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栏:跨文化管理不再是对鸡鸭的谈话_跨文化管理论文

第14栏:跨文化管理不再是对鸡鸭的谈话_跨文化管理论文

专栏14:跨文化管理不再是鸡同鸭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文化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入境随俗 先学在地思考模式

2005年,联想集团在纽约召开高级领导人管理会议,当时中国的高级经理全从北京飞到纽约,但下飞机时却意外发现没人接机,直觉美国人非常不尊重他们。

之后,美国同事到中国出差,中国人为尽地主之谊全程陪吃饭,还安排游长城与故宫,却没想到行程遭到老美多种抱怨。是中国同事安排活动不够丰富吗?其实是美国人觉得全程没有私人时间,就连想打个电话回美国给太太的空间都没有。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很多不同文化差异挑战。”联想集团人力资源处薪酬福利总监刘建利在一场论坛中直言,来自各种不同的文化,管理风格不同,期望值也会不一样,跨国企业在面临员工文化差异时,就可能出现许多管理问题。

不只是中国人与美国人在隐私文化上有落差,在台湾地区,上班族每换一份工作,通常都得在公司指定的银行开一个新账户,但对于一辈子只开一个账户的德国人来说,这违背了习惯与文化,同样造成企业聘用国际人才时的管理小难题。

面对这些文化差异,不少大型跨国企业也提出因应之道。例如P&G为解决总部人才外派时可能造成的困扰,特别针对外派出差时间超过15个月的员工,安排许多相关课程,目的是为了教导员工如何与一群背景多样化、人格特质差异性高的人共事,甚至设计了一套“Gultural Navigator”(文化导航)课程,让即将长期接触不同文化与环境的员工,启程前就能了解当地人的价值观与思考模式。

远升科技台北分公司,聚集来自23个国家的同事,因此特地还将七种不同文化的背景和开会模式,制作成“跨文化沟通”DVD影片,作为内部员工训练教材,降低内部开会冲突。

混合训练 加速彼此了解尊重

趋势科技则是在每年12月,要求高级主管到其他国家绕一圈,至少和四位以上的当地员工接触,借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交流方式与思考方式。

中华企业研究院学术教育基金会研究员兼执行总监冯仁厚,对企业进行跨文化管理训练提出三项重点。

首先是培养员工世界观,最有效的做法就像趋势科技一般,让员工直接到当地接受文化洗礼,这种亲身体验的异地训练是最快能了解各国文化思维模式的方法。此外,让来自不同国籍与文化的员工共聚一堂,或请成员用一种物品来介绍自己的国家,并对事先设定的议题表示不同的观点,这种“混合式训练”,也能促进不同文化的同仁,对彼此加速了解、尊重与关怀。

第二种方式则是提升对话沟通技巧,许多外资企业都有一套跨文化管理记载,其中对于当地服装、宗教、文化禁忌,甚至深层价值观都有记载,让员工能入境随俗,同时避免禁忌,甚至融入对话沟通技巧中,表达尊重对方文化的诚意。

最后一项做法则是凝聚企业文化价值,也就是通过教育训练,建立企业本身文化价值,让企业文化凌驾于当地文化,使全球员工能协调一致、共同决策,这些都是跨文化管理的好方法。

标签:;  ;  

第14栏:跨文化管理不再是对鸡鸭的谈话_跨文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