区,统一按照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所确定的南方省区数与北方省区数,即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4个省区,南方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共14个省区。海南省、西藏和重庆市等未列入研究之列。

从1985年、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检测指标中选取测试项目相同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肌力(男生7~12岁为斜身引体、13~18岁为引体向上,女生7~18岁为1 min仰卧起坐)和耐力跑(7~12岁为50 m×8往返跑,13~18岁女生为800m跑、男生为1000 m跑),作为动态研究我国南北方学生体质发展的主要指标[1-3]。

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985年7~18岁各年龄组8项体质检测指标的北方学生水平()与南方学生水平(),来自1987年由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和国家民委4部委联合编写《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中的公布数据[1]。2005年北方学生与南方学生7~18岁各年龄组8项体质检测指标的全国水平(),依据《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公布的各

分别对14个南方省份和14个北方省份各年龄组的测试数据逐一合并[2]。进而统计1985年和2005年2个时期全国汉族学生各项体质检测指标的南北差值,以及1985~2005年20年间南北方学生各项体质检测指标的增量与增加率。

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讨论,在数据处理中将7~18岁学生按照7~12岁和13~18岁2个年龄段分别进行合并统计。采取这样的年龄段划分,一是考虑与国家制定的学生体质监测指标中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的年龄区段相吻合,即7~12岁与13~18岁学生肌力、耐力跑等测试项目不尽相同;二是考虑全国学龄儿童7~12岁正好是小学阶段(即儿童期)、13~18岁为中学阶段(即少年期)。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全国汉族学生体质发展的南北差别

3.1.1 身体形态

表1是对1985年和2005年2个时期,全国7~18岁同龄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南北差值统计表。总的来讲,在1985年和2005年2个时期,除了1985年18岁南方乡女胸围(79.70 cm)发育水平较高于北方乡女(79.63 cm)之外,北方学生7~18岁其他年龄段3项身体形态指标的生长水平20年持续优于南方同龄学生。进一步剖析:1985年,城男、乡女身高以及全国学生胸围在7~12岁年龄段的南北差距较为明显,城女、乡男身高以及全国学生体重在13~18岁年龄段的南北差距较为明显;2005年,全国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指标均在13~18岁年龄段的南北差距较为明显,尤其是身高和体重在13~18岁年龄段的南北差距十分的明显。

从1985年与2005年2个时期全国汉族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南北差值比较发现:近20年全国汉族学生身高发育的南北差距缩小,着重反映在7~12岁汉族学生身高发育的南北差距明显缩小;体重和胸围的南北差距拉大(城女胸围除外),主要表现为13~18岁汉族学生体重和胸围的南北差距明显加大。以上分析揭示,全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在儿童期的南北差距较小,生长水平比较接近;在青少年期的身体形态生长发育的南北差距明显,青少年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对全国汉族学生生长发育南北差异形成的影响和作用较大。提示要特别重视与关注我国南方学生生长发育“前快后慢”的现象。

3.1.2 肺活量

肺活量是有效评价学生身体机能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检标。1985~2005年20年间,我国南北方学生肺活量发展波动很大。1985年,北方学生7~18岁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全面高于南方同龄学生;2005年,除了北方城男7岁、11岁和12岁3个年龄段的肺活量水平高出南方城男之外,城乡男女4种群体其他年龄段均为南方学生肺活量水平高于北方同龄学生。并且,在1985年与2005年2个时期,全国汉族学生均在13~18岁年龄段的肺活量南北差距较为明显,这与全国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在13~18岁年龄段的南北差距较为明显十分吻合,又一次说明青少年期肺活量水平对全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发展的南北差距形成的作用和影响较大。

人体形态发育与人体机能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共同体[4-5]。一方面,学生身体机能水平伴随学生生长发育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发展。但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充分发展,主要依靠后天的体育锻炼。在1985~2005年间,尽管北方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持续优于南方学生,但北方学生身体机能发展水平1985年高于南方学生,2005年反而落后于南方学生,北方学生身体机能发展出现“前高后低”的现象,说明近20年北方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落后于身体形态生长发育的问题十分的突出。从北方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的不同步发展现象,折射出我国学生体质发展与其不相适应的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体育锻炼不断减少以及学校体质教育缺失等社会深层问题。

