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稀土(Eu~(3+)、Nd~(3+))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

新的稀土(Eu~(3+)、Nd~(3+))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

周春琼[1]2003年在《新的稀土(Eu~(3+)、Nd~(3+))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多核金属配合物应用作核酸切割剂的研究在切割反应的条件、时间、效率、特异性等方面的优越性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其中重要的推动原因是人们从结构上逐步认识到与核酸有关的多种天然酶的活性部位含有两个或叁个协同作用的金属离子,如Zn(Ⅱ)、Mg(Ⅱ)、Ni(Ⅱ)、Mn(Ⅱ)、Fe(Ⅲ)等。与此同时,有关稀土及其配合物作为人工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们能以水解方式断裂核酸中的磷酸二酯键,并且断裂效率较高。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模拟天然金属蛋白中的多核活性中心结构,合成了能为两个金属离子提供相同配位环境的配体Hbbimp,并合成了一系列的双核金属配合物(L表示配体):Mg_2L、Mn_2L、Cd_2L、Ni_2L、Zn_2L、Nd_2L、Eu_2L。用~1HNMR谱、IR光谱、UV光谱、摩尔电导、EDTA滴定法测金属离子含量、元素分析,基本确定了所合成的七种双核金属配合物的结构。更可喜的是:得到了双核镍金属配合物的单晶,这对于确定该类配合物体系的主体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通过电泳筛选实验,在37℃,pH 7.23时,两种稀土(铕和钕)配合物切割质粒DNA效果最好,同时对其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摸索,其最佳反应条件为:50℃,pH 8.0,可将大部分CCC带转化为OC带,无线性产物出现。当[配合物]:[双氧水]=1:20,[双氧水]<1mmol/L时,在配合物浓度较小时,即可将CCC带全部转化为OC带,无线性产物出现,其切割效果明显强于单独的稀土配合物切割DNA。用UV光谱法、DNA热变性实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稀士配合物与CT DNA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CT DNA在最大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值逐渐减少;DNA热变性实验中,变性过程与降解过程共存;配合物的加入使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减弱,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螺旋进入了相对强的外部结合状态,配合物阳离子有效地替代了DNA外层阳离子,进而引起DNA构象的变化。配合物与活化的磷酸二酯键模型物BDNPP,在恰当的浓度,不同的温度,不同的pH值条件下的动力学实验表明,两种稀土配合物是断裂BDNPP中P-O键的很好的试剂。

戚郜飞[2]2008年在《含氧芳香环希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报道了含氧芳香环希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它们生物活性测定。共合成了由叁种芳香醛缩合的叁个希夫碱配体和十二个金属配合物。本论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香豆素类、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金属配合物和抗氧化试剂与DNA的相互作用等。第二章,介绍了邻羧基苯甲醛缩邻羟基苯甲酰肼希夫碱配体H_2L~1及其四种稀土金属(La~(3+),Sm~(3+),Eu~(3+),Nd~(3+))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使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配体及配合物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并计算了其清除率。第叁章,介绍了7-甲氧基色酮-3-醛苯甲酰腙希夫碱配体HL~2及其四种稀土金属(La~(3+),Sm~(3+),Eu~(3+),Dy~(3+))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使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并计算了其清除率。第四章,介绍了8-甲基香豆素-4a,10a-苯并吡喃酮-3-甲醛苯甲酰腙希夫碱配体HL~3及其叁种过渡金属(Cu~(2+),Ni~(2+),Co~(2+))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征;使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配体及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并计算了其清除率。第五章,主要研究了配体HL~2和配体HL~3及其[CuL~2(H_2O)]Cl·2H_2O,[Cu(HL~3)(H_2O)Cl_2]与ct-DNA的相互作用。第六章,主要研究了配体HL~2及其[Ln(HL~2)_2(NO_3)_3]·H_2O(Ln=La~(3+)、Eu~(3+))与ct-DNA的相互作用。抗氧化性的研究表明:所合成的希夫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均具有清除OH~·及O_2~-的能力;抗氧化活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化合物的结构。另外,金属离子的特性在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中表现明显。化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所合成的含有芳香环的黄酮类及香豆素类化合物均是通过插入作用与ct-DNA结合的;结合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所含有的芳香环的平面面积,还与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及生物活性有关。

