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条件下竞争垄断市场中的新古典主义分析--微软反垄断案引发的经济思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_新经济论文

新经济下竞争性垄断市场的新古典主义探析——微软反垄断案件引发的经济思考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古典主义论文,探析论文,微软论文,竞争性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585(2003)04-0079-05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创新成果和推广应用迅速进入经济生活中,对各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其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自1991年4月至2000年9月期间持续稳定增长的支撑点就是新经济。关于新经济的涵义,众说纷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尔·罗摩的定义为:“新经济是以技术和知识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新经济呈现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崭新特征,用新古典主义理论框架很难解释或不可能作出完全对应的诠释,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或建立在传统经济理论基础上但需作一定修正的理论。

笔者赞同新经济的市场结构为“竞争性的垄断市场结构”的假说。这种新的市场结构的出现,打破了现有经济学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结构理论的认识,增加微观经济学在新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结构理解的一个新思路。竞争性的垄断市场结构可以通过“竞争—垄断—更高程度的竞争……”这一不断优化循环过程,使高度的竞争与高度的垄断奇妙(注:垄断有垄断结构(Monopolistic Structure)与垄断行为(Monopolistic Conduct)之分,而本文所分析的垄断如无特别说明,均指垄断结构,即产业中少数甚至一家厂商控制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状态。)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市场结构。本文拟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出发,尝试运用新古典微观经济的基本市场理论作出解释,最终落脚到我国现实经济中去。

一、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

新经济中竞争性垄断市场的形成在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企业定价行为、竞争与垄断的关系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很难把它归结到传统经济的某种市场结构中去,以下从四个方面详尽分析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

1.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的技术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由传统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转为新经济下资本、劳动力与信息知识的投入,且信息、技术知识成为最起决定的生产要素。信息知识、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胜不可缺少的要素和重要资源(注:著名管理学家汤姆·彼德斯在《管理的革命》中指出:“明天公司依靠的本质是知识;知识是一个企业的关键战略性资源。”)。

在新经济中技术竞争取代传统竞争方式——价格、产量竞争成为企业兴衰的主要因素,这是由信息知识、技术的特征决定的。首先,技术的市场不相容定理。在传统产业里,某些传统产品可由不同层面的技术来生产,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但是对于新经济中信息产品来说,所适用的规则就完全不同了。从微软在1981年成功推出第一代操作系统MS-DOS,一个小小的软件几乎改写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史,很快替代了其他软件到MS-DOS软件完全被技术更先进的视窗操作系统替代这个例子中可略见一斑。信息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决定了谁掌握了为市场所接受的先进技术,谁就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垄断地位。其次,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要求只能容忍一种技术的存在,且由于信息市场的开放程度较高,进退基本无障碍,企业只要在技术上领先竞争对手,就可淘汰其产品,占领几乎整个市场。在新经济中,企业要想占据垄断地位,其最佳途径就是创新。

在新经济中对企业起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技术的不相容特征及标准化要求,决定了企业只有在信息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才能获得大部分市场份额,且时时刻刻面临着潜在的威胁,客观上促成了垄断性越强反而更有利于竞争的特殊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

2.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企业的生产成本。新经济中企业的主要投入是对技术创新、信息知识开发的投入,因此信息产品的生产呈现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生产第1份信息产品花费的成本非常高,但以后生产(或复制)此产品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除去企业的销售成本外,有时其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这种成本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生产得越多,平均成本就越低。同时信息的可变成本又很低,且可变成本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正是由于企业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特点,企业的产量规模越大越好,企业产量越大,企业价格降低幅度就大且快。

3.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定价行为。处于竞争性垄断位置上的企业对价格的控制程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判断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等条件,而不再象传统经济中的企业垄断价格,主要由企业的市场垄断优势造成,且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式已不适用于新经济下生产信息产品的企业。在新经济中,当价格不再主要由企业的成本及市场的垄断优势等传统因素决定时,传统的垄断概念就失去了意义。

新经济中企业的高固定成本一旦确定后,由于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在此种情况下,市场上高度的竞争或潜在竞争的驱动往往迫使价格向边际成本移动,并且新经济中信息的大量流动共享,使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不再是传统中被动的角色,消费者拥有较完备的信息,缓和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摧毁了企业用价格作为超值赢利的手段,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价格收缩机制。根据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价格的莫尔定理:计算机硅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却以减半数的方式下降。该定律自1960年以来作用已持续30多年,估计未来若干年其定律仍会起作用。