3.1.3 身体素质

在1985和2005年2个时期,我国南北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起伏较大,7~18岁各年龄组各类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南北方学生有高有低,同类身体素质南北方学生发展水平极不整齐。整体而言,1985年北方学生7~12岁50 m跑的整体水平较高于南方学生,南方学生13~18岁50 m跑整体水平较高于北方学生;北方乡村学生和北方城女立定跳远的整体水平较高于南方乡村学生和南方城女,城男立定跳远7~12岁北方学生水平高于南方学生、13~18岁南方学生水平高于北方学生;南方城市学生和南方乡男的肌力水平较高于北方城市学生和北方乡男,北方乡女仰卧起坐的整体水平较高于南方乡女;50 m×8往返跑南方4类群体的水平均较高于北方学生;北方城女800 m跑整体水平较高于南方城女,南方乡女800 m跑水平全面高于北方乡女;南方城乡男生1000 m跑的水平全面高于北方城乡男生。2005年除了北方学生斜身引体水平明显高于南方学生之外,南方学生在5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 m×8往返跑、800 m跑和1000 m跑等素质发展水平全面高于北方学生。并且,在立定跳远、肌力和耐力跑等素质发展上的南北差距明显拉大。

研究表明[4-6],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可被看作是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水平的综合表现。即人体形态结构与机能水平最终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身体素质的好与差,从一定程度反映人体生长发育与机能水平的高与低。另外,身体素质的提高必然促进人体机能与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但身体素质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取决日常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与运动量的积累。基于上述的思想与认识,可对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南北差异形成原因做出基本的判断和解释。一方面,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南北差异形成与我国南北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发展变化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讲,一是近20年北方学生身体机能发展呈现“前高后低”的现象,这是影响南北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北方学生体型较高大且体重增长较快,南方学生体型较矮小,在进行以克服身体质量的运动及持久性运动时,体型高大学生比体型矮小学生需要克服的运动负荷较大,能量消耗较多。不可否认,南北方学生身体形态生长特点,是构成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南北差异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南北差异的形成同我国南北方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息息相关。首先,在全国高考与地方中考的社会大背景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逐渐减少;其次,随着体育课上田径、体操、耐力跑等运动项目的大幅度砍掉,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明显不足,学生体质教育越来越“空壳化”。以上两点是造成我国南北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大面积下滑的主要因素。此外,有关我国南北方学生体育锻炼层面上的差异性及其对我国汉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南北差异形成的作用和影响,尚有待今后进一步对全国南北方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实际调研与考证。

3.2 南北方学生体质20年增降剖析

3.2.1 南方学生身高增量明显,北方学生体重和胸围增加幅度大

在1985~2005年20年间,除了南方乡女胸围16~18岁3个年龄段在1985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0.34 cm、0.58 cm和0.96 cm外,南北方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7~18岁其他年龄段的生长水平全面提高。并且,身高和胸围在7~12岁增量明显高于13~18岁的增量,说明近20年我国南北方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提高,着重表现在儿童期生长发育水平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南北方学生在儿童期生长发育水平的明显提高,标志着我国青少儿生长发育的提前。

就南北方学生3项形态指标的增量、增加率比较而言,南方城市学生7~12岁、南方乡村学生7~18岁的身高增加速度较快于北方学生,且乡村学生7~12岁身高增量的南北差距十分的明显;体重和胸围2项生长指标,除了南方乡女7~12岁年龄段体重增量、增加率略高于北方学生之外,北方学生在体重和胸围2项指标的其他年龄段的增量与增加率均高于南方学生。近20年南方学生身高增长较快,北方学生体重和胸围增长较大。这既是我国南北方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变化的主要特征,也是形成我国汉族学生身高南北差距缩小、体重和胸围南北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

