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验在语言中的认知性论文_栾喆

论经验在语言中的认知性论文_栾喆

中央民族大学100081

摘 要

依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密切,相互依赖。人类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交际并认知世界,人类要认知周围的世界,探索未知的领域,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并将此映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经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经验会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本文将从经验对英汉语序的影响、经验使语言别有深意和经验对语言隐喻的影响这三大方面去论证。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经验;英汉语序;语言深意;语言的隐喻

引言

许国璋曾说:“像呼吸一样,语言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对它不以为奇,几乎无所感觉。”虽然我们对我们运用的语言不足为奇,但细细考量,我们所说的语言与我们的心理息息相关。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从某一立场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他把玻璃打破了”和“玻璃被他打破了”这两句话的前一句的观察角度是施事者的角度,后一句的观察角度成了受事者的角度,因此站在不同立场的说话者,会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两句话收到的效果也不相同,前一句强调动作,后一句强调结果。因此,对语言的分析离不开对人们认知的分析。

人们对语言的学习从零开始,语言的习得最开始依赖于直接感知。比如让小孩学习“凉”这个字,孩子知道了发音,但不知它的意思,这时可以给孩子一杯凉水让他触摸,告诉他这就是凉的,孩子通过由个人体验知道了“凉”字的意义。久而久之,通过直接感知和间接习得的内容,这些内容成为经验储存在大脑中,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经验会潜在地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理解,比如理解“我的心凉了”这句话,若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心脏怎么可能会变凉呢?但是借助儿时通过直接感知的“凉”意,就会很好理解这句话,这句话是掺杂了人的情感,表示心里的感受就像是触摸凉水时带给人的感觉一样。

一、经验对汉语、英语语序的影响

分别用汉语和英语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我们会发现句子的语序是不同的,我们来看几组例句:

1、我提前离开,让她很伤心。 It made her sad that I left early.

2、它用锤子敲钉子。 He hit the nail with a hammer.

3、他那件刚买的还未穿过的白衬衫。 His newly bought white shirt that he has never worn.【1】

通过以上三组对话对比显示,英语的修饰成分大多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而汉语恰恰相反。长句也是如此:“今天早上我快速地把昨天剩下的功课完成了。”用英语表达则是“I finished quickly the homework that was left yesterday this morning.”再比如汉语存现句“草地上有一个气球。”英语则是“There is a balloon above the grassland.”在一个句子中,修饰语是次要信息,被修饰语才是这句话的重要信息,因此,汉语与英语句子语序的不同与他们使用者经验的不同有关。英语使用者说话直接,追求高效,因此在说话时会将被修饰语也就是一句话中的重要部分放在前面先说,随后再加上修饰语,这样受话人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从“核心到边缘”,先理解信息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信息。而汉语使用者说话委婉含蓄,将修饰语放在句子的前面,先为要说的事情营造好语境,随后再说出重要信息,这样受话人对于信息的理解是先根据语境猜测句子的核心部分,句子前面修饰语设定的语境会影响受话人对核心信息的理解,也只有当整个句子完成时,句子全部的意思才清楚了。

汉语中,我们会说“他不仅聪明,而且很努力”。我们会将聪明放前,努力放后,努力会比聪明程度更高一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经验之中,聪明是先天的,而后天的努力是更重要的,天赋不是决定性因素,一个人是否成功与后天的努力相关。但在英语中天赋与努力不分先后,英语中评价一个聪明努力的人是“He is smart and he is hardworking.”中的“smart”与“hardworking”可以交换位置,这样的表达是因为西方人觉得天赋是人很重要的方面。

汉语、英语句子不同的语序无所谓谁好谁坏,它与民族习惯认知经验相关。

三、经验使语言富有深意

(一)句子中本无表示褒贬态度的词语,经验使其具有了或褒或贬的态度。

例如:“课堂上,老师在讲课,学生们在说话。”这句话中,没有明显的表示态度的词语,但是我们根据经验得知,上课老师在讲课时,学生是不允许说话的,因此老师讲课时学生说话,学生是会遭到批评的,因此这句话虽然没有表示态度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经验读出这句话所隐含的负面态度。再比如“听说你考上研究生了”这句话,这句话同样也没有表示明显态度的词语,但是我们解读出说话者对受话人的正面态度评价。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根据人们的经验,“研究生”意味着“高学历”,从古至今,高学历是人们所追求的,古代就有诗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人们的经验使这句本不含褒贬态度的句子蒙上了褒扬态度的面纱。

同样,有些字本为中性,但受人们经验的影响,具有了或褒或贬的意味。例如“上、下、前、后”四个字,本身为方位名词,不带有褒贬意味,但在人们的头脑中,“上、前”两字总是带有正面的态度倾向,而“下、后”总是带有负面的态度倾向。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长辈们总是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后退”,“要勇往直前,不能退缩”等等,由此在我们的经验中,我们认为向前是积极地,向后则是消极的。相应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古诗词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由此在我们的经验中,形成了“上”为积极,“下为消极”的观念,所以当我们听见“你在我心中高高在上。”这句话时,就会很自然地感受到这是对自己的褒扬,感受到隐含在其中的正面态度,这其实就是受到人们经验的影响。

(二)句子中含有贬义的词语,但句子却不含贬义的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我们听到这个句子——“我讨厌你”,听其本身句子含有消极态度,但是如果这个对话是一对情侣中的女生对男生所说的话时,句子中的贬义态度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在人们的经验中,爱情中的讨厌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厌恶,这只是女生以此来达到撒娇的目的,如果男生的认知中没有此经验,听见女生这样说时,他会生气,但是由于男生的头脑中在成长过程中有了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当他听时,并不会愤然离去。再比如,一位妈妈批评做错事的孩子——“你个小笨蛋”,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听说这句话,他会觉得“笨蛋”是个贬义词,妈妈不喜欢他才会这样说,他会伤心,但当妈妈告诉了他,她说这句话是因为,虽然孩子做错了事她很生气,但是又觉得他很可爱,不舍得责怪他,由此孩子的头脑中有了这句话的经验,等长辈再对他说此话时,他就不会伤心了。

