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竞争优势因素分析_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优势论文,服务业论文,因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245X(2000)04-0047-04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最后期限的临近,我国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虽然,中国政府早在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中就以积极的姿态对开放运输、旅游、金融、电信等服务贸易市场作出了承诺,但时至今日,国内各服务企业仍然在开放国内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方面显得信心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缺乏资金、技术、知识和人才等这些对当今世界服务业竞争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另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服务业长期以来受到政府垄断因素的影响,已造成其竞争能力先天不足的事实。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认清我国服务业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快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提供的服务能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这地,成为WTO平等的参与者与真正的受益者。

二、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的因素分析

根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的企业或行业在国际上形成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下图中菱形四个角上的各个因素以及政府和机遇的作用。而资源和才能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行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这四个要素也正是影响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获取的决定性因素,下面将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分别就各个竞争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我国服务业的资源和才能要素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中的自然和资源要素不仅包括传统的资源要素,即初级要素,而且还包括依赖于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的高级要素(如: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的劳动力、科研设施及专门的技术知识等)。目前我国服务业在要素赋予方面的实际情况是:

1.初级要素较充裕。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业和劳务输出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产品的提供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各服务业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缺乏高级资源要素。如:我国的基础设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世界第40位的水平[1],是我国主要要素领域排名中竞争力水平最低的。同时,我国服务业的技术与人才要素都极为有限,这使得我国在当今世界服务贸易量大的金融、保险、咨询和专有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而当今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相反,对知识、人才、通讯手段等高级要素的依赖性却越来越大。因此,缺乏高级资源和才能要素已成为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获取的一大障碍。

H-O理论认为一国的比较优势是建立在资源赋予的基础上的,且这种赋予是历史的、偶然的。但我们这里所说的服务业的竞争要素,其获取的根本不仅在于资源的自然赋予,更在于对这些资源和才能要素的创造。因此,我国的政府和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大对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对专有技术与人才培养的投入,对形成服务业竞争优势的高级资源与才能要素进行重点培育。

(二)我国服务业的需求条件

早在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的偏好相似理论中就有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的观点,波特的理论则进一步强调了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获取所起的推动作用。首先,本国需求会对本国产品的技术革新和质量提高产生压力,因为国内成熟和苛刻的消费者将有助于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档次[2]。目前,我国大部分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幼稚期,其面临的国内市场是不成熟的。以保险服务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公民的保险意识较差,国内提供的保险产品的种类也极为有限,随着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保险公司不仅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保险理念和众多的保险产品,这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消费者的保险知识,刺激了他们对多功能保险产品和高层次保险服务的需求。其次,绝大部分服务业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设施投入大、技术水平要求高且生产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的服务业来说,国内需求不足会抑制国内企业的竞争,从而影响其规模经济的实现。拿我国的运输、电信、金融与咨询等服务行业来说,其发展还远未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由于生产成本较高,服务的提供价格也较高,从而严重影响了这些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

事实上,我国各类服务的国内需求潜力仍然很大,服务市场所面对的顾客群体的素质还普遍较低,同时绝大部分服务业还远未实现规模经济。因此,采取多种手段培育服务市场、刺激服务需求、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将是我国政府和服务企业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三)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与我国服务业的整体优势

根据波特的理论,国内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性行业将有利于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这是因为:首先,该行业可以享受到“技术外溢”带来的好处。关联和辅助性行业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的投资可以外溢到主导行业,使其在无需支付成本的条件下获得好处;其次,发达的、完善的相关和支撑产业还关系着主导产业在成本、产品质量和信息交流方面的竞争优势的获取。

笔者认为,一国的服务业事实上就是一个大的关联行业群。例如,运输业的发展无疑会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电信业的发展更是金融、保险和咨询业发展的基础。就当今世界服务贸易最发达的美国言,其十大服务输出行业:旅游、运输、金融、教育培训、商业服务、通讯、设施安装维修、娱乐业、信息和医疗保健均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而我国的大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1997年,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第40位[1],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这不仅制约着金融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其它服务业在资金获取和资金运用方面的效率;我国在运输基础设施方面也严重缺乏竞争力,排名世界第46位[1],这显然不利于对外集装箱运输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还有我国的电信业尚未实现规模经济,其竞争力排在世界的第45位[1],这大大提高了其它服务业获得信息的成本。

总之,各服务业间具有极强的相关作用,某一行业的滞后会制约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某一行业的崛起也会推动服务业整体向前发展。而我国的服务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发展滞后的现象,短期内很难形成服务业整体的优势。今后,政府应首先考虑发展那些对其他服务业影响较大的行业,如上文提到的通讯业、运输业和金融服务业等,以便充分发挥服务业整体的关联和集聚效用。

(四)我国服务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波特对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管理意识形态”,这会帮助或妨碍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二是,行业中存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与该行业保持竞争优势两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3]。

