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疱样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论文_杜娟,徐曼曼,陈石兰

以大疱样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论文_杜娟,徐曼曼,陈石兰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江苏 盐城 224001)

【摘要】 目的:了解盐城市手足口病皮疹的特点,为手足口病的皮肤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11病区收治的36例以广泛的皮肤粘膜大疱反应为特征,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给予精心的皮肤护理后,对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36例患儿皮肤均恢复正常,后期无皮肤损害。结论:正确的皮肤护理对以大疱样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儿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 大疱样皮疹;手足口病;皮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288-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其传播快,传染性强,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重者可致患儿死亡[1],我院为盐城地区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近年来收治的患儿中发现为数不少的以大疱样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儿,我科采取行之有效的皮肤护理方法减轻患儿的疼痛与不适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临床资料

36例患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2年版),其中男孩占26例,女孩占10例,年龄最小6月,最大4岁,6月~1岁20例,1岁~4岁16例,在36例患儿的标本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阳性12例,占33%,肠道病毒71型(EV71)24例,占67%,其中发热的患儿29例,占81%,全部病例皮疹特点为黄豆样大小疱疹,局部融合成片,形态和大小不规则,其中的疱疹液清亮,有的疱疹液淡黄稍浑浊,疼痛感及痒感较明显[3],1~3天后疱疹液逐渐吸收,部分破溃,逐渐结痂和脱皮。

2.皮肤的护理

2.1 护理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清水清洁皮肤,不用肥皂及沐浴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对于发热的患儿,禁用酒精擦浴。对于卧床的患儿,经常变换体位,避免皮疹的受压破溃。责任护士剪短患儿及家长指甲以免抓破或误伤皮疹[2],婴幼儿可戴并指手套,对于疱疹未破溃者外涂炉甘石洗剂或康复新液止痒(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3次,疗程3~5天,对疱疹已破溃者,有继发感染者,局部用红霉素或百多邦抗生素软膏,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及时更换尿不湿。

2.2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大疱样皮疹的变化情况,观察皮疹有无破溃,有无感染的症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警惕发生脑炎、肺水肿等,对家长可以讲解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的几点变化,如呼吸急促、皮肤湿冷、末梢循环不良等需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能及时处理。

2.3 健康宣教

加强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限制陪护人员的数量,一位患儿只能有二位家长陪护,接触患儿前后注意手卫生,家长和医务人员都需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保持衣被清洁,可用日光照射、紫外线消毒。对于出院患儿认真做好终末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剂擦拭床头柜、床以及患儿用过的物品。患儿的玩具和奶瓶奶嘴需要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消毒。患儿的衣被用双层包装密封,贴上感染性疾病标识送洗衣房。宣教的方式可以有一对一口头宣教,也可以书面的形式发放手足口材料与家长,不论以何种形式宣教,最终的结果都是家长能够理解并掌握手足口的皮肤护理。

3.结论

手足口病是由柯莎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已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其典型症状有手、足、口部位的疱疹和溃疡,其正确的皮肤护理对减轻患儿的不适感有重要作用,对于年轻的家长来说其护理措施简单明了且易于操作,没有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其所使用的药物如康复新液能够改善创面的微循环,迅速修复创面,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效果明显,患儿和家长都能够接受,因此对于大疱样皮疹的手足口病患儿是值得推广使用的。

【参考文献】

[1]胡亚美,褚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0.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邓慧玲.以大疱样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论文作者:杜娟,徐曼曼,陈石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以大疱样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护理论文_杜娟,徐曼曼,陈石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