因此,处于竞争性垄断地位的企业在价格方面是不断大幅度递减的,产品是不断创新的,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

4.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是有效率的。首先,新经济是一种追求市场垄断的经济。企业高固定成本与极低的边际成本决定了信息产品的生产只有通过获取市场的垄断力量产生规模经济才能盈利,否则产品的价格低至企业的边际成本而无法弥补高昂的固定成本。由于信息技术不相容性与信息产品标准化,竞争的结果必然形成垄断,但某种技术的垄断不是竞争的最后结果,而仅仅是新一轮更激烈的竞争的开始。因此,信息产业的垄断地位的形成主要不是源于垄断行为,而是基于技术竞争,特别是技术创新。

其次,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能保持高度的竞争,垄断不仅无法遏制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只能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生存或保持垄断,除技术外,不存在其他不可逾越的障碍,企业间的竞争空前加剧,实际上从创意开始,就进入了“你死我活”的大浪淘沙过程。(注:我国经济学家刘树成和李实在分析美国经济后认为,在“新经济”下,企业的并购、重组非常厉害。一个新兴企业,昨日还是明星,今日就可能被淘汰出局。美国报载:2000年1~3月份,在纳斯达克市场新上市的企业为176家,然而新下市的企业也有173家。截止到1999年底,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连续3年来,新下市的企业数超过了新上市的企业(刘树成等,2000,P9)。)从某种程度上说,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下市场的竞争程度丝毫不亚于甚至甚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即使存在着象微软之类的垄断企业,潜在竞争者也会使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必须时刻保持不断创新的发展势头,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再次,高度的垄断与高度的竞争是通过最快的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新经济特征决定了谁掌握了市场所接受的先进技术,谁就占据了市场垄断地位。因此,企业时时面临着威胁及潜在的威胁,企业不得不全力以赴进行创新,市场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在新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份额是由创新的频率决定,谁创造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谁就会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然而创新一旦停滞,他们的市场地位就可能被其他创新者替代,从而失去主要的市场份额。高度的垄断正是通过技术创新这条纽带与高度的竞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对于新经济来说是最有效率的,它不仅能保持高度的竞争,而且最有利于创新,解决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应付投资规模巨大的新经济产业里的技术创新的问题。在竞争性的垄断市场中,其竞争度是最激烈的,激烈的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同时,在高度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态势又使企业规模扩大,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密集有效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垄断态势还可以通过对该行业的经济收益的“独占”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形成技术创新和社会氛围,只有在新经济中,企业才真正具备了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就微软案例来看,假如其不利用所拥有的市场垄断优势进一步或企图进一步阻碍其他竞争者的技术创新、生产销售等活动,进行不正当竞争或垄断行为,微软应该不被分拆。

新经济中诞生的这种新型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呈现出了许多崭新的特点,并对传统的经济理论进行了冲击。以下我们将对新古典主义理论模型作一些修正,以期能够解释新经济中的新现象。

二、竞争性垄断市场的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探索

基于传统的经济模型——供需曲线、成本曲线、收益曲线在新经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此我们对传统经济模型作出修正,以便能够符合新经济所呈现出的崭新特征。

首先以供需关系来说明。传统经济是一种负反馈经济,在传统的古典经济模型中,若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产品的价格会下降(低于均衡点时的价格),企业此时会减少供给量,价格有所上升,但小于均衡时价格,此时市场上仍供大于需,产品价格会继续上升,……直至调整到均衡点;反之,当市场上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这种负反馈机制仍会使失衡的市场重新恢复均衡。而新经济是一种正反馈的经济,市场价格阶段性下降,消费者需求因价格下降而增加,消费者需求的增加会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报酬,企业供给量增加,价格进一步下降,从而创造出更多的需求。这种需求与供给互为因果的正反馈机制使得新经济发展具有自我实现的“滚雪球效应”而非自我恢复的“均衡效应”。

假设竞争性垄断市场中企业的需求函数为:Qd=a-dp,供给函数为:,故企业的供给曲线是由多个不同的供给曲线组成,每个不同的供给曲线都与需求曲线有一个交点,即企业有多个均衡产量,供给曲线围绕着需求曲线做不断减幅的运动,直到企业的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因此,在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企业的供给曲线不再是一段曲线而是由多段不同的曲线所组成,从而形成了新经济的正反馈机制,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达到了规模效益。

