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分析研究论文_杨秀勇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分析研究论文_杨秀勇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爱的温暖,让他们不断地向真正的优秀生迈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因材施教,把教和学密切结合,注重教的过程,更要注重学的结果,多角度、多形式地和学生沟通交流,切实地帮助学困生找回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困生喜欢上数学,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地拥抱这个世界。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现状

(一)小学五年级学困生不理解数学基本理论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多是指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等,学困生不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理论知识,那么就很难学好小学数学。如果单纯地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基本理论知识,那么会导致学困生不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遇到数学问题还是不会运用数学基本理论知识来解决。

(二)学生的家庭教育差异性

这个差异性表现在学生所处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这些方面平时我们不愿提,总怕伤到孩子和家长们的自尊心。我们学校的孩子,大部分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要求都不一样。从这点出发,不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及教育资源就有很大差别,从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发展水平。

(三)小学学困生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五年级学困生应付老师的能力很强,无论是课上回答数学问题,还是对课下老师留的课后作业或者复习功课的任务都置之不理。有些学困生上课不认真听课,做作业还会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或者干脆去网上搜索答案,应付老师,久而久之,不利于学困生更好地发展。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创设探究性的情景

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探究。所以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进行相关的探究。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教师给同学们提问:1+1=?;3+5=?4-2=?;6-2=?1+2=?;5+6=?学生会回答:1+1=2;3+5=8;4-2=2;6-2=4;1+2=3;5+6=11这时候老师让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书发现2和4是偶数,2和8也是偶数,但是3和11就是奇数。而等式中的相加减的项目是奇数还是偶数?利用这样的对比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此时学生会答: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没有这种探究式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逐步学会了,他们就学会了发现,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了规律,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数学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思考怎样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进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合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收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打好坚实的基础,计算是根基

每个知识点都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例如计算,低段学习整数加减乘除、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到了高段无非把整数换成了小数、分数、百分数等,其他的没有变化。其次,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计算都是以整数运算作为基础,转化为整数来运算的。最后,从试卷中分析,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每种题型看似不是计算,但细细会发现无非最终还是计算,算式会列,结果还是要算对。所以每套题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分数都和计算有关。因此,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是扎实、熟练的计算能力。尤其五年级的孩子千万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与其做太多题,倒不如安安心心地做计算。学困生就要多做简单的计算题,不断加固数学基础,这才能逐步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师生互动,增加学习趣味性

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如今应该逐渐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他们可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逐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此来逐渐引导他们对数学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究。比如在进行“图形运动”的课程讲解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以及一些实物的帮助,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图形的变化,数学教师在旁边加以辅助和引导,这样学生会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并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会显著的提升。

(四)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练习数学简便运算的习惯,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十分重要。要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简便运算在运算中的方便之处,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让课堂变得有趣、多样、丰富,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课堂;也可以用小游戏的方式,把知识间接教给学生。例如:采取运算速度比赛,共设三十道数学题,将班内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运算结束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在这些游戏中,简便运算可以缩短时间,有助于小组获胜。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就会体验到简便运算的好处,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同时还要多加指导,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运算的技巧,提高他们分析、比较、归纳、整理的思维。

(五)时时关注学困生的专业,及时帮助他们解题答疑,对其错误及时纠正,防止成绩滑坡。这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是爱他的,这样他就主动地接近老师,也愿意听老师的话,上课就自觉认真听课,教与学双方都取得最大的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大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数学遇到的困难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成为数学学困生,也影响了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因此,怎么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就成了教师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重大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让所有同学都能进步、都能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同学们,学生们通常在学习数学时反应速度缓慢,学生们更是需要教师的帮助与照顾。

参考文献

[1]高有贵.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4):80.

[2]张品清.如何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81.

[3]姜素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中华少年,2019(12):53.

论文作者:杨秀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分析研究论文_杨秀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