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探讨论文_姜海宁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探讨论文_姜海宁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00042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工业污水及生活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水质被污染,再加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难点且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思路进行简要阐述,通过开展高效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将污染降到最低。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

前言

地下水作为重要资源之一,在维持经济发展、保障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工业污水及生活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水质被污染,再加上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等自然、人为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等诸多现象,制约了我国的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致此,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这些规范导则为地下水环境的评价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指导依据。

1 地下水内涵及应用意义

地下水是指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过岩层的过滤、净化,地下水的水质相较纯净,是很长时间内人们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市的崛起及不断发展,自来水的普遍、集中供应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地下取水方式。但当前,很多偏远农村地区仍采取钻井取水的生活方式,地下水仍是农村居民主要的饮用、灌溉水源。此外,很多商品饮用水的水源亦是地下水。因此,地下水的水质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地下水具有相通性及很强的隐蔽性,被污染后很难及时发现,因此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护水体环境、保障人们的饮用及生产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工作程序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获取、参考历史积累的或现场测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评价区现状监测的具体数据资料,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内可能会对地下水产生的直接影响或危害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针对上述影响或危害提出预防性、保护性或者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尽量减轻危害的措施。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后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对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为评价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的、科学的指导和依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保护地下水环境的重要手段,人们必须结合评价区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导则》执行,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或危害,以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控制措施[1]。在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需对评价区、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污染源进行调查,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并对评价区、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判断,以确定是否满足评价及预测的要求。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通过对地下水水质指标、水位变化、流场变化等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价,针对一些不利因素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预防为主、保护地下水资源不被污染为目的,而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决策。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思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污染源分析阶段、评价阶段及防治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准备阶段

通过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了解项目概况,主要包含获取地下水项目资料如地下水含水层概况、地下水种类及成分、地下水使用现状及污染情况等,便于科学合理的分析地下水情况;其次是了解项目评价中需保护的对象所在的功能区域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温泉旅游区等;最后确定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污染源及生活垃圾污染源),调查重点包括污水池、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等。通过分析调查资料、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等[2]。

3.2 污染源分析阶段

工业污染有废水的排放、固体污染源的泄露及偶发污染等,农业污染有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污染及农业灌溉等,生活垃圾堆放未及时处理产生垃圾渗滤液渗入地下等,多种情况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找出主要污染源并对其进行深度分析,例如固废堆放(填埋)场,应测量堆放面积、堆放高度等,了解渗透性能及防渗情况,通过采样、试验测定污染物种类及浓度,为判断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供基础[3]。

3.3 评价阶段

根据准备阶段提供的资料及现场调查,确定项目所在地段的评价等级、是否位于需保护的功能区内,分析地下水环境质量及用途,论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可行性;然后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渗透性、饱和带类型、岩性结构等,分析可能造成的污染情况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最后充分掌握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地下水情况等,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中的内容[4]。结合当地环保要求,预测地下水污染因素、影响范围等,通过环境评价来知晓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4 防治措施

针对项目现状,地下水防治措施主要分为源头控制措施、分区控制措施及地下水污染监控措施:①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清洁生产及废物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的对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将污染物的泄露降到最低、减少地下水污染,并根据项目影响源如生产工艺、设备、管道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污染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之一[5]。②分区控制措施是结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果,将项目根据各污染物质及污染物排放量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污染区域,然后按照水平防渗技术的规范标准如GB16889、GB18599等,有针对性的得出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并采取防渗措施进行有效治理,从而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治理[6]。③地下水污染监控措施: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通过建立监控制度、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先进的监控仪器设备,便于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全面的实时监测,以便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减少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其中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因子(PH、氨氮、硝酸盐等各水质指标)、监测频率(不同评价等级、不同分布区监测频率不同)、监测点(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二级评价不少于5个、三级评价不少于3个等)。

结束语

地下水作为重要资源,关系着我国民生,一旦发生污染,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且治理困难、影响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拟建的工程项目应依据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地下水情况等,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中的内容,结合当地环保要求,通过环境评价来知晓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减少地下水环境污染,本文主要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思路进行简要阐述。

参考文献:

[1]王三平,王浩宇,韩震,姜凌. 火电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探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06):72-75.

[2]韩莎莎,胡海文. 煤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问题探析[J]. 安徽化工,2014,40(06):92-93.

[3]张磊,王军. 地下水导则Ⅰ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分级表探析[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16(02):74-77.

[4]周俊. 我国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设计探析[J]. 环境保护,2017,45(12):29-32.

[5]梁云智,徐莹.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探析[J]. 现代园艺,2018(10):147.

[6]李红军. 运城市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影响和对策探析[J]. 地下水,2016,38(05):88-90.

论文作者:姜海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  ;  ;  ;  ;  ;  ;  ;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探讨论文_姜海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