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石油化工_石油论文

新加坡的石化工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石化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展概览

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新加坡便陆续出现有一些石化材料、涂料、医药制品、塑料制品等石化工业企业。70年代中期也已经有一些甲醛溶液、烷基树脂、涂料用树脂、酚醛、甲醛树脂、聚脂树脂、盐化乙烯树脂等化工工厂投产,但这些工厂的生产规模都很小,而且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

1971年新加坡计划在阿逸美宝岛建立石化工业中心,要求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协助进行投资前的可行性调查,但由于1973年底出现了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这一计划被搁置下来,直到1977年才又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1977年8月新加坡设立了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of Singapore,缩写PCS),负责实施此项计划。1979年又出现了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国际市场的石化产品要求萎缩,但此项计划却由于已付诸实施而未再被搁浅。除1977年设立了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之外,在1980年到1982年期间,又先后设立了菲立普斯新加坡石化公司(Phillips Petroleum Singapore Corporation,缩写PPSC)、新加坡聚烯烃石化公司(The Polyolefin Company of Singapore,缩写TPC)、登卡新加坡石化公司(DenkaSingapore Petrochemical Ltd,缩写DSPL)、新加坡乙二醇石化公司(Ethylene Glycols Singapore Petrochemical Ltd,缩写EGS);这五家石化公司的石化工厂分别于1984年与1985年投产。1985年新加坡又设立了新加坡乙氧基石化公司(Ethoxylates Manufacturing Petrochemical Ltd,缩写EMPL),1986年设立了蒂特拉新加坡石化公司(Tetra Chemical Singapore Petrochemical Ltd,缩写TCS),这两家石化公司的石化工厂也于1987年投产。1989年设立了库里哈新加坡石化公司(Kureha Chemical Corposation of singapore,缩写KCS),该公司的石化工厂于1990年投产。

新加坡的上述八家石化公司基本上均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投入生产的,可以说,新加坡的石化工业是发展得比较晚的,但由于1985年以后石化制品世界市场需求迅速恢复并扩大,以及1991年海湾危机以后亚太地区对石化材料需求迅速扩大、中东地区石化工厂减少,新加坡的石化工业发展很快,目前新加坡的石化材料工业部门已经取代了造船与修船工业部门,成为新加坡的第三位支柱制造工业部门。

第一表 新加坡石化工业企业的概况 (单位:千吨/年)

资料来源:1993年东亚石油化学工业会议。

第二表 新加坡石化公司的主要产品产量的增长趋势 (单位:千吨/年)

注:(1)1984年的产量数字系指从3月到12月的产量数字。

资料来源:(1)1984年-1988年的产量数字份根据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所公布的数字。

(2)1989年-1992年产量数字转引自日本《化学经济》、1993年1月号、1993年8月号。

二、资本结构

与其他制造工业部门一样,新加坡的石化工业部门也是主要依靠外资投资发展起来的。这首先是由新加坡政府的工业发展政策所决定的,新加坡自1959年成立自治部之后便积极推行工业化计划,1959-67年期间为着重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1968-79年期间为着重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进入80年代以后,新加坡的工业化政策转向着重发展技术集约型工业。无论在哪一个工业化发展战略时期,新加坡政府的基本政策都是由政府提供生产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与税收、信贷等经济优惠、鼓励民间资本(特别是外资)投资发展制造工业。为此,在新加坡制造工业部门的资本结构中,一直是由民间资本、特别是外国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的。外资在新加坡制造工业部门资本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1965年的50%左右提高到1980年的75%左右,1990年的89%、1992年的80%。1965-80年发展面间出口工业化时期的三大支柱工业部门(电子与电气机器工业、炼油工业、造船工业)都是由外资企业的投资带动发展起来的。进入80年代以后的发展技术集约型工业化时期,新的支柱工业部门(石化材料工业部门)同样也是由外资企业的投资带动发展起来的。

第三表 新加坡石化公司的资本结构

资料来源:(1)林俊昭编,《新加坡的工业化:亚洲服务中心》、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1990年10月版。

