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周期成本在电力设备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以某电网公司为例_投资决策论文

全寿命周期成本在电力设备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基于A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网论文,寿命论文,周期论文,电力设备论文,投资决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既得益于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成功变革,也归功于中国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以及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生存面临的低迷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意识大为增强,发展眼光更为长远,开始采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来控制成本,从而提升竞争优势(王佳雯,201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呈逐年递增之势。电量的供应一时之间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电力供应直接相关的电网企业而言,加强电力设备投资已迫在眉睫。电力设备由于在电网企业中占比很大,是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进行准确的电力设备投资决策对于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高速发展,投资决策的传统评价方法已经难以应对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为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下文简称LCC)理论”开始兴起,并逐渐被运用到企业管理中。LCC理论可以从设备、系统或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其规划、设计、建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性能及可靠性的前提下使LCC最低。此外,国家电网公司也已在2009年颁布了《国家电力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SG-LCAM)框架体系》,指导电网企业优化原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成本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鉴于此,本文以A电网公司为例,通过案例研究,充分挖掘企业资料,将LCC理论引入电网企业电力设备投资决策中。结合电力设备特征,建立其从初始投入、安装运行、后期维护到废弃处置等整个全寿命周期的成本预测模型,依此确定更为准确的电力设备投资成本,从而降低相关费用,使得电力设备投资决策过程更为规范合理。本文的贡献在于,针对许多地县级电网企业由于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难以达到要求,仍然没有使用规范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流程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更为简单、更易于操作的成本计算模型,为电网企业在信息化和其他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运用LCC理论提供了参考。因此,本研究可以为电网企业选择更为全面、科学合理的设备资产投资决策方法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案例研究

      (一)案例背景

      A电网公司是地县级电网企业,共拥有固定资产约35亿元,其中220kV变电站11座、110kV变电站16座、220kV线路30条、110kV线路15条以及水电站10余座。A电网公司承担着该地区电网的调度规划和电网所属输变电设备的运维、管理任务。该地区水电资源丰富,现仅开发三分之一,水电发展方兴未艾,丰富的水电资源使A电网公司发展面临十分广阔的前景。其中,建设变电站是A公司发展中不断需要投资规划的内容。因此,本案例假设A公司规划建设1座220kV变电站。在选择某种具体的电力设备时,由于考虑主变压器在电站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选择其作为本次投资决策案例的研究对象。变压器是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于升高或降低交流电电压、改变阻抗及分隔电路的装置,对于电网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且昂贵的电力设备。

      预备投资的电站基本信息如下:其安全运行的寿命为30年;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前提下,选择主变压器容量及台数的最优组合。本案例为企业投资中常见的扩建投资,假设电站所需主变压器容量为480MVA,设备投资备选方案介绍如下:方案一:每台主变压器容量为120MVA,购买4台;方案二:每台主变压器容量为160MVA,购买3台;方案三:每台主变压器容量为240MVA,购买2台。

      (二)LCC理论在主变压器投资中的应用

      LCC理论针对于设备或项目,涵盖其从初始投入阶段到最终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的所有成本费用,构建以下数学模型,见图1。

      由图1可知,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为LCC=CI+CO+CM+CF+CD。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将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采购建造阶段、运行维护阶段和技改报废阶段,全寿命周期每一个阶段都会对应一项成本,具体可参见图2。

      目前,电网设备的基本任务是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达到产能指标并同时顾虑成本费用的控制。本文分别从规划设计(基本不涉及成本费用的支出)、采购建造、运行维护以及技改报废四个阶段,分阶段阐述电力设备投资要求及控制要点,并分别构建成本模型,目标在于通过构建较为完整的全寿命周期投资决策流程,从宏观上控制成本支出,对投资决策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定量研究。

      (三)分阶段成本模型构建与分析

      1.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阶段是决定整个设备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阶段。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内外部环境预测、资产现状分析和企业资源分析。各部门根据各自责任内容,分别按不同时间频率,编制相应现状分析报告。从而为进一步制定设备投资计划及投资决策,提供翔实的参考基础,现状评价主要内容可参见表1。