(三)句子中含有褒义的词语,但句子却不含褒义的态度。

当我们看见“你棒。”这句话时,虽然句子中有“棒”这个带有正面态度倾向的字,但是我们却不觉得有夸奖之意,但如若是“你真棒。”这个句子,我们就会自然地感觉到赞美与褒奖之意。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经验中,肯定都有这样的情景,一个人对对方不服气,撇着嘴说“你棒”的样子,从此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了“你棒”并不意味着赞美,是表示不服气的印象,受此经验的影响,我们欣赏某人,想要夸赞对方时,会说“你真棒”,而不是“你棒”。

(四)经验使词语富有深意。

当我们看见“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我们知道红军不拿的并不只是“一针一线”,这“一针一线”代表了群众的一切财产,我们从经验中得知,红军纪律严明,及时缺食少穿,也不动群众的东西,所以受经验的支配,我们很容易读懂这句话字面之外的意思。再比如看到“花白胡子坐在墙角抽旱烟”这个句子,小孩子产生疑问:胡子怎么会抽烟呢?但大人会很容易得知,其实说的是一位老人在抽旱烟,因为人们头脑中已经有了“人年纪大了毛发会变白”的经验。

四、经验对语言隐喻的影响

当代西方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利的认知工具。”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能够被人们理解,是人们的经验在发生作用,因此思维与经验在语言的隐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经验对口语中隐喻的影响。

提到“孵化”,我们会想到小鸡破壳而出的样子,如今,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科技孵化基地”,有了“孵化”的经验,我们很容易理解“科技孵化基地”的意思,“孵化科技,让新的科技成果破壳而出”,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二)经验对文学语言隐喻的影响。

李煜词有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愁为抽象之物,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在这个句子中,愁为春水,将愁具象化了,那词人愁几许?我们根据经验,“一江春水”,春天江水消融,水量之大,我们由此可读出词人愁绪之深,所以经验,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经验使我们与古人对话的桥梁。

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因为在经验中,时间就和金钱一样,可以花费、可以浪费、可以节省、可以计划。所以当我们在表达“时间”这一抽象之物时,我们可以使用“金钱”的表达方式,例如“我的时间很宝贵,有话快说吧。”“别浪费时间了。”“他花了大量时间在这个项目上。”等等。

(三)经验对科技语言隐喻的影响。

缪勒说过“人类语言除非凭借隐喻就不可能表达抽象概念,科学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它离不开隐喻。”【3】因此,人类要认知周围的世界,探索未知的领域,就需要借助已知的概念,并将此映射到未知的领域,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所以在科学世界,描述与理解科学现象,我们必须借助语言的隐喻,在隐喻的背后,是人们的经验在发生作用。

例如在生物学界,生物学家将DNA分子描述为“spiral stairway”(螺旋体)或“zipper”(拉链),【4】如果直接说DNA分子的话,除了研究生物学的人,没有人知道DNA分子是什么样子,但借用螺旋体或拉链来表示DNA分子的话,因为人们的头脑中有螺旋体或拉链的形象,根据经验,人们就会很容易了解DNA分子的样子。

(四)经验对广告语言隐喻的影响。

广告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商业交流活动,语言作为人们交流活动中内涵丰富的符号系统之一,是广告的一个重要表达手段,广告语一般会采用修辞格的形式以增强其美感与说服力,而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经验会帮助他们对广告语的理解。

例如百事可乐公司根据商品投入国家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广告语,在中国的广告语是“百事可乐,冷饮之王。”而在美国的广告语则是“Taste that beats the other cold.”两则不同的广告语是与两种不同的民族习惯经验相关,中国讲求“以和为贵”,加之广告语受众面积大,不可能采取有直接挑战性和评判性的言语,而将其比喻成“王”在中国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中国是个有几千年封建君主统治的国家,在人们的经验中“王”就意味着最好的,至高无上的。在美国,人们追求平等,崇尚自由竞争,“beat”这个单词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由此看来,经验的不同影响人们对广告语的理解与认知。

五、总结

语言与认知密切相关,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直接感知或间接获得积累的经验,积淀下来,会潜意识地对人们运用理解语言起作用,没有经验的“帮助”,人们就不会很好地完成交际。民族间不同的习惯经验,会对民族的语言产生影响,汉语与英语不同语序正说明了这一点。经验会使语言别有深意,有时我们会通过经验体会到一句本不含有褒贬态度词语的句子所传达出的或褒或贬意味。语言中隐喻的手法也无时不刻地闪现着经验的“影子”,在理解口语、书面语中的隐喻时,我们要借助经验,即使是在严谨的科技文中,专家们也会依据经验为在显微镜下的分子寻找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相似品来表述。广告语也是根据受众习惯经验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广告语。可以这样说,语言为人们交际而服务,语言因人而存在,所以人的经验是影响语言使用、理解的无意识痕迹,我们应对其采取更多的关注,从而让语言更加灵活,更加贴切的为人们服务。

参 考 文 献

[1]毛海燕.英汉语序中的认知差异[J].学术交流,2003(11).

[2]李妍妮.论广告语言中隐喻的认知性[J].前沿,2010(14).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陈文萃.科学语言中隐喻认知功能[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论文作者:栾喆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论经验在语言中的认知性论文_栾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