戴志超[3]2015年在《铕/铽配合物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与传统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相比,稀土配合物荧光分子探针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长的荧光寿命、大的Stokes位移、发射峰尖锐等特点,结合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技术,其非常适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目标组分的高灵敏度检测。在本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中,设计合成了如下几种可对生物样品内活性小分子特异性响应的稀土配合物荧光分子探针,并考察了其在时间分辨荧光生化分析中的应用性能。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细胞膜通透性的铕(Ⅲ)配合物单线态氧荧光分子探针MTDTA-Eu3+。该探针对单线态氧的荧光响应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用于弱酸性、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单线态氧的时间分辨荧光测定。利用该探针具有的良好细胞膜通透性,将其与HeLa细胞共培养标记细胞后,成功监测了细胞内两种光动力治疗药物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5-氨基酮戊酸(ALA)在光照条件下产生单线态氧的过程与分布,为肿瘤光动力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检测方法。利用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理,设计合成了一种对小分子生物硫醇化合物具有特异性响应的稀土配合物比率型荧光分子探针NSTTA-Tb3+/Eu3+,在对探针性质充分表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其用于活细胞内生物硫醇的快速、定量荧光检测新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稀土配合物的对硫化氢具有特异性响应的比率型荧光分子探针NPTTA-Tb3+/Eu3+,在对探针性质充分表征的基础上,将其用于活细胞内硫化氢的比率型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建立了其用于活细胞内硫化氢定量成像测定的新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分子内铽(Ⅲ)配合物-罗丹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机理的比率型时间分辨荧光探针设计的分子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合成出叁种分别对NO、ClO-及pH具有特异性响应的比率型荧光分子探针TR-NO-Tb3+、TR-ClO--Tb3+和TR-pH-Tb3+。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该平台合成的荧光分子探针兼具了稀土配合物与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优点,如水溶性好、Stokes位移大、荧光寿命长、灵敏度高及细胞膜通透性好等。本研究以探针TR-NO-Tb3+为代表,考察了其在HepG2细胞及大型蚤中NO比率型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这一平台的构建,为进一步研制比率型时间分辨荧光分子探针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研究策略。

佘文洁[4]2015年在《以氮为中心的含磷叁足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设计合成了新的水溶性含磷叁足有机配体L1-L3,并制备了其稀土配合物(铕(Ⅲ),铽(Ⅲ),钕(Ⅲ)),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对配体及系列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组成分析。与此同时,在利用紫外光谱法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上述一系列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后,根据其电化学活性设计了以该系列配合物为杂交探针的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实验方案,进行了相关电化学传感器实验。论文工作总结如下:1.配体以及配合物的元素分析数据、红外光谱数据、量子化学计算结果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的数据共同确定了配体的结构,差热-热重分析法与摩尔比连续变化法辅助上述实验结果说明配体L1-L3与稀土(Eu(Ⅲ),Tb(Ⅲ),Nd(Ⅲ))离子形成1:1型配合物RE(pic)3L1-3。2.在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紫外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的研究结果证实本文设计合成的稀土配合物与DNA以插入形式发生相互作用,且该类稀土配合物在设定的电位窗口内为电化学活性物质。本文设计合成的配合物不带电荷,呈电中性,因此将其应用于DNA杂交传感器实验研究中可以避免配合物与DNA发生非特异的静电吸附,检测效果较好。3.基于上述特性设计的以RE(pic)3L1-3作为杂交探针的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结果证实,RE(pic)3L1-3在修饰ssDNA的电极进行实验检测时,无明显电信号响应;与此发生对比的是,其在用于检测杂交dsDNA时,出现了明显的电信号;且当修饰电极是单碱基错配序列时,检测出现的电信号要弱于互补序列,强于叁碱基错配序列,因此,以该系列配合物为杂交探针设计的DNA传感器对DNA互补序列、碱基错配序列及非互补序列有较好的识别功能。