(2)广东石化厅编:《东南亚石化市场研究》,1994年3月号,第28页。

就新加坡石化工业部门的资本结构看,1977年设立的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便是由新加坡资本(由新加坡政府、新加坡开发银行、淡马锡控股公司组成)和日本新加坡石化公司(由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住友化学公司与另三十五家日本民间公司组成)各投资50%设立的。而新加坡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如新加坡开发银行、淡马锡控股公司)在其他石化公司所占的资本股份比重就很小了。此外,在80年代以后的新加坡企业民营化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在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新加坡聚烯烃石化公司、新加坡乙二醇石化公司、菲立普斯新加坡石化公司、登卡新加坡石化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便已陆续地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外资公司了。例如,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已经买得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的全部股份,并取得了新加坡有关机构在新加坡聚烯烃石化公司、新加坡乙二醇石化公司的全部股份。这样一来,英荷壳牌石油公司便已取得了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的30%股份以及新加坡聚烯烃石化公司的30%股份,并在新加坡乙二醇石化公司占有70%的股份(包括了当初的认股部分)。此外,新加坡政府的有关机构在菲立普斯新加坡石化公司所持有的股份也以六比一的比率分别卖给菲立普斯石油公司和日本住友化学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在登卡新加坡石化公司所持有的股份(20%)已转让给日本电气化学工业公司,现在日本电气化学工业公司已持有了登卡新加坡石化公司的全部股份。

为此,新加坡的石化工业部门的资本结构便基本上由外资公司占居主导地位了。

三、石化工业企业结构

在新加坡的石化公司当中,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是石化工业部门中的上游工业部门,生产乙烯与丙烯,而其他七家石化公司则为石化工业部门的下游工业部门,生产石化的衍生石化材料:低浓度聚乙烯、聚丙烯、高浓度聚乙烯、乙二醇、聚氯乙烯、乙炔炭等石化材料。

新加坡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结构的核心是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上游工业部门),其主要职能是为其下游工业部门提供优质的石化材料(乙烯、丙烯、乙炔、丁乙烯)和用水、蒸气、压缩空气等设施,其下游工业部门企业则利用这些石化材料生产高质量的石化产品提供给东南亚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顾客;此外,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也生产苯、甲苯与二甲苯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及其他地区。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也为其下游工业部门企业提供码头、泊位、栈桥、渡口以及安全设施与防火设施,以保证它们能够进行有效与安全的生产操作;总之,该公司也为其下游工业部门企业的有效生产提供所需要的后援服务活动。

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的石化工厂的原料(石脑油、液化石油气)是由新加坡炼油公司及由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埃索石油公司设在新加坡的炼油厂提供的。

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的乙烯工厂及其有关设备拥有最新的技术:(1)拥有能充分利用石脑油、液化石油气与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原料的工程设计方案与设备;(2)配置最新的节能设施;(3)为管理层提供最有效率与十分及时的管理信息的完全电脑化设备。(4)每一个生产程序均装置有先进的质量检测仪器,以保证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易。

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还拥有一个多功能的储罐区,可以储存与输送各种石化材料与石化产品;并拥有一系列配套的泊位与滑台,可供快速装卸与运送各种固体的、液化的与气体的石化材料、石化产品。

新加坡石化工业联合企业及其所有工厂均按最新的国际标准安装有最先进的安全系统,如自动化刹车装置和定位漏气测探器。此外,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还拥有保证新加坡石化工业联合企业安全生产的严格管理制度,也拥有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处理固体、液化与气体废物的设施和工厂。

新加坡石化工业企业的石化材料与石化产品小部分供应新加坡国内市场,大部分供出口,其衍生石化材料主要出口到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而苯类等基础化学材料则大部分出口到日本与美国。以新加坡聚烯烃石化公司的石化产品的出口方向比重看,虽然各年有所差别,但大致为:出口到东盟地区与香港的占60%、中国占20%、内需占5%、其他地区占15%。

四、在东南亚地区石化工业中的地位

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最早发展石化工业,从1977年新加坡设立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算起,迄今已有18年的历史,即使从其石化工厂投产时算起迄今也已有10年历史;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则都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石化工业的。为此,新加坡的石化工业在东南亚地区石化工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就石化工业部门在整个制造工业部门的增加价值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看,新加坡占11.8%、印度尼西亚占10.2%、泰国占9.6%、马来西亚占8.6%、菲律宾占7%、文莱占5.2%。新加坡的人口在东南亚地区各国中是最少的,而且没有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但它的石化工业生产能力都是最高的。

此外,从石化工业发展的前景看,新加坡也处于最为优越的地位。

东南亚地区持有良好的石化工业发展前景,这是由于:(1)亚洲地区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5-6%,比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高1.5倍,这种增长趋势将会持续到下一个世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潜能将是促进亚洲地区、东南亚地区石化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印度支那地区和平局势稳定之后,越南、老挝、柬浦寨与缅甸也出现了经济恢复与增长趋势。(3)东南亚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3亿多人口)。(4)该地区的经济条件与居民生活条件正在不断趋于改善。(5)这个地区的人均石化产品消费量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以1991年的人均塑料产品消费量看,印尼只有3公斤、泰国12公斤,而美国则高过70公斤、日本50公斤;为此,东南亚地区还拥有发展石化工业的巨大潜在市场。

