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沙必利在小儿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时勇

新宁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700

摘要:目的:探究对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使用莫沙比利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集治疗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选取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分入3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0.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高于观察组6.67%,安全性不如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比利作为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新型促胃肠动力药物,患儿耐受时间长,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莫沙必利;小儿消化不良;治疗应用;研究

小儿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会有早饱厌食、反酸恶心、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胀痛的主要临床症状。这些症状导致小儿没有良好的饮食,正常的营养摄入量降低,智力发展和身体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和相关的未必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本文针对小儿消化不良治疗中应用莫沙必利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究,现将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60例作为临床研究样本,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每组各3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女各有15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范围(7.0±0.9)岁;对照组患儿男女各有10例和20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范围(7.6±0.9)岁。两组患儿在病情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口服多潘立酮0.3mg/kg,3次/d;观察组口服莫沙必利0.2mg/kg,3次/d。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不服用其他相似药物。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进行比较。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胃部的不适临床症状得到逐渐缓解,用餐后没有饱胀感存在,且上腹部疼痛完全消失;有效:治疗期间患儿的各种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用餐后仍然会有轻中度的饱胀感,上腹部偶尔有灼烧感,需要持续用药治疗;无效:患儿服用药物后,各种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 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观察与对照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小儿消化不良是心理、社会、生理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疾病,发病原因复杂,通常认为影响该病的主要因素有:饮食环境、心理因素、分泌异常的胃酸、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等。患儿出现腹部胀痛等主要临床症状的因素主要为胃肠运动障碍,这也是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1-3]。小儿的胃肠功能发育并不完善,胃肠运动功能会受到种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紊乱。部分患儿存在主要以近端小肠的运动障碍,少量小儿消化不良患儿用餐后会存在胃排空延迟的情况,并且还有的患儿出现胃排空障碍时还会出现胆囊在用餐后的排空延迟状况。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使小儿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稳定且积极乐观,对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生均有助于降低。如果由于环境影响导致过重的心理负担,精神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如果没有正确的心理疏导[4-5],会导致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激素无法正常分泌,引发消化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疾病。小儿消化不良会出现厌食反酸、胃部灼热、早饱嗳气等主要临床表现,用餐后的主要不适综合征表现为餐后出现饱胀感和早饱,上腹部疼痛的主要综合征表现为上腹部出现灼烧感或疼痛感。曾有研究发现,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不良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后,患儿的不适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

多潘立酮又叫做吗丁啉,作为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对外周进行阻滞,近端胃肠道是该药物的主要作用部位。多潘立酮可以将括约肌在食管下部的肌张力增加,也可以使十二指肠和胃窦的蠕动频度、幅度增强,胃-食管和胆汁的反流可以得到防止,患儿的呕吐、恶心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抑制。与此同时胃液的分泌不会受到影响,上消化系统动力障碍可得到有效解除。多潘立酮在血脑屏障的通行不容易,多巴胺受体在脑组织内受到的抑制作用不高,患者服用该药时不会出现锥体外系等精神、神经的不良反应。对胃肠动力促进的药物主要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类,作为代表药物的多潘立酮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兴奋引发的胃肠道动力抑制作用,使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增强,使药物治疗效果增加。莫沙必利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药,可以对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行促进,对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的5-HT4受体进行选择性作用,使上消化道的平滑肌运动得到促进从而产生胃动力作用,十二指肠与胃的收缩增强。进一步使食管的蠕动增强,胃内容物的反流情况降低,胃肠道受到的不良刺激减少,并且胃酸的分泌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莫沙必利对于小儿消化不良且出现呕吐恶心、上腹部胀痛等临床症状的患儿,患儿的预后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减少。本次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莫沙必利的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表2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16.67%,安全性98.33%高于对照组91.67%,说明莫沙必利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首先应当将发病原因明确,根据病因选择相关的药物针对性治疗。对于有多种机制引发的小儿消化不良,可以对患儿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全部小儿消化不良患儿可以接受药物治疗,经过全面检查后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患儿可以通过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对每日膳食进行合理调整等进行预防,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将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量减少,对患有心理问题的患儿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黄小炎.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1):32-33.

[2]黄永煌.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J].医疗装备,2017,30(14):142.

[3]安硕.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4):127-129.

[4]高飞.莫沙必利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1):53-54.

[5]王亚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1):31+33.

论文作者:刘时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莫沙必利在小儿消化不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刘时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