杨正法[5]2012年在《吡啶二甲酸衍生物类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文中提出稀土离子具有荧光强度高、颜色纯正、荧光寿命长以及与生物大分子亲和力强等特点,已经在材料、探针、医学、生物学及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稀土离子本身量子产率较低,导致相关的应用受到极大地限制。设计具有强的能量吸收能力的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将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而敏化其发光(天线效应),以达到荧光性能增强的目的,是现在稀土发光领域研究热点。本文以吡啶-2,6-二甲酸(DPA)为起始物,设计并合成了6种新型吡啶衍生物类配体,它们分别是6-(N,N-二羧甲基氨基)甲酰基吡啶-2-甲酸(L1)、2,6-二(1-苯基-5-吡唑啉酮-3-基)吡啶(L2)、吡啶-6-(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4-羰基)-2-甲酸(L3)、2,6-双(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4-基)吡啶二酮(L4)、3-(4-甲氧基-苯甲酰乙酰)-1,5-二苯基-1H-吡唑(L5)、2,6-二(吡唑-1,5-二苯基-3-甲酰乙酰)吡啶(L6)。配体及重要中间体的结构经过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以及核磁共振氢谱(1H-NMR)得以确认。同时制备了四种Eu(III)和Tb(Ⅲ)的稀土配合物:Na3Eu(L1)Cl3·2H2O、Na3Tb(L1)Cl3·3H2O、 Eu(L3)3·2H2O和Tb(L3)3·2H2O,经过EA、FT-IR、热重分析(TGA)推测出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能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L1、L3均能很好的敏化Eu(III)和Tb(III)离子发光。基于探讨稀土金属配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体L1、Na3Eu(L1)Cl3·2H2O、 Na3Tb(L1)Cl3·3H2O,以及Tb(L3)3·2H2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对BSA猝灭过程均为静态猝灭,结合数n均约为1,常温下结合常数Ka分别为2.20×104L·mol-1,1.33×105L·mol-1,4.27×105L·mol-1,1.54×104L·mol-1,说明它们均能与BSA牢固的结合。紫外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在作用前后蛋白质的构象发生了变化。通过研究配体L1、Na3Eu(L1)Cl3·2H2O和Na3Tb(L1)Cl3·3H2O与蛋白质的结合特性,发现稀土离子的加入明显增强了其与蛋白质的结合能力。由van't Hoff方程得出的△H、△S、△G值可以看出,它们与BSA结合过程均为自发过程,氢键或范德华力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推动力。这是从分子水平的角度探讨了稀土金属配合物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对于认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新型药物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王莹[6]2014年在《铕铽有机配合物的制备与金属离子掺杂及荧光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在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配体结构有很大关系,同时还受到第二配体、掺杂离子等因素影响。本论文详细研究了配体与中心离子的能级匹配、第二配体的协同作用和掺杂金属离子对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取不同结构的芳香羧酸L1(水杨酸)、L2(磺基水杨酸)、L3(乙酰水杨酸)、L4(苯甲酸)、L5(邻氨基苯甲酸)、L6(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L7(对硝基苯甲酸)、L8(3-吡啶乙酸)和β-二酮L9(2-噻吩甲酰叁氟丙酮)九种配体,采用gaussian软件对配体的叁重态能级进行了理论计算,比较羧酸配体的理论计算叁重态能级值,取代基对配体的叁重态能级影响较大,连有推电子基团使叁重态能级上升,连有吸电子基团使叁重态能级值下降。以L1-L9为配体合成了共17种Tb(Ⅲ)和Eu(Ⅲ)的二元稀土配合物,采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比较分析了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配体L2和L5的Tb(Ⅲ)二元配合物荧光性较好,Eu(Ⅲ)二元配合物中仅L4、L7和L9的配合物出现Eu3+的特征荧光峰。以理论计算得到配体叁重态能级根据能级匹配理论对稀土二元配合物荧光性预测与荧光实验测定结果相一致。以L1-L9为第一配体,分别以1,10-邻菲咯啉(Phen)、叁苯基氧化膦(TPPO)、8羟基喹啉(Hoq)为第二配体,得到了一系列(共51种)Tb(Ⅲ)、Eu(Ⅲ)的叁元配合物,表征了其结构,测定了荧光光谱,详细研究了第二配体的协同效应对稀土配合物荧光性的影响。以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CIP)为配体,合成了Tb(Ⅲ)环丙沙星二元和叁元配合物,表征了其结构,研究了第二配体对其荧光性的影响作用。第二配体在多数情况下能增强体系荧光强度,敏化稀土离子发光,但对某些二元稀土配合物荧光没有增强甚至减弱。根据叁重态能级计算结果,以能级匹配角度初步探讨了叁元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及发光机理。第二配体的加入改变了原二元铽配合物的荧光强弱顺序,同一第二配体对不同第一配体的配合物荧光性影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配体L3+3与Tb的最低激发态能级(5D4)的能级匹配较差,紫外吸收能力较弱,但其二元配合物引入第二配体Phen后荧光强度增强了数百倍,超过能级匹配性较好的L5的叁元配合物Tb(L5)3Phen。当配体的叁重态能级和发光稀土离子能级差超出一定范围时,加入第二配体无法起到荧光增强作用。第二配体的协同效应不仅和第二配体本身结构及其与发光稀土离子能级匹配性直接相关,同时还与第二配体和第一配体匹配性有关,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合适的能级匹配能有效提高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增强配合物的荧光性。选取荧光性强、溶解成膜性好的叁元铽羧酸配合物Tb(L8)3Phen及铕β-二酮配合物Eu(L9)3(TPPO)2为发光层,分别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测试了电致发光性能。两器件在较低的电压下有优良的电致发光性能,荧光寿命长,单色性好,可作为绿光和红光材料进一步应用。Tb(L8)3Phen热稳定性优于Eu(L9)3(TPPO)2。由于稀土离子作为发光材料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金属离子掺杂是增强荧光性能的另一途径,并可减少发光离子用量、节约成本。以L6为第一配体,Phen为第二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稀土离子RE(RE=Eu3+、Sm3+、Dy3+、La3+、Gd3+、Y3+、Nd3+、Yb3+、Ho3+Ce3+)过渡金属离子及碱金属离子M(M=Cd2+、Zn2+、Co2+、Ni2+、Mn2+、Ca2+、Mg2+)掺杂Tb3+配合物;分别以L4和L7为第一配体,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稀土离子RE(RE=Tb3+、Sm3+、Dy3+、La3+、Gd3+、Y3+、Nd3+、Yb3+、Ho3+、Ce3+)过渡金属离子及碱金属离子M(M=Cd2+、Zn2+、Co2+、Ni2+、Mn2+、Ca2+、Mg2+)掺杂Eu3+配合物。比较研究了不同稀土金属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及碱金属离子掺杂对铽和铕配合物荧光性的影响作用及掺杂配合物的性质,并考察了具有强荧光敏化作用的金属离子的最佳掺杂量,对掺杂配合物的能量传递机制和掺杂离子的荧光敏化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从配体的性质、掺杂金属离子与发光稀土离子的半径差角度研究了掺杂金属离子的荧光敏化作用规律。掺杂金属离子对不同体系的荧光强度有不同影响,其荧光敏化作用可能与掺杂金属离子的振动能级、掺杂金属离子与发光稀土离子半径差、掺杂离子在配合物中的存在形式及配体的性质相关。

