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论文_陈君,曾颖静

谈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论文_陈君,曾颖静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0

摘要:土路基是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承受由路面传递的荷载,土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等,因此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尤其是控制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对减少路基病害的发生,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沉降

1概述

武汉湖泊、鱼塘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道路从湖、塘里穿过,这样的道路大部分都是高填方,如陶家岭一路西延线道排工程横穿鱼塘处填方有6米高和山坡挖方有2米,这样的基础处理不好会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对道路的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高填方路基的主要病害有:整体或局部沉降、纵横向开裂、滑坍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土路基没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要求土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才能为路面提供坚实的基础。这里主要谈如何控制高填方的施工质量,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埋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方法

沉降分地基沉降和路基填土本身沉降,地基沉降与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即地基单位面积受力)有关,地质条件越好、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路基沉降越大。路基填土本身沉降与土质、施工工艺、填筑高度有关,土质好、施工工艺得当、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低;反之则路基沉降越大。二者观测的目标和方法都不一样下面将分别说明。

2.1地基沉降观测点埋设

地基沉降观测点可以这样布设,在清除路基淤泥、清表碾压密实后在不影响后期管线、构筑物施工的路基中间浇筑C30砼50㎝×50㎝×20㎝的方块再插入ф2~6㎝的钢管,根据观测方便和填土高度要求采用逐节加高,加高可采用焊接和螺丝接高,每节长可在2~3米根据需要选择。每节在接前和接后都要进行测量标高来计算搭接高度,在回填土时要注意保护,防止填土时被土挤歪和施工机械碰撞,可在钢管上绑上彩旗或贴反光膜作为警示标志,沉降点周围回填土分层厚度要小些以保证冲击夯能夯实。

2.2路基填土本身沉降点布置

路基填土本身沉降观测在填土完成后或停止施工期间布置沉降点,其点布置在碾压密实的路基中间和旁边,每隔20~30m设一排,布置方法一:用经防腐蚀处理的木桩打入土20㎝以下,露出地面不能超过10㎝,在观测点周围用砼保护好以防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方法二:挖一个20㎝×20㎝×20㎝的坑然后浇筑砼,砼面与路基面平齐并刻上码子与各点区分开,点旁边插上彩旗方便寻找和起警示作用。

2.3水准点布设

为了准确方便地对沉降点进行观测可以在沉降点周围设置水准点,水准点至少要布设3个以上组成导线可以进行校核复测。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复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在布设水准点时要考虑下列因素:1、水准点要尽量与沉降观测点接近和通视,以保证观测的精度;2、水准点要尽量布设在路基以外少干扰的位置,以防止压路机振动的影响和人为的破坏;3、水准点可以布设在坚硬的岩石上也可以在坚硬的黄土上打桩并用砼保护好。

2.4沉降点观测

对于地基沉降施工期间要求在每次沉降管接长前后、每填土1米高或间隔10天观测一次,地基和填土路基本身沉降在停工或完工后可以一个月观测一次。沉降观测是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扶尺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成果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将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的精度。在观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用视距法测量(上丝减下丝乘以100为尺到仪器的距离),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米,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3、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把水准尺。

2.5沉降观测分析

观测路基本身沉降量减去地基沉降量才是路基本身沉降量,对二者分别绘制沉降量时间坐标曲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基沉降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速度较快,竣工后地基沉降相对较缓慢。填土路基本身沉降量在填土完成后观测,其值与路基填筑高度成正比,在前期其值较小,在雨水作用下会加快其沉降,经过半年放置后才趋于稳定。陶家岭一路西延线经过3个月观测沉降量有5㎝。也只有在路基沉降很小和稳定后才能进行路面结构施工才能避免路面坍陷、路面开裂现象。

3.填筑施工

3.1原地面处理

原地面为耕地、荒地时,应先清除树根、杂草、垃圾、腐植土,再整平压实后才能进行土方填筑;有坟坑、文物的要妥善处理;路基穿过湿地、鱼塘、水沟时应先把积水抽干把淤泥清理干净。在路基外做好排水措施把雨水排出路基防止外水进入淹泡路基。在陶家岭一路西延线的藕塘清淤后晾过一二天干燥后让压路机上去碾压无明显轮迹、回弹后才容许填土,鱼塘清淤后地基较差承受不了压路机采用毛碴处理。路南边是山北边是鱼塘路基填起来后南边的水就没有走向会积成塘淹泡路基,为了让路南边水排过去在南边沿着路基挖一条纵向排水沟并在路基下横向用级配碎石填了几条1米宽排水盲沟。