      可以结合LCC理论建立决策模型,分别从电网发展策略、投资策略、采购策略、运检策略及报废处置策略,全方位多角度建立详细的参考方法,可参考图3决策评价体系建立框架。在决策执行后,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全过程执行质量评价模型,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今后改进投资措施提供参考。

      全寿命周期职能策略的目的是为编制资产管理全过程相关计划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提供寿命周期各阶段相关的管理方法,为优化各类资产管理提供指导,使得在达到预期绩效和风险水平的前提下,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全寿命周期策略涵盖电力公司的电力设备资产,分为五类资产:输变电设备、配网设备、继电保护、通信和自动化设备、仪表工器具。

      由于本案例的核心是分别计算三种电力设备投资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从而做出成本费用最优的投资决策,因此规划设计阶段现状分析、投资以及计划,仅参照国家电网的相关内容,做出大致的介绍,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2.采购建造阶段

      采购建造阶段主要是对物资购买形式不断优化,对供应商供给的产品进行专业的评价比较,从而在采购决策时保证产品的全寿命所有环节最为经济。可以总结为以下三项:招投标工作、供应商互动以及最终的设备购置安装。采购建造阶段的目的是达到目标生产规模、控制相关投入成本、保证安装质量从而确定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电力设备采购的途径有国产与进口两种,本文A电网公司的设备属于国产设备。国产设备购置费用构成较为简单,包括设备原价、运杂费用、安装检验费用等。由于国产设备的购买价格中已包括了增值税,因此无需把增值税重复计入其采购建造成本。构建的每台设备的采购建造成本的模型如下:

      

      根据该模型计算的各方案采购建造成本见表2。

      企业往往根据采购建造成本大小便做出了草率的投资决策。实际上,设备在购入企业以后,不同投资方案的成本大小关系可能会因为运行成本、维修成本、故障成本等因素发生变化。

      3.维护阶段

      该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设备运行管理工作、设备维护工作及设备运维费用的控制工作。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通过及时检查巡视,更新设备技术及运行数据,应用移动作业平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完善设备监管机制,从而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高效率,为企业电能产出提供稳定、高效的设备运行背景。设备维护工作可以分为定期维护和不定期维护两种,主要是在设备状态检查之后,对发生故障或具有潜在故障可能的设备进行技术维护、零件更换等维护工作,以保证设备在运行时的安全性、高效性及稳定性。设备维护在考虑设备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运行和维修成本,不能一味地注重安全而完全忽略费用。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费用定额,对相关费用提前做好预算,并且对于设备运行和维修阶段的成本费用支出途径掌握清晰的数据信息。以上企业容易忽略的问题,通过LCC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予以解决。本文拟从设备运行、设备维护、设备故障三个方面分析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费用,建立成本模型,并结合A电网企业相关数据,计算出设备运行和维修阶段的成本,为企业核算运行和维修阶段成本费用提供参考。

      

      图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模型图

      

      图2 全寿命周期各阶段成本明细图

      

      

      图3 决策评价体系建立框架图

      (1)运行成本模型

      运行成本包括设备能耗费用、人工成本以及材料、机械台班费等,计算内容较为复杂,并且不同类型电力设备的成本计算模型存在不同。企业如果出于实际操作简便的考虑,则可主要考虑其中的电能损耗,计算公式如下:

      

      

      

      

      n为变压器台数

      

为变压器全年运行小时数量,取8760小时

      ΔP为变压器短路有功损耗

      ρ为变压器负载率

      τ为年平均最大负荷损耗小时数

      

为变压器的空载有功损耗,单位MW

      各方案运行成本见表3。

      可以发现,虽然方案一购置成本低,但由于变压器需要的台数较高,导致更高的运行成本。而方案三却呈现出相反情况。

      (2)维修成本模型

      维修成本包括日常设备维护费用、计划检修费用及人员培训费用等,如果只简化考虑所占比例最高的设备维护检修费用,维修成本模型如下:

      

      T为从0时刻开始记的计算期

      

为第i种日常保养维护的周期

      