3.2.2 肺活量全面下降,北方学生下降速度快于南方学生

1985~2005年,全国南北方学生7~18岁各年龄组肺活量发展全面下降,并在13~18岁年龄段的下降幅度较大。进一步剖析,北方女生20年间肺活量下降速度最为明显,7~18岁北方城女与乡女平均下降了20.64和23.02个百分点;南方男生在13~18岁年龄段下降速度较慢,南方城男与乡男13~18岁平均下降了6.49和6.56个百分点。

从南北方学生肺活量的下降幅度、下降率对比显示,北方4类学生肺活量下降速度全面高于南方学生,且乡村女生肺活量下降速度的南北差异最为明显,北方乡女7~18岁平均下降率比南方乡女高出7.75个百分点。综上所述,1985~2005年20年间,北方学生肺活量下降速度快于南方学生,这也是形成北方学生肺活量发展出现“前高后低”现象的主要原因。

1985~2005年间,我国南北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增有降,各项身体素质发展极不平衡。

北方学生:城乡男生斜身引体、乡女仰卧起坐以及乡男50 m跑和立定跳远等素质发展在1985年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城乡女生50 m跑、城市男女生立定跳远、城乡男生引体向上和城乡男女生耐力跑等素质的发展全面下降。南方学生:乡村男生50 m跑、城乡男女生立定跳远、城乡女生仰卧起坐和城乡男生斜身引体等素质全面提高;城男引体向上和城乡男女生耐力跑等素质全面下降。其他素质的发展,南北方学生在7~18岁年龄段有增有降,发展极不平衡与稳定。

从南北方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增降量、增降率的比较可看出:北方学生斜身引体的提高幅度与速度明显高于南方学生;南方乡村学生立定跳远、南方城乡学生仰卧起坐等素质的提高量明显高于北方学生;北方乡村男生引体向上、北方城乡男女生50 m×8往返跑、北方城乡男生1000 m跑和北方城女800 m跑等素质的下降幅度与速度明显高于南方学生。以上分析揭示,1985~2005年20年间,南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项目提高数量与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北方学生,北方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项目数量与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南方学生。这也是南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整体水平较好于北方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4 结论

4.1 近20年全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处于快速增长的长期趋势,北方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3项形态指标的生长水平持续高于南方学生。在1985~2005年20年间,南方学生身高增加幅度大,北方学生体重和胸围的增量较大,全国汉族学生身高发育的南北差距缩小,体重和胸围的南北差距拉大。全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在13~18岁年龄段的南北差距比较明显,提示青少年期的生长发育水平对我国学生生长发育南北差异形成的影响和作用较大。

4.2 在1985年与2005年2个时期,全国学生肺活量波动很大,1985年北方学生肺活量水平高于南方学生,2005年南方学生肺活量水平高于北方学生。近20年我国汉族学生肺活量全面下降,北方学生肺活量下降速度快于南方学生,这也是导致北方学生肺活量变化出现“前高后低”现象的主要原因。提示现阶段我国汉族学生肺活量发展南北差异的形成,并非由于南方或者北方学生肺活量水平的提高,而是由于南北方学生肺活量下降速度的快慢而形成的。

4.3 全国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极不整齐与稳定。1985年,北方学生(7~12岁)50 m跑、立定跳远整体水平较高于南方学生,南方学生肌力、耐力跑整体水平较高于北方学生。2005年,除了北方学生斜身引体水平高于南方学生,南方学生在其他素质发展上均高于北方学生。近20年,全国学生斜身引体以及南方学生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全面提高,且北方学生斜身引体提高幅度大;全国学生耐力跑全面下降,北方学生下降速度快;其他项目在7~18岁年龄段有增有降发展极不稳定。

4.4 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是构成学生体质发展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学生的形态发育主要与营养有关,身体形态生长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的自然发展,但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潜能的充分发展,主要取决于日常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和运动量的积累。提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逐渐减少,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不足,以及学校体育中“体质教育”缺失等,是造成我国南北方学生肺活量与耐力跑等体质检标下降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收稿日期:2010-12-12

标签:;  ;  ;  ;  ;  ;  ;  ;  

我国学生体质发展中南北差异的动态变化研究_肺活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