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和信息社会_情报学论文

书籍、信息和信息社会_情报学论文

图书、情报与信息化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社会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摘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图书、情报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强烈的冲击。本文分析了图书、情报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应有地位,从图书、情报自身优势出发,深入探讨了以主人翁姿态加入信息化社会的途经和方法。

关键词 图书馆 信息社会

分类号 G202 G250

在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今天,作为在信息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图书、情报人员应为信息化社会贡献点什么?如何将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成为图书、情报界面对的重要问题。

1 信息社会与“信息高速公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深入,信息的内容不断扩展,可供信息的数量不断增长,加上经济发展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引起了人类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广泛增长。为了解决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产业快速形成和发展。

近20年来,信息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增长。有统计资料表明,90年代初美国信息产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水平和信息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均超过50%。据估计,到2000年,这个比例将达90%。人们将这种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取得支配地位的社会称作信息化社会。

信息及其需求量的巨增,要求传递信息的通道扩大容量,以解决信息传递的拥挤状况。为此,以美国为首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席卷全球。

在发达国家纷纷建设自己“信息高速公路”之时,国内科技界还在争论我国是否需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问题。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应该而且必须建设。理由是在信息传递问题上应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与国际接轨。这些人主张信息传递干线必须由国内专家自行设计完成,而不能依靠别国帮助建设,以免受国内信息传递受外国控制,造成国内保密信息受到影响。

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学者,认为对待“信息高速公路”应该冷静从事,甚至发出“应该给信息高速公路降温”的呼喊。不主张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者的理由是:在我国信息产品数量较少的情形下,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无疑是一种浪费。就好象在一个汽车拥有量很少的国家,本身普通公路上跑的车都很少,不存在拥挤。在这样的地区建设高速公路,会因高速公路上没有汽车行驶而造成极大浪费。

在当今信息化成为世界发展主流的今天,怀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是不合适的。信息高速公路与汽车高速公路有其本质的区别。汽车无论在其行驶的速度上还是距离上都与信息的传输不同。信息的传输范围是全球性的,而且信息本身是一种供人类共享的资源。很难想象从远处获取一条信息需要花费数十分钟的状况能够令人接受。目前,国内虽然信息产品较少,但国外可用信息产品相当丰富,我们需要共享这些信息资源。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各种信息资源,这就存在信息传输通道问题。据此,尽管国内信息产品不足以花费大量投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解决国内的信息传递问题,但从全球性信息资源利用而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需要的。

虽然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尚未启动,但我们高兴地看到与之相关的基础工作已经起步。“金桥”、“金卡”、“金关”、“金穗”、“金卫”等信息网络计划已经开始进行,这将为将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奠定基础。

“金桥”工程是国内公用信息传输线路,是图书、情报资源实现共享的数据通信网络。这项工程的完成,将为图书、情报部门信息产品的流通提供物质保障。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宽带高速传输通道和通信平台等技术问题得以良好地解决。光纤电缆与ATM (异步传输)模式的结合实现了宽带高速信息传输要求。先进的接口技术(尤其是TOP/IP协议的实施),使得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及其与通讯网的连接得以顺利解决。多媒体和数据压缩技术的应用使得声象的数字传输得以实现。

目前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可以说,只要有足够经费的投入,架设我国“信息高速公路”指日可待。然而当前最严峻而又迫切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在短期内快速将全社会可用的信息资源转变成电子信息产品,并将之投入“信息高速公路”上运行。这对我们信息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尽快设计、开发、加工出更多的电子信息产品投入市场,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

2 图书、情报部门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信息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看出图书情报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谈到信息科学,人们总会追溯到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成就,这与人们谈到情报学必然提到图书馆学的情形一样,不管人们是否把图书馆学、情报学作为信息科学的起点和萌芽,但事实上无论信息科学所涉及的理论还是方法,都蕴藏着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信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信息及其交流问题。图书馆学、情报学重点研究对象是文献信息及其交流。在研究信息交流问题上,两者都将重点放在解决信息交流的障碍问题,即创造一种环境,使信息交流和传递达到最佳状态。可以说,信息交流及信息最小交流障碍理论是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共同理论。考其历史,不难看出,这一理论的创立是图书馆界所为。信息的有序化是信息科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图书情报的整序法则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的重要方法。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这一经典方法是信息科学信息有序化的前提和基础。由此,我们认为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方法则是信息科学的基本方法。

在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图书馆、情报机构负责的文献信息是社会信息的重要内容。图书、报刊、音像、政府文件、个人档案等都是文献信息,它们占整个社会信息的比重很大。与其它信息资源相比,图书情报资源内容更加丰富、数量更加庞大。有调查资料表明,文献信息需求占了整个社会信息需求的80%。

