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现行数学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_李桂圣

上好现行数学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_李桂圣

江苏省兴化市合陈镇合塔学校(225742)李桂圣?

新课改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通过一阶段的教学,作为一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我,深深地感觉到,新的课?标,新的理论,新的教材,带来了不同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新课标、理念、标准已跟以往不同,注重学生情景投入,自主探索新的?知识,内容的呈现,页面的设置都重视儿童的兴趣,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的有关的素材,体现时代气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近几年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

1 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红家到了?几个客人,妈妈拿了三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放了五只苹果,一个盘子里?放了八只香蕉,另一个盘子准备放草梅,可是家里没有,盘子又没有拿?走,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字表达妈妈三个盘子里的数吗?学生很快的回?答:一个盘子里有五个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八只香蕉,另一个盘子是空?的,教师接着问桌子上的空盘子什么也没有,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2 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现行教材、理解教材才能真正体会江苏教育?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也就是?说教学一定要以课本为依据,给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之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72 页的例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请?学生仔细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怎么做的,再让学生把文?字读一读,再次分七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由学生自己上来分一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3 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作为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了解?学生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做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在教学例题后充分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个叙述,几人表演。(表演前,教师先把课前准备的十?只小鸟,八只乌龟,四只小兔,七只小鸭分别给上来的学生戴在头上)。?第一组:有十只小鸟,先飞走了三只,又飞走了两只,现在有几只?第二?组:河边上有八只乌龟,爬走了两只,又爬走了四只,还有几只?第三?组:草地上有四只兔子,跑来了一只,又跑来了三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第四组:池塘里有七只小鸭,游走了两只,又游走了一只,这时池塘?里还有几只小鸭?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合作学习,减少了老师的个别辅导时间。例如:我在教二年?级的数学时,34 名学生中有7 名后进生没有及时完成老师课上作业的?习惯,我就把全班分成7 个小组,把7 名后进生分别分到7 个小组中,?由7 个小组长主动去帮助7 名后进生,小组与小组之间还相互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合作的好,学习效果佳,课堂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样就解决了老师担心后进生不及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老师与学生毕竟?不是同龄人,在老师面前不敢讲,在学生面前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 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告诉游戏规则:(现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 人,下站上车3 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车站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公园到了,停车(下车?2 人,又上车3 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 人。有的学生说,从车站出发时?车上有7 人,到了公园下车2 人,车上有5 人,又上来3 人,现在车上?有8 人。我对同学们的各种说法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 人。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 里面减去2 人(减法算),上车3 人即车上多了3 人(要?用加计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自然也随之产生了。?

新的课程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论,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作为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创造条件,一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认识知识,绝不能成为一名教书匠。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空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给学生在同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论文作者:李桂圣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3

标签:;  ;  ;  ;  ;  ;  ;  ;  

上好现行数学教材的几点体会论文_李桂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