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论文_杨梅环

厦门市第二医院门诊部 361021

【摘 要】目的:分析门诊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到2016年8期间,我院的小儿门诊科室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102例,依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102例高热惊厥患儿具体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1例患儿,其中实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而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对患儿分别护理,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4.1%,护理满意度为92.1%,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为78.4%,护理满意度为74.5%,实验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门诊科室中,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对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能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对其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小儿门诊科室;高热惊厥患儿;护理干预

在儿科急症中,小儿高热惊厥作为常见疾病之一,具有一定的复发性,且发病因素和遗传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率时2%-8%,从某种程度上讲,小儿高热惊厥和神经系统、大脑皮质以及神经髓鞘没有健全发育存在关联[1]。当患儿大脑受外界刺激或者高热等因素的影响时,其神经细胞会随之呈现异常放电,从而出现惊厥。如果高热惊厥患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在持续、反复发作后,会对患儿脑部造成直接损害,造成患儿残疾,甚至对患儿生命带来直接威胁。基于此,本文对门诊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具体分析,详细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5年6月到2016年8期间,我院的小儿门诊科室共收治高热惊厥患儿102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儿依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具体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1例患儿。实验组:女患儿25例,男患儿26例,患儿年龄为5个月到6岁,平均年龄为(3.2±1.5)岁,平均体温为(38.7±0.1)℃,平均惊厥时间(3.04±1.34)分钟。对照组:女患儿23例,男患儿28例,患儿年龄为5个月到5岁,平均年龄为(2.7±1.3)岁,平均体温为(38.5±0.3)℃,平均惊厥时间(3.09±1.26)分钟。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在对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时,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具体护理包括:对患儿体征、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并向患儿家长给予健康教育等。而实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护理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环境护理和健康教育。患儿病房需要保持安静,防止对患儿造成一定刺激,同时保持空气流通,切忌直接吹风加重患儿病情[2]。对患儿家长传授高热惊厥知识信息,并对患儿各项体征进行仔细观察,可以适当采取集中治理与护理的方式,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外,还应对患儿家属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如减少患儿的移动,及时向患儿提供营养物质等。

第二,发作护理。当患儿发生惊厥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及时进行抢救,并在短时间对患儿抽搐进行控制,减少惊厥对患儿脑细胞造成的损害,具体处理为:保持患儿呼吸畅通,将头部偏向一侧,并通过压舌板对患儿上下齿间进行分离,避免咬破唇舌,同时对患儿的口和鼻腔内呕吐物、分泌物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患儿口和鼻腔的通畅,并对患儿给予吸痰护理等;进行给氧,保证氧流量得到适当提升。对患儿给予药物治疗时,应首选方便、毒性低于作用快的药物,且保证剂量的适宜,确保短时间内实现停止患儿惊厥目的[3]。

第三,心理护理。当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时,因为病情急、重,所以患儿家长极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此,相关护理人员应通过熟练和快速技术,对患儿给予及时抢救,在保证得到患儿信任的同时,尽可能改善患儿家长负面情绪。

第四,高热护理。当患儿出现高热现象时,需要对其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降温方式,并对患儿体征、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

1.3 观察标准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且各项指标已经恢复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改善,并且发热逐渐减轻,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无任何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现象[4]。对患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具体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其中总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

2 结果

2.1 分析患儿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4.1%,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为78.4%,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主要是由患儿体温突然升高所导致,促使患儿神经细胞呈现异常放电,从而出现惊厥,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以补液或降温等治疗方法为主[5]。如果患儿发病后,未对其进行及时救治和处理,极易造成患者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不利于预后干预,甚至危害患儿的大脑功能正常发育,进而引发脑疝等。如果患儿存在癫痫史或者高热惊厥等病史时,需要对患儿给予高度关注,并对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因此,在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治疗时,不仅应该对其进行针对治疗,而且还应合理应用护理干预,确保患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临床治疗时,除了常规临床治疗外,对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总有效率达到94.1%,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门诊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相对比较理想,通过环境护理和健康教育、发作护理、心理护理、高热护理等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儿早日康复,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从而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对其不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星.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5):13-14.

[2]刘新庆.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1):166-167.

[3]鞠淑美.小儿高热惊厥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76-277.

[4]张永梅.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17):71-72.

[5]冯汉兰,温永珍,陈小红.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71-72.

论文作者:杨梅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门诊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论文_杨梅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