杨水兰[7]2015年在《几种叁足含磷结构配体及稀土功能配合物合成和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合成了具有水溶性的含磷叁足有机配体L1-L3,制备了其稀土配合物(Eu(Ⅲ),Tb(Ⅲ), La(Ⅲ),Y(Ⅲ)),对配体及系列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组成分析。采用紫外,荧光等多种手段研究了配体及其配合物与DNA、BSA的相互作用。将稀土配合物作为杂交探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探索,也对其在DNA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具体论文工作总结如下:1.配体及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和组成分析。1HNMR、13CNMR、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量化计算辅助模拟确定了配体的结构。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连续摩尔比法以及差热.热重最终确定了叁个配体与稀土(Eu(Ⅲ),La(Ⅲ),Y(Ⅲ))的配位原子和形成1:1型配合物Re(pic)3L1·3H2O(Re=Eu(Ⅲ), Y(Ⅲ))、Eu (pic)3L2·3H2O和Re (pic)3L3(Re= Eu(Ⅲ)。2.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Eu (pic)3L1·3H2O、Eu (pic)3L2·3H2O和Eu (pic)3L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能量转移方式为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双对数回归方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n及相关热力学参数(△H>0, △S>0, △G< 0),结果表明,Eu (pic)3L1·3H2O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Eu (pic)3L2·3H2O和Eu(pic)3L3与BSA之间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考察了Cu2+和Fe3+对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Cu2+和Fe3+均参与了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全面诠释此类配合物作为药物在体内的输送和作用的机制。3.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Eu (pic)3L1·3H2O、Eu (pic)3L2·3H2O和Eu (pic)3L3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结合模式。实验结果证实了配合物与.DNA之间均以嵌插作用结合,且该类稀土配合物在设定的电位窗口内为电化学活性物质,因此将其应用于电化学实验测定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将配合物Eu(pic)3L1·3H2O和Eu(pic)3L2·3H2O作为杂交指示剂对转基因植物CaMV35S启动子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配合物在修饰单链DNA的电极检测作用下,无明显的电化学信号响应。而当将其用于检测杂交双链DNA时,出现了明显信号,并且该配合物的DNA传感器对互补序列、错配序列及非互补序列都有良好的选择作用。