在东南亚地区中,新加坡的石化工业又拥有最优越的发展条件:(1)它拥有最强大的炼油能力;(2)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港口与港口设施、具有发展石化产品国际贸易的良好条件;(3)不少世界大石油公司已在新加坡设有区域性营业总部与国际石油贸易中心;(4)拥有较完备的生产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较强大的科技与技术力量、较发达的电讯通设、设施、较发达的金融体制。为此,在今后东南亚地区石化工业的发展前景中,新加坡国家同样占居着最为优越的地位。

第四表 东盟国家石化工业生产能力的比较(1992年)

资料来源:英国,《亚太石化工业》,1993年2月号。

五、发展计划

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半期,亚洲地区主要依靠进口石化产品以满足该地区不断强劲增长的石化产品需求;80年代末期,该地区约吸收了世界石化产品出口量的一半,年进口量达41.7万吨。加上该地区的迅速经济增长,该地区各国(与地区)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石化工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据估计,亚洲地区在90年代仍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石化产品需求量预计也将年增长4-9%。在这样的形势下,东南亚各国均纷纷在90年代初提出了发展石化工业的工程建设计划。

第五表 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石化工业发展计划

资料来源:新加坡《亚洲石油》杂志社的经济报告书,转引自新加坡,《亚洲石油》月刊,1993年10月号,第23页。

目前,新加坡正在着手进行第二期扩大石化工业生产能力的建设计划,该计划预计在1996年完成扩建目标,并投入生产。该计划准备增设扩大以下主要石化产品生产能力的设备:乙烯扩大年产40万吨、高浓度聚乙烯扩大年产18.5万吨,聚丙烯扩大年产12万吨、苯乙烯单体扩大年产32万吨、氧化丙烯扩大年产14万吨。

为了进一步促进石化工业的发展,新加坡目前正在实施建设化工岛计划,准备将本岛以南的几个岛屿进行填海、架桥加以合并,使之成为一个庞大的化工岛,称为裕廊岛。这些岛屿为:北塞岛、亚逸美宝岛、猛里茂岛、西拉雅岛、沙克拉岛、亚逸茶碗岛。目前已经有新加坡炼油公司、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美孚石油公司、莫尔比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其中的四个岛投资设厂。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采取了以下一些促进石化工业发展的措施:

(1)努力建立世界第三大国际石油贸易中心

在加强其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的同时,新加坡政府又积极采取措施,将新加坡建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贸易中心;为此新加坡政府鼓励跨国石油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国际石油贸易服务中心,并为它们提供各种税收优惠。到1993年11月底为止,各跨国公司已在新加坡设立有49家国际石油交易服务中心。德国的巴登苯胺烧碱公司、英国帝国化工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的杜邦石油公司与通用塑料公司等著名跨国公司均已在新加坡设立国际石油交易服务中心。

(2)积极鼓励石化公司扩大生产投资

新加坡政府为石化工业部门的外资投资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为此,新加坡各石化公司均在进行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准备。1992年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已经完成了一项可行性研究,准备将其生产能力扩大一倍,其它的七家属于下游石化工业部门的公司也正相应地进行扩大生产能力计划的可行性研究。

(3)推动东盟区域内石化工业的区域合作

最近新加坡政府已和印尼政府签订了经济合作协定,合作开发印尼廖内省的大卡里门岛,发展炼油工业、石化工业及石油产品存储。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也正在力求实现石化产品的出口市场多元化。为此,新加坡政府已将它在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新加坡聚烯烃石化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英荷壳牌石油公司以促进欧洲市场的开拓,以便预防东南亚地区与东亚地区各国(与地区)实施石化产品国产化所可能导致对新加坡石化产品出口市场的威胁。

根据日本《化学经济》杂志的预测数字,新加坡以经过第二期扩大石化工业生产能力建设计划之后,其石化产品生产能力将会提高一倍。

90年代,新加坡的石化工业预计仍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并将会对新加坡的产业结构深化与升级、对促进新加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第六表 新加坡主要石化产品生产能力预测 (单位:千吨/年)

资料来源:日本《化学经济》,1993年8月号,第86页。

标签:;  ;  ;  ;  

新加坡石油化工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