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欺凌的成因与遏制措施论文_张寻

浅谈校园欺凌的成因与遏制措施论文_张寻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近年来,校园欺凌频发。欺凌作为一种特殊的攻击性行为,对于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学生的身心和校园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极坏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结合校园欺凌的实例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校园欺凌的成因,并针对成因提出可实施的遏制措施。

关键词:校园欺凌 受欺凌者 攻击性行为

欺凌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采取肢体或语言攻击等方式有意伤害他人。校园欺凌在中小学校园里频频发生,近两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有十几例如,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被暴打3分钟、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等等。

一、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会对受欺凌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创伤、助长欺凌者的攻击性行为,更是对学生之间亲密的伙伴关系、对校园风气和教学秩序的严重破坏。

首先,暴力行为对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在校园欺凌过程中,受欺凌者常常受到暴力殴打和变态惩罚,对其身体发育造成创伤。校园欺凌对青少年的危害更体现在心理创伤方面,校园欺凌容易导致受欺凌者形成消极人格和人际交往障碍。由于害怕遭到报复和再次伤害,遭受欺凌的学生往往不敢告诉家人和老师,而是采取自我压抑、自我消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情绪甚至会产生抑郁,他们渐渐地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校园欺凌助长了欺凌者的攻击性行为,不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

欺凌者往往具有骄横跋扈、易怒、心胸狭隘等不良人格,校园欺凌只会滋长他们的不良人格,助长他们的攻击性暴力行为。习惯于欺凌同学会导致欺凌者易形成以暴制暴的暴力倾向,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增加了以后犯罪的概率。

最后是对校园风气和教学秩序的破坏。

学校是教学的场所,而欺凌者拉帮结派以欺凌他人为乐无疑是对校园良好风气的破坏。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老师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某种程度上是对正常的教学进程和教学秩序的破坏。

二、校园欺凌的成因

1.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人的两大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破坏倾向,儿童的攻击表现源于儿童的破坏性本能。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叛逆期,加之学业的负担和压力,导致青少年容易极端处事,身体上发育成熟和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的矛盾促使他们用攻击的方式来“发泄”。从欺凌者来看,一些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嫉妒心和性格跋扈的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容易对同学动粗。从欺凌角度看,一些性格孤僻、怯懦、自卑的学生容易被欺凌。特别是近年来女生受到欺凌事件频发,这与青春期的女生敏感多疑、情绪善变有关,也与女生天性比较胆小、倾向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的本性相关。

2.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最早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独生子女受到全家的溺爱,容易养成孩子目中无人、自私骄横的人格特质;有些父母则由于过于严厉的管教、自身行为粗暴容易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在孩子心目中埋下欺凌的种子,在受到刺激后迁移到他人身上,导致欺凌行为的发生。

3.学校德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

当前,我国的教育尚未脱离应试教育的缰绳,学校教育仍然以分数为重,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为了不影响教学秩序,往往没有真正重视校园欺凌;教师很少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缺乏与学生的沟通,难以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另外,学校缺乏系统的法制教育,学生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

4.大众传媒的不良示范。

青少年喜欢模仿,大众传媒和网络技术中的暴力行为会给青少年造成不良示范。比如武侠类小说中的暴力情节、网络游戏中打打杀杀、动作电影特别是警匪类电影里对暴力行为的大肆渲染,都在无形中对青少年做出了不良示范。

三、遏制校园欺凌的措施

1.家庭方面。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与支持,父母应该承担起防范校园欺凌的责任。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对孩子施暴,不过分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文明民主的说服和示范教育。其次,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培养孩子阳光开朗、富有同情心的人格特质。最后,当得知孩子欺凌别人的时候,不要以暴力的方式指责,而要耐心开导并引导孩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当得知孩子被欺凌时,父母要冷静沉着,切勿以暴制暴,要给予孩子包容和爱,并与班主任、学校保持联系与沟通,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2.学校和教师方面。

学校是校园欺凌的发生地,遏制校园欺凌,校方责无旁贷。首先,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破坏校园风气的欺凌行为应该予以重视并加大惩罚的力度。其次,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比如举办法制讲座、观看法制栏目、通过宣传栏普及法律常识等。最后,学校应该重视心理教育,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

3.青少年个人。

外因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内因才是根本。首先,青少年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从观念上抵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其次,青少年要学会与人为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同学和老师,接纳体谅别人的缺点。其次,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利和学习不如意要积极面对、妥善处理。最后,当自己受到欺凌不能忍气吞声,要及时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

总之,校园欺凌的防治与遏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父母、学生形成合力,共同抵制欺凌与暴力现象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爱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育与管理,2016,(1)。

[2]刘琳 程婕宁 浅谈校园欺凌[J].学生工作,2013,(5)。

论文作者:张寻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  ;  ;  ;  ;  ;  ;  ;  

浅谈校园欺凌的成因与遏制措施论文_张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