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如何审应用题的能力论文_张燕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东河小学 张 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值,而运算 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 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应用题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 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 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 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 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设良 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 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 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 练学生做到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 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度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 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语言文字是应 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 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 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 “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 的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 进而妨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反复推敲,理解它 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 级修补 127 本,比四年级多修补 28 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 对此题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 28 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 28 本”这个关键句,联系 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 即“比四年级多修补 28 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 28 本”, 也就是“127 本比四年级修补的多 28 本”,这样不难判断出是五 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 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 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 35 只鸡,26 只 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 13 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 12 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明家养了 35 只鸡,每只鸡一年能产蛋 13 千克,还 养了 26 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以产 12 千克蛋。小明家养的这些 鸡鸭一年一共能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真正完 整的理解了。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就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 题能力。

四、“拟”

拟就是模拟情境,展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 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 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1、列表

如“某粮食加工厂有 3 台磨面机,4 小时可磨面粉 2184 千克,现在要增加同样的 5 台磨面机,7 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千 克?”审题时条件和问题用表格表示出来,通过列表整理题目中 的条件、问题及其数量关系便一目了然。

2、画图

如: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一共栽了 120 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 4 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 依据题意可以画出线段图: 柏树:┗━┛ 松树:┗━┻━┻━┻━┛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120 棵对应的是 5 份,就不难求 出每一份(柏树)的棵数。或者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转换,将 会发现:

(1)以柏树的棵数为单位一,松树的棵数就是 4 份,就可 以列式为 120÷(1+4)

(2)以松树的棵数为单位一,柏树的棵数就是?份,就可 以列式为 120÷(1+?)

(3)以总棵数为单位一,松树的棵数就占 4/5,就可以列 式为 120×4/5

(4)以总棵数为单位一,柏树的棵数就占 1/5,就可以列 式为 120×1/5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 的审题训练,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如何审应用题的能力论文_张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