3.2填土土质要求

3.2.1土质控制

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冻土、泥炭土及含生活垃圾、树根的土,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要经过晾晒或呛炭后才能填筑。粒径大于10㎝的土块要打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土不能用于路基填筑。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累计总厚不宜小于0.5m.当填料发生变化时,或同一种填料填筑超过2000m3时,都要取样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以便指导路基的压实施工。

3.2.2含水量对路基的影响

含水量是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它是影响压实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含水量过大或偏低时压实效果较差。土的含水量可以通过酒精燃烧法来测定,也可以通过观测手捏法来判断即观测土结块多、粘在一起是含水量过高用手捏成团丢在地上不会被打散,这种情况可以翻晒或呛炭处理;土像砂一样松散且不能用手捏成泥团是含水量偏低可提前一天进行洒水浸湿,第二天开始碾压。必须严格检测用作填料土的含水量,只有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内才允许进行碾压。控制好填料的含水量是保证路基的强度和水稳定性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而且能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3.3分层填筑、碾压

为了减少沉降和路基能充分的压实应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也不应小于8cm避免碾压时出现起皮现象。填筑可用推土机根据测设的标高进行推土找平,跟踪挖孔和用水准仪观测综合控制填筑厚度和标高。

为了保证路堤边缘的压实度,避免土体松散,造成雨后滑坍,要求路基宽度比设计宽出50cm,以保证全宽路基的压实度,在每填一层土都要放一次边线,边线不够的位置要马上补填免得一次少点一次少点越来越窄。如果窄了加宽跟回填路基时地面坡度大于1:5时一样开挖台阶,台阶向内坡度为2%宽度不小于1m,并进行夯实。在地质条件较差路段,在台阶部位增设铺筑土工格栅的能让两边能更好的连成一个整体。

碾压机械要选择16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和21T的铁三轮压路机,碾压时一定要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1/3轮宽、前后相邻段之间纵向重叠2m以上等原则进行,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出现起皮要及时铲除;翻浆、反弹要挖出来翻晒处理;压不拢洒水湿润。检查井周围、雨水口周围、沉降观测点周围压路机不能碾压要用小型机具夯实,夯击面积应重叠1/3~1/4。

3.4每层检测要求

加强路基检测工作是减少路基沉降的有效措施,为保证压实效果必须采取跟踪检测、复测、捡检三个等级进行,每层碾压后做密实度检测,检测方法有环刀法每1000㎡取一组、灌砂法、灌水法每1000㎡取一点。路床顶面下0~80㎝压实度为≥95%,>80~150㎝压实度为≥93%,>150㎝压实度为≥90%,只有压实度达到100%合格后,才允许填筑下一层,否则需采取措施加强碾压直至合格。每填筑二米高做一次弯沉试验,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

当土质发生变化时,及同一种土填筑≥2000m3后,必须重新做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灌砂法所用的标准砂也必须经常标定,以保证压实度检测的准确可靠性,在灌砂法的操作工艺上,取土样的底面位置必须为每一压实层底部,以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有效。只有层层控制填土的压实度,才能保证整个深度范围内的压实质量。

4.结束语

高填方土路基完成后沉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直接进行路面结构施工将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破坏路面的使用寿命,要等八个月至一年沉降才逐渐趋于稳定,在雨水作用下会加快沉降,在新区很多位置高填方都是采取堆载预压加速沉降,此方法是快但成本比较高在对进度不赶的情况下可以等自然沉降。根据每个月的沉降数据来判断路基的沉降情况,沉降稳定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这样才能避免沉降而带来的质量病害。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2]《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为业出版社,丁士昭、商丽萍.

[3]《路基路面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贵春.

论文作者:陈君,曾颖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8

标签:;  ;  ;  ;  ;  ;  ;  ;  

谈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论文_陈君,曾颖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