为第i种日常保养一次费用,据统计每年变压器的维护费用

大约是设备购置费的3.6%(宋宛净等,2012),

为取整函数floor(X)。

      根据维修成本模型计算的各方案维修成本见表4。根据表4可知,方案一采购120MVA变压器,由于保养维护频率较高,且设备台数较多,在维修成本上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案并没有优势。

      (3)故障成本模型

      设备的故障成本是指由于机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停止运行、运行效率过低或运行失误等各项故障,从而造成的相关惩罚成本。该部分成本难以直接被发现,往往为企业所忽视。该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是指由于电力设备故障导致停电,从而形成的停电损失费,即断电成本,以及修理故障设备产生的修理成本,即修复成本。间接成本是指可能产生的赔偿成本等。在此,为了简便可以只考虑企业的设备故障直接成本,即断电成本和修复成本。

      每台电力设备每年的故障成本具体表示如下:

      CF=α×W×T+λ×RC×MTIR

      α为用户中断供电量所含的价值

      W为设备故障中断供电功率

      T为设备每年故障中断的时间

      α×W×T即代表断电成本

      λ为设备年平均发生故障次数

      RC为设备故障修复的平均成本

      MTIR为设备平均修复时间

      λ×RC×MTIR则代表修复成本

      对于不可维修设备而言,故障成本和更换设备的次数有关,总计算期内不可维修设备故障成本模型为:

      

      式中,T为总计算期,MTTF是指设备的平均寿命,

为单次更换设备的惩罚成本,floor(T/MTTF)为总计算期间即T时间内需要更换的设备数量。

      P为设备购置的单价;

为设备发生故障更换时,拆除单个设备所消耗的人工、材料及机械台班费用;

为安装调试单个新的替换设备所消耗的人工、材料及机械台班费用。

      本案例均按照设备发生故障可修复进行计算,三种主变压器每台每年的故障成本见表5。

      三种方案计算期(30年)故障成本见表6。

      4.技改报废阶段

      技改报废阶段主要针对无法继续使用的全部或部分设备进行报废处置等。主要包含以下三项工作:首先,对于报废设备中可以继续使用的部分零件等,在报废前进行拆卸以便后期重复利用,从而为企业节省成本。其次,对剩余无法使用的部分,进行拆卸处置。对于存在环境污染的物质,进行相关环保处理工作。最后,对设备剩余无法使用的部分,进行价值评估后对外售出,从而收取残值费用,作为设备成本的抵减项。综合以上三项内容,设备技改报废阶段的成本费用主要包括退役处理成本和设备残值。

      在平日实务处理中,报废成本可以只计算设备残值,并且按照电力设备30年报废,设备残值率4%计算,各方案的废弃成本见表7。

      (四)投资方案LCC(投资方案总成本)计算结果及分析

      主变压器各选择方案投资结果分析,如表8所示。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

      方案三为最优方案。在初始投资时,采购建造成本最低的方案一,经过计算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之后,反而不是最优的。

      由于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数据较难获取,因此全寿命周期的成本计算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企业相关部门在平日的运营过程中重视信息收集工作,以便在决策时更快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针对电网企业电力设备投资面临的一系列投资管理和成本控制等现实问题,提出了结合LCC理论进行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本文的案例表明在进行设备投资决策之前,不仅需要考虑建设初期投入成本,还要考虑设备使用甚至最后报废等整个全寿命周期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优的设备投资决策。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企业在运用LCC理论进行设备投资决策时,可以根据设备全寿命周期清晰地划分为规划设计阶段、采购建造阶段、运行维护阶段以及技改报废阶段四个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成本模型,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二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不足,地县级电网公司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时,可以考虑选择较为简单的成本计算模型,从而更为科学合理地完成投资决策。

      (二)未来研究展望

      结合本文对LCC理论在电力设备投资决策中的实际运用,未来研究可以就以下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1)根据设备投资后的具体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成本指标,构造更为精准、合理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核算模型;(2)本案例所研究的投资类型为扩建投资,对于其他投资类型,例如企业自行研究开发新设备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3)对于投资年限较长(至少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大型电力设备投资,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并构建投资决策评价的动态模型。

标签:;  ;  ;  ;  ;  ;  ;  ;  

寿命周期成本在电力设备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以某电网公司为例_投资决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