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分析论文_刘志雄1,黄辉2,王诚3

2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分析论文_刘志雄1,黄辉2,王诚3

刘志雄1 黄辉2 王诚3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急救中心 湖南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和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60例经院前急救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同期收治的自行来院的10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5d的随访,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10.38%)和死亡率(18.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22.0%)和死亡率(37.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病情恶化率;死亡率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科临床上的一种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及致死率高等特点[1]。该疾病在院外急救中比较常见,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往往很容易出现病情恶化或中枢性呼吸抑制症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因此,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院前急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60例经院前急救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60例经院前急救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115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8.6±7.7岁;出血部位:脑部204例,蛛网膜下腔56例。另选我院同期收治的自行来院的10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38~84岁,平均年龄60.3±8.4岁;出血部位:脑部81例,蛛网膜下腔19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明确诊断为颅内出血,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均属于自行来院(包括家属或朋友送至医院),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7~131min,平均67.2±14.3min。对其中26例没有昏迷的患者给予降压药进行处理,剩余74例患者均未采取其它急救措施进行处理。

1.2.2 研究组患者均采用院前急救措施进行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院前处理:急救车离院出车后,医护人员应立即通过电话通知患者家属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如使患者就地保持平卧位,尽量避免晃动患者的头部,维持固定的体位,适当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性,当患者发生呕吐症状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3]。同时,如患者家中备有氧气可给予吸氧。②抢救处理:急救车应在15min内赶往现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条件迅速进行处理。注意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对于戴有假牙的患者应立即将其除去,对具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应采用吸痰方式清除呕吐物[4];维持患者于固定的体位,已经昏迷的患者应取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向一侧偏向;给予患者吸氧时应采用低流量给氧;给予患者构建静脉通道后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并取各自肌肉注射和静脉推注止血针1kU;适当控制患者的血压,使患者的舒张压降低至≥100mmHg,对于没有昏迷的患者应给予心痛定20mg,碾粉置于患者舌下溶化含服,而对于昏迷患者应给予利血平1mg肌肉注射,且给予速尿20~40mg快速静滴[5];对于具有严重烦躁情绪的患者,若没有缺氧状态则应给予安定5~10mg肌肉注射;使患者的颅内压尽快降低,可以通过给予地塞米松20mg+20%甘露醇250ml输注进行处理,对于具有呼吸不平稳情况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呼吸气囊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强化护理: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瞳孔、脉搏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搬运患者时需注意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保持动作的轻柔,可适当将患者的头部抬高,下楼梯时应使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注意不可采用搂抱或肩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搬运[6]。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5d的随访,观察和比较患者的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其中病情恶化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显著恶化,且经CT检查显示出血量增加或出现新的出血。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比较对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使用率(%)表示,若(P<0.05)则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10.38%)和死亡率(18.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22.0%)和死亡率(37.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比较

组别 n 情恶化率(%)死亡率(%)

对照组26022.00(22/100)37.00(37/100)

研究组10010.38(27/260)18.46(48/260)

X24.97758.5759

P0.02570.0034

3.讨论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急诊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三高一慢”(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康复慢)等特点,给予该疾病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方式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完善的急救硬件是保证院前急救质量的基础,包括急救车、急诊担架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急救人员等。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260例患者在拨打急救电话后很快得到了急救医师的指导,并且急救车在15min内就赶到了现场,从而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效果。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窒息是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高度危险因素,该疾病患者在发病时患者容易昏迷,往往会由于舌根下坠或呕吐物堵塞等因素造成窒息,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开放气道、吸痰和吸氧等处理,从而明显降低窒息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7]。同时,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活动性出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必要搬运,搬运时应保持患者为一个固定的体位,昏迷患者可保持为平卧位,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注意合理保护患者的头部,保持动作的轻柔,适当抬高头部,从而尽量减少搬运对患者的影响[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10.38%)和死亡率(18.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22.0%)和死亡率(37.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韩蓉.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4,21(15):545-545.

[2]董艳红.探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7):131-131.

[3]张辉芳.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4,34(19):79-80.

[4]张朝领.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7(4):203-206.

[5]张志远.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心电图异常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28-229.

[6]滕玲红,王艳芬,俞明娜等.整体护理在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7-28.

[7]余夏发.出血性脑血管病128例急诊抢救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12):40-41.

[8]龙成科.出血性脑血管病76例急诊抢救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7(14):78-79.

论文作者:刘志雄1,黄辉2,王诚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26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分析论文_刘志雄1,黄辉2,王诚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