综观我国国内的各服务企业,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意识较为封闭和落后,不具备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企业机制。时至今日,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的眼光仍然停留在国内市场上,尚未实施跨国经营的企业战略,这使得我们在竞争一开始时就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如果仍不变革这种传统意识的话,不仅无法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还会失去国内市场。再来看竞争要素,我国部分服务业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竞争不充分的状态下,这主要是因为有政府垄断因素的存在,如邮政和电信部部门长期以来对我国基础电信业的垄断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业的垄断等。这种垄断排斥了竞争,没有价格下降的机制。所以说,我国服务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还在于:一方面,国内服务企业要尽快建立适应于跨国竞争的企业战略,并进行相应的企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同时减少政府垄断对我国服务业的不利影响,鼓励国内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我国服务业由于严重缺乏高级资源和才能要素、市场需求条件不完善、且大部分服务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还有部分服务业受到政府垄断因素的不利影响,尚未真正建立起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等,因此在整体上缺乏参与国际服务业竞争的竞争优势。

表1 我国各项服务业的进出口额(1998年,1999年)

单位:万美元

     余额

 贷方

借方

项目     1998

1999 1998

1999 1998

1999

服务  -492474-7509182405993

2377995

28984673128913

运输-661026-547776 246442 242012907468 789788

旅游

339630 323397  1260174  14098459205441086448

通讯服务 61143 39620

  81891 58965

 20748 19345

建筑服务

 -52561

 -55458 59412  

98523  111973

 153981

保险服务  -137371-172891 38441 20392175812

 193283

金融服务

 -13647

7553  2696  

16636

 16343  9083

信息服务

 -19946  

4171 13350 26534

 33296 22363

专有权利使用

费和特许费

-35697

 -71708  6269  7454

 41966  

79162

咨询

 -24017

 -24403

  51797 28037

 75814 52440

广告、宣传  -5405  159 21096 22056 26500 21897

电影、影像   -2366 -2730

1536

 

666 3903  3396

其他商业服务 77644

 -19703

 621228

 438554  543584

 635557

别处未提及

的政府服务

-18855 -53850

1661

8324 20517 62174

资料来源:《1999中国统计年鉴》,100;《2000中国统计年鉴》,84;

从表1中我们清楚的看到:1998年我国只有旅游服务、通讯服务和商业服务三项净值为正,1999年增加了金融服务、计算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和宣传这三项,但其它商业服务净值转为负。在我国1999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所提供的13项服务贸易数据中仍有8项的借方额大于贷方额,且总的服务贸易额为负值,处于净进口地位,这集中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服务业整体竞争实力不强的事实。

三、我国政府在服务业竞争力培育中的作用

在波特的竞争优势决定要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决定竞争优势的各个因素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事实上,在服务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当本国的市场还很脆弱,服务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不强,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体系时,政府行为不仅不应该取消,反而应该适当增强。就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在服务业整体处于竞争劣势的实际情况下,中国政府在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培育中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前文的分析中,针对我国服务业目前存在的各种制约竞争优势获取的因素,已经提到了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所应采取部分的措施。下面,仅从培育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角度出发,进一步说明我国政府应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

首先,政府应不断激励各服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人才更新,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政策来实施。因为,当今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有国际经验表明:在服务领域,一个国家虽然缺乏初级要素,但如果能培育出较多的高级要素,一样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反之,如果一国在高级上处于劣势,则无法通过其它途径来改善其落后的处境了。目前,我国服务业恰恰极为缺乏高级的竞争要素,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我国服务业目前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到其长期的发展潜力。作为服务领域的后进国,为实现“后发效应”,我国政府应在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建立政策性的科技投融资体制,完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贸易制度,尽快培育出我国服务业参与竞争的高级资源要素,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服务领域内的差距。

其次,我国政府还应考虑对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或处于幼稚期的服务业实施适当的保护性的产业政策。随着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在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下,我国的部分服务业的脆弱性暴露无疑,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和保护,这些服务业很难生存下来,更不要说继续发展。另外,GATS也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实施逐步的自由化,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基础上要求尊重各国的国内政策和立法,同时还专门设立了紧急保障措施与一般例外等保护性条款。因此,我国政府完全可以出于安全和发展的考虑,对部分服务业采用保护性政策,依据其发展的具体情况,实行逐步开放的策略,即先获得生存的权利,再争取发展的机会。但这种保护性政策的实施是有范围、程度和时间的限制的,在这部分服务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后,就应逐步撤除,以避免形成保护伞下的惰性。

最后要强调的是,保护性政策一般在发展的初期或特定的时期内具有较好的作用,而在更长时间的成长和成熟期内,竞争机制的建立才是根本。以成功实施产业保护政策的日本为例,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在完成一项有关日本产业政策的研究课题后郑重声明:“参加本项目的全体人员都认为,除了战后初期有限的短时间外,高速增长基本上是通过建立在竞争机制上的价格机制与旺盛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来取得的。”[4]因此,对部分服务业的保护应有一个适当的期限,从长期发展来说,建立开放条件下的国内服务市场竞争机制才是培育我国服务业竞争优势、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今后,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不断根据实际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建立与完善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逐步打破垄断,建立起公平竞争的服务市场体系。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大型跨国服务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服务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服务业的接轨,从而在根本上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

[收稿日期] 2000-01-15

标签:;  

中国服务业竞争优势因素分析_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