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罗舟燕

罗舟燕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快速心率失患者60例,对其入院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冠心病快速心率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急诊治疗的效果。结果:患者经过胺碘酮治疗后,不同原因导致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不同,阵发性房颤治疗有效率高于其他类型,为94.12%,室性早搏为90.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恢复率(转复率)同样为阵发性房颤最高,室性早搏第二,高于其他各类型的心律失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共发生3例(5%)。结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显,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不良反应

引用

心律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规律,他是由心脏活动的中心——窦房节控制,即窦房节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发出电流来控制心脏的活动,这种有规律的电流就是心律的形成基础。冠心病心律失常即指因冠心病导致的心律失常,临床上多种心血管疾病均可导致心律失常,但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官腔狭窄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心肌功能障碍,又被称作缺血性心脏病。发生改变时患者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氧化代谢大量减少,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从而造成心肌节段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之后造成心肌负极化不均加重,

最终形成折返,这就表现为心律失常,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快速心率失患者6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和脏器疾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2±7.8)岁。按照诊断结果,60例患者中有22例属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3例,PSTV5例);13例患者属持续性房颤,17例患者阵发性房颤。对所有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期间各患者的病情变化,身体各指标做好记录,最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胺碘酮对该病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首次使用剂量为150mg(静注负荷量)的胺碘酮,持续时间约10min。之后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控制给药速度在1.0mg/min,持续给药6个小时。之后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减少给药剂量到0.5 mg/min。若治疗过程中发现心律失常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或病情改善不理想可在给药后20min左右再静注约150mg胺碘酮,可补注2次静注负荷量,但需要注意控制24小时内给药量低于2000 mg。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治疗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在治疗前后做好心电图检查,并详细记录结果。

1.3观察指标

病例排除标准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应被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一是由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慢性心力衰竭(VLEF<40%)等;二是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病史,近6个月有心脏手术史;三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栓塞的患者。四是当窦性心律收缩压<90 mmHg,心率<60次/分,QT间期>500 ms时也应被剔除,此外甲状腺功能或肝、肾功能异常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不能作为研究对象。

1.4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两个等级。有效:心室率低于100次/min或心率降低了基础 心 率的20%以上,阵发性房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无效:心室率未降至100次/min以下,或心率降低幅度未达到基础心率的20%。总有效率=治疗有效人数/总人数×100%。阵发性房颤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百分比为转复率。

1.5统计方法

对采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校验进行数据对比,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则P<0.05。

2.结果

2.1各型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室性早搏、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的 效率分别为90.91%,84.62%,94.12%,60.00%和66.67%,总有效率为86.67%。阵发性房颤和室性早搏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同样具有此规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各型心律失常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室性早搏、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1/22)、7.69%(1/13)、5.88%(1/17)、0%(0/5)和0%(0/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胺碘酮是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急诊应用静脉推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主要是起I类反应,但不会出现I类药物中促心律失常的作用,对心室内的传导无明显影响。胺碘酮虽有β受体阻滞和L型钙流的阻滞作用,但不会出现负性肌力反应。主要由于胺碘酮属于多通道阻滞剂,对多种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及室上性心动过速起终止作用,能有效增加心率自律性,折返激动及触发活性。同时由于胺碘酮的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小,基本上对室性传导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加重心衰,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颤效果。因此,临床上一般用于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本文60例快速心率失常患者通过胺碘酮治疗后,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为最高,其次是室性早搏,与其它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转复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3例,其中血压下降在90/60mmHg的有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均可通过调整滴速或者减低药量能逐步缓解,表明此方案不会加重心肌缺血或诱发心力衰竭,能明显恢复窦性心率,并且药物不良反应通常仅表现为轻度的血压不稳定及胃肠道反应,相对安全性较高。可见胺碘酮由于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及生理特性,能对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进行紧急处理,可作为此疾病急诊的首选药物,同时大量剂量注射也是相对安全的,但建议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血压及心电监护,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刚峡.观察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检验医学与床,2013,10(19):2562-2563,2565.

[2]阳凤涛.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3,33(12):41-42.

[3]叶亮,吴君平.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541-1543.

论文作者:罗舟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罗舟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