图1 竞争性垄断市场的供需曲线

其次,从企业的生产成本及效益函数来分析企业的订价行为及产量确定(见图2)。在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企业目标同传统经济理论中一般市场企业主体并无二致,即都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大化利润。由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特点,再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很小,几乎为零,故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接近横轴的曲线,且企业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没有交点,即平均成本曲线一直处于边际成本的上方。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先递增后递减的曲线,主要是因为新经济企业产品的价格持续不断地下降引起的。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价格要大于平均成本但小于需求曲线所对应的价格。具体企业定价在哪一点,取决于许多综合的因素。在现实经济中,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已经收回所有成本,企业可以把价格定在平均成本处,为了保持和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甚至免费提供产品。

图2 竞争性垄断市场的企业行为(定价、产量)

三、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经济的借鉴

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理论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受微软一案的启发。该理论如果对中国经济来说还仅仅是一种预见的话,那么对美国来说就已是现实,不仅使美国经济走出了20世纪70~80年代经济长期不景气的阴影,经济呈现出长时间持续稳定的增长,低通胀与低失业率同时并存,财政赤字不断缩小,即“一高两低”现象,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明显弱化。虽然美国经济在2000年下半年出现了衰退的现象,各种经济指数出现降低的迹象,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01年上半年,但在“9·11事件”前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经过不断调整后已呈现出积极恢复的趋势,如果没有“9·11事件”的发生,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经济会在2002年上半年走出经济衰退区域。当然我们认为,新经济也会遵循“复苏、繁荣、衰退、危机”经济周期运行规律,但这种规律的作用会弱化。新经济中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了供需的良性运行。信息技术革命以新供给创造了新需求,又以新需求推动了新供给,推动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延长了经济扩张期,减小了经济波动幅度。

新经济需要新理论及相应的法律、政策与制度,政策也好,法律制度也罢,必须根植于全面的理论认识和现实基础才能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就微软反垄断案例,如果基于传统的经济理论(垄断一定会限制竞争)与垄断均衡模型来对待新经济中竞争性垄断市场中的企业而决定分拆微软,我们认为是不明智的,即使微软被分拆,则结果只会出现另外一个“微软”,当然美国应设立法律的反垄断法和制度来防止“微软”这样的大公司运用市场优势来进行或企图进行垄断行为及不正当竞争。目前美国政府最应该着手的是完善与发展传统的反垄断法且设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尽力达到既能防止“微软”等具有绝对垄断结构和市场份额的大企业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竞争,同时又不至于因此而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损害消费者。对于美国所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及相对应的竞争性垄断市场的形成,我们应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量。

在中国信息行业内已出现具有一定技术、资金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虽然还达不到“垄断”的地位,但已开始对主导技术创新及产品标准施加自己的影响。而对这些大企业来说,抢占市场,巩固已有市场地位和扩大市场份额,使自己在大企业间的竞争中继续保持不败,大多数企业家比任何人都明白技术领先的重要性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长远意义。这对我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中国政府目前最重要的反垄断对象应该是政府垄断、自然垄断等,而对由于技术创新所造成的垄断市场结构应给予适当保护,毕竟只有规模大的公司才更有可能进行创新。政府及科研机构应该为企业提供完备的信息和创新的方向,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因此,我国要想使科技创新后劲十足,要善于从美国新经济中汲取教益。首先,尽可能加大对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投入比例;其次,尽快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较为完备的、切实保护科技创新者利益的体系。从大力发展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我国应鼓励企业走兼并、合并、收购等扩张道路,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企业集团。

总之,新经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我国还处在信息产业的早期,中小企业尚无法承担信息建设的昂贵费用,这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受到限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尚没有完全地发挥其辐射作用,政府应给予企业相对宽松的环境,并给予一定的扶持,重视信息化工作建设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定会昂头挺进,新经济的世界舞台无疑属于新世纪、新经济的新中国。

标签:;  ;  ;  ;  ;  ;  ;  ;  ;  ;  ;  ;  

新经济条件下竞争垄断市场中的新古典主义分析--微软反垄断案引发的经济思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