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及干预研究论文_罗丹

罗 丹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 对儿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的儿童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接受保健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儿童100例,对照组儿童给予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模式,观察组儿童在接受传统以体检为主保健模式的基础上接受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对两组儿童的保健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出现问题以及家长育儿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保健的过程中,在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模式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可以提高儿童保健的效果,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避免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提高家长育儿知识的知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儿童保健;心理行为评估及干预;生长发育;育儿知识

我国的经济在高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和关注度也在逐渐的增加,人们对待疾病的观念也在由传统的“有病治病”向“无病防病”这一新型理念进行转变和过度[1]。儿童保健工作在人们对健康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受重视,而常规的儿童保健工作内容主要以体检为主,筛查儿童是否有疾病或者是潜在的危险发生,并无法评估儿童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儿童保健工作是不全面的,无法更好的满足儿童保健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更好的丰富儿童保健工作的内容,提高儿童保健的效果[2]。本文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的儿童200例为研究对象,对儿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的儿童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儿童有123例,女性儿童有77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岁,平均年龄为2.35岁,根据儿童接受保健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儿童100例。两组儿童在年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上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样本间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200例参加儿童保健的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儿童给予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进行常规的体检,观察组儿童在接受传统以体检为主保健模式的基础上接受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具体的评估和干预方法、内容如下:

对儿童的神经行为进行测定,同时填写婴儿气质量表和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对儿童的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方法、断奶方法等科学喂养方法进行指导和讲解,同时告知家长儿童的日常照顾技巧,对防止意外发生等儿童常识也要进行一定的宣教,。对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知识问卷调查,主要的内容应该包括睡眠注意、玩具选择、疾病预防以及儿童喂养方法等,根据家长反馈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举办儿童保健知识的讲座,让家长更好的照顾儿童。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出现为题以及家长育儿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均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O 统计软件实现对本次实验研究中数据的录入、统计和分析。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X2)检验,计数资料用s±x进行检验,两组均数比较用 t 分析,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儿童100例,观察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行为问题发生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生长发育和行为问题发生等情况对比分析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观察组100位儿童家长中,掌握科学喂养方法的有98例,知识知晓率为98.0%,掌握日常照顾技巧的有95例,知识知晓率为95.0%,懂得幼儿卫生知识的有97例,知识知晓率为97.0%;对照组100位儿童家长中,掌握科学喂养方法的有82例,知识知晓率为82.0%,掌握日常照顾技巧的有88例,知识知晓率为88.0%,懂得幼儿卫生知识的有89例,知识知晓率为89.0%,观察组儿童科学喂养方法、日常照顾技巧和幼儿卫生知识等知识知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家长对儿童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传统的以体检为主的保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和研究出一种科学、理想的方法为儿童实施保健服务,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均得到更好的发展,就成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3-4]。

有关调查和研究显示,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儿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而传统保健工作并没有包含心理行为评估及干预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儿童保健服务中应该增加常见病防御、早期教育、心智发育以及心理行为评估、干预等各方面内容,为儿童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保健护理服务[5]。在实施儿童保健服务的过程中运用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可以为儿童家长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提供一定的基础,对儿童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干预儿童的心智的发育,有效的避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是一项非常好的儿童保健护理内容[6]。在本次试验研究中,观察组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出现为题以及家长育儿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儿童保健的过程中,在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模式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可以提高儿童保健的效果,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避免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提高家长育儿知识的知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琦,张兆明,廉德花.学龄期儿童意外伤害心理行为评估的对比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325-326

[2]岑若珠.儿童保健工作中常规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及效果[J].医学信息.2013,32(13):2316-2317

[3]江琤琤,陈迎建.南通市2387例6~12个月婴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4):174-175.

[4]孙义秀.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09):558-559

[5]邵子瑜,陶兴永,胡传来.合肥市2004~2008年婴幼儿健康状况与生长发育监测[J].中国妇幼保健.2009,17(17):1163-1166

[6]陈静.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2,06(12):447-449

论文作者:罗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儿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及干预研究论文_罗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