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及流程论文_陈光其

浅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及流程论文_陈光其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自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对其如何开展进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阐述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关键、模式流程及显著效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选题;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为研究背景,在调查研究和分析中学会知识的学习、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问题的解决等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因而从根本上超越了学科界限,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以实践为核心的、不断通向未知领域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强调多学科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也强调融合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特别注重在此基础上的探索与研究。因此,在初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和研究价值。笔者自2003年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如何开展作了一定的探索与研究。

一、初中综合实践课的选题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虽然提供了“课题”,但切不可简单地将新教材中提供的课题作为全体学生的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合能力水平

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双基知识和能力的实际,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小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否则教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会出人意料地上不下去。比如《安全用电知多少》的活动,如果放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其中像串联、并联电路等很多知识教师费尽口舌也难以解释清楚,而放在八年级学生中开展就魅力无穷。学生通过这些小课题开展活动,激发了兴趣、带来了欢乐、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能力。

2.贴近实际生活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科学相关的问题,可开展探究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科学在人类进步、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比如这些年航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列,玩起来确实痛快,但有时也会令人头痛,像在放飞小橡筋动力飞机时,教师放飞得既高又美,而学生怎么也放飞不高,更不用说美了,教师这时可选定《探究小飞机放飞技巧》的活动课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自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良好习惯。

3.跨越学科界线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知识的生长点常出现在学科的交叉处和边缘;社会生活中涉及的问题,必然涉及到学科各部分间关系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可适当开发跨学科的实际问题,比如可以开展《剪纸创新大赛》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先画后刻,既利用了美术课所学的知识,又利用了劳技课所学的技能,这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对跨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而且可促使学生关注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新观点和新方法。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流程

对于初学者来说,大多可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按一定的条条框框去学去做,那么学起来或做起来就更为方便、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可以遵循一些可行有效的模式流程进行尝试研究的,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创设情境,选定课题

创设情景就是营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通常是教学的开场白,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适时地选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可以起到顺理成章、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开展《中学生出入网吧现象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可以与信息技术教师说好,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改成信息技术课,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我们适时地出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学生也会欣然接受,而且会开展得更有成效。

2.设计方案,人员分工

对于选定课题后方案的设计以及问题的解决,教师不要设置框框,不要作过多的讲解,给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意向的空间,应由学生在进行自行设计、集体讨论、教师指导下初步设计方案,从而自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初步方案设计好后,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每个同学分别从互联网、书刊杂志、专利文献中查阅他人的研究资料,自行制订一份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同时选出组长,统筹管理、协调和实施。每个小组都对每个课题内容进行了有计划探讨和研究。最后由组长对其作整体的进行规划和实施。

3.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实践操作就是学生利用教师传授的基本技能和小组设计的具体方案来完成活动的开展或问题的解决。这个环节在综合实践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其他环节都是围绕这个环节运作的,成果的多少直接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在此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可以在这个环节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师对学生不应有太多的约束。而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要求他们自行设法解决。这一环节是最能检验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环节,教师不能因学生勤学好问或是苦苦哀求而心慈手软,应大胆鼓励学生去探究,只要有所收获,几经周折也是值得的。

4.分析材料、撰写报告

在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后,小组同学应一起对记录的数据和材料进行深入讨论与分析,接着撰写活动报告,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要求不尽相同,但表述均应简洁明了、中心突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有时候似乎有某种感觉,但不会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做一回“催生婆”。引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意识地进行点拨。有时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是错误的,教师应帮助纠正。有时学生想得不全面,教师想到的,就应不厌其烦地加以引导,直到他们理解为止,此时的学生会对见识渊博的教师肃然起敬,对综合实践活动更充满兴趣,会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实际运用。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显著效果

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归纳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以下一些显著效果:

1.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掌握各种技术技巧,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从而培养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探索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了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围绕选定的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借助多种途径获取有效信息,收集有用材料,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使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4.学会了分享与合作精神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是活动的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可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人人进步;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可激发团队活力,强化合作意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活动所取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自觉有一些收获,故拟此文,与同行切蹉,定有不少不足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与指导。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四都学生实践学校 325600)

论文作者:陈光其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浅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选题及流程论文_陈光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