郑文捷[8]2007年在《纳米稀土羧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K562白血病癌细胞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与运用日益深入,其中以稀土配合物类为代表的新型抗菌材料由于其具有低毒、副作用小及广谱抗菌活性而备受关注。另一方面,研究发现,钼酸、钨酸与稀土的配合物具有使癌细胞凋亡的能力,并且凋亡效果良好,使稀土、钼酸、钨酸及其配合物受到了关注,并推动了人们对稀土配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则以稀土这两方面的性能为着眼点,合成了8种稀土钼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RE(MoO_4)Hq·3H_2O,8种稀土钨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RE(WO_4)Hq·3H_2O,RE(RE=La~(3+)、Ce~(3+)、Pr~(3+)、Nd~(3+)、Sm~(3+)、Eu~(3+)、Er~(3+)、Y~(3+)),并通过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光谱、EDTA滴定法测稀土离子含量、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讨论。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6种稀土配合物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16种稀土配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抗菌广谱性及长效性,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抗菌剂。叁元配合物与K562白血病癌细胞的作用,采用癌细胞形态学研究方法、MTT比色法,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研究了稀土钼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和稀土钨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与K562白血病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稀土叁元配合物具有使K562白血病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显示,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使K562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凋亡能力增强,跟浓度呈线型关系;而根据细胞生长的特点,根据诱导时间的不同,稀土叁元配合物所起的凋亡能力也有所差别。

陈小轲[9]2013年在《新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回流冷凝法合成了两种系列共8种新型稀土配合物。第一系列为稀土2-吡啶甲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稀土2-吡啶甲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可能的化学组成为Na[RE(8-hq)2(2-pfica)2],(RE=Y3+、La3+、Pr3+、Nd3+、Sm3+、Er3+;2-pfica=2-吡啶甲酸;8-hq=8-羟基喹啉);第二系列为5-甲酰基-8-羟基喹啉缩氨基化SBA-15席夫碱稀土配合物,5-甲酰基-8-羟基喹啉缩氨基化SBA-15席夫碱稀土配合物可能的化学组成为RE(S-SBA-15)3(RE为La3+和Y3+)。采用元素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差热-热重、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硅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上述两大系列稀土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系列稀土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使用透射电镜分析了第二系列5-甲酰基8-羟基喹啉缩氨基化SBA-15席夫碱稀土配合物的形貌,结果表明:在SBA-15负载席夫碱并形成配合物后依然保持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使用比表面积仪测定分析了第二系列5-甲酰基8-羟基喹啉缩氨基化SBA-15席夫碱稀土配合物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结果表明:5-甲酰基8-羟基喹啉缩氨基化SBA-15席夫碱稀土配合物在配位后仍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通过抑菌圈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了第一系列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测试了第二系列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稀土2-吡啶甲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7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33mm。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小于110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小于100μg/mL;5-甲酰基8-羟基喹啉缩氨基化SBA-15席夫碱稀土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能力强于配体,其最小抑菌浓度均小于120μg/mL。结果表明两大系列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属于广谱抗菌剂。采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法、凝胶电泳法研究了第一系列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可能以插入结合为主,且与DNA产生了较强的切割作用。通过MTT比色法分析了第一系列稀土镨配合物对K562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镨配合物能够诱导K562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且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且它们对K562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和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其相应配体。

佚名[10]2004年在《配位化学与生物无机化学》文中认为18-I-001稀土电致发光材料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黄春辉卞祖强李富友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100871,Email:hch@chem.pku.edu.cn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因其潜在的商业应用前景,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大量投入,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下一代最有发展前景的平板显示技术。目前,对于有机电致发光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等性能以及寻找新的、改进的材料。由于稀土元素4f电子结构的特点,稀土配合物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如色纯度高、理论上荧光量子效率接近100%、修饰配体对荧光光谱影响很小等。因此,研究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性质意义重大。稀土离子的配位数较大,常见为8—9,所以在稀土配合物中,除有满足电中性要求的配阴离子,还存在满足其高配位数要求的中性配体。两者都对配合物的性质有极其显着的影响。如何合理修饰、或选

参考文献:

[1]. 新的稀土(Eu~(3+)、Nd~(3+))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D]. 周春琼. 山西大学. 2003

[2]. 含氧芳香环希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D]. 戚郜飞. 兰州大学. 2008

[3]. 铕/铽配合物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戴志超. 大连理工大学. 2015

[4]. 以氮为中心的含磷叁足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 佘文洁. 宁夏大学. 2015

[5]. 吡啶二甲酸衍生物类配体、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D]. 杨正法. 中南大学. 2012

[6]. 铕铽有机配合物的制备与金属离子掺杂及荧光性能研究[D]. 王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7]. 几种叁足含磷结构配体及稀土功能配合物合成和性质研究[D]. 杨水兰. 宁夏大学. 2015

[8]. 纳米稀土羧酸8-羟基喹啉叁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K562白血病癌细胞作用的研究[D]. 郑文捷.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9]. 新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陈小轲.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0]. 配位化学与生物无机化学[C]. 佚名.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新的稀土(Eu~(3+)、Nd~(3+))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