图书、情报是信息社会中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是指信息的生产、收集、传递、加工处理、服务以及为上述信息活动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部门的集合。美国总统克林顿、戈尔每次谈到“信息高速公路”时都要说到图书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情报机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如上所述,图书、情报在信息化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之时,我们图书、情报界的境况如何呢?在现实社会中起了多大作用呢?近几年来,我们图书、情报界逐步陷入困境。美国自80年代以来约有10多所图书情报学院相继关闭;世界各国各大小图书、情报机构面临严重经费不足、人员流失。在信息产业中,图书、情报产业的产值所占比例亦很微小。从这里,我们看到,图书、情报在信息化社会中地位显赫,但其所扮演的作用却与自己的身份不符。难怪人们在大谈信息科学、信息产业、信息社会之时,从不强调图书情报,似乎图书情报是信息社会遗忘的角落。1993年11月9~11 日在北京召开的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竟没有图书情报人士参加,会上也只是在信息产业范围问题上轻描淡写地提到图书馆、情报工作。

面对上述状况,我们图书情报人员应该怎么办?我们认为仅仅靠政府发文件提高自身的地位,等待国家给我们大量投入是不现实的,也绝不可能。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力量,主动适应现实社会,解放思想,创造条件,努力工作,扭转目前状况。

3 从现在做起,参与竞争,迎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3.1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科学

电子计算机、通讯事业的发展为信息科学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技术准备。但这些学科又占领了信息科学这一科学领域。一时期信息科学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了图书馆学、情报学与信息科学的关系。无论是从信息科学的概念还是对信息产业的描述,我们都明显看到信息科学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质的升华。但是,长期以来,图书情报科学家总舍不得从自己应用科学的圈子里跳出来,建立自己更完美的学科体系。在信息科学已被其他学科发展和使用的今天,我们图书情报科学工作者再也不能沉默了,必须主动从在自己学科的胡同里走出来,将应当属于自己的学科阵地从别人手中争回来。

我们希望图书、情报科学专家、学者,摆脱学科内那些不必争论的几个名词解释的困扰,站在学科建设高度,发展自己学科体系。我们认为,关于一个机构的具体名称,不要随意随理论界的讨论而改来改去,原有学科体系也毋须变来变去。作为理论工作者是否可以摆脱这些问题纠缠,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将被社会误解的信息科学争回来,名正言顺地向世人宣布,信息科学是我们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一切与研究信息运动有关的学科的共同科学。作为信息科学应用科学之一的图书馆学是其他学科的创始学科。我们信息科学研究者应该站在新的起点,深层次地研究信息运动的共同理论。

3.2 生产电子信息产品,占领信息市场

计算机和通信科学为信息活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基础。图书情报部门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出更多的电子信息产品并将之投入到信息网络之中供人类使用,成为必然要求。

目前图书、情报机构的现状,使图书情报机构生产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可能。图书、情报机构的经费不足造成文献资源的严重不足,文献有效收藏大幅度下降,这种资源不足和社会其他影响引起用户读者的减少。这样造成了图书、情报机构工作量不足。不仅工作人员过剩,而且文献源和设备也出现大量闲置。

我们若将图书、情报机构工作量不足的富余人员和闲置计算机组织起来进行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一年可生产出可观的信息产品,在信息社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图书、情报机构生产电子信息产品的优势在于:利用自己的富余力量,投入较少;了解社会信息需求,开发电子信息产品的针对性强,产出大;熟悉信息产品利用者心理,解决信息使用障碍的水平较高,研制出的电子信息产品质量较高。

图书、情报机构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是当前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这就给图书情报工作人员提出了信息技能要求。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和图书、情报科学教育专业培训内容的调整得以解决。

电子信息产品软件开发是又一开展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障碍。我们一方面可以将全国图书、情报系统内计算机软件人员集中起来,进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可以与本地区、本单位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联合,开展横向研制开发。电子信息产品软件可以设计成通用电子信息户品软件和专用电子信息产品软件两大类。关于电子信息产品软件的标准问题,应由全国图书情报专门学术组织或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在国家软件标准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同类产品的标准制定本国标准。在标准制定前,软件设计者可以自行制定规则进行软件设计开发。早开发就能早出产品。有些人可能会担心没有标准进行开发,会造成浪费。事实不是这样,在标准制定前生产出的电子信息产品,在标准制定后,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转换。

综上所述,图书、情报在信息化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种种因素,图书、情报机构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和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前夕,图书情报工作者应充分挖掘潜力,瞄准电子信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自己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努力。

(收稿日期:1996-03-27)

标签:;  ;  ;  ;  ;  

书籍、信息和信息社会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