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构成的检验、关联与演绎--以隐喻命题构成为例_文学论文

命题构成的检验、关联与演绎--以隐喻命题构成为例_文学论文

命题作文的审题、切题与扣题——以比喻类命题作文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切题论文,为例论文,比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缘起——课标与考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对写作的要求中指出:中学生的写作要“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2012北京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在对表达的要求中指出:能写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作品。其中第一条具体要求就是:符合题目要求。

以上要求表明,根据题意完成作文即合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从阅卷来看,是否合题也是高考作文评分入类的依据,不合题的文章,内容再好、立意再高,也难以在考场上取得高分。所以对于高考作文来说,审题是第一重要的环节,审准题、明辨写作方向是考场作文得分的起点。

【课前准备——完成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教学过程——讲评与修改】

一、审准题目要求:立意选材要切题(写什么)

1.审好题目类型:比喻类命题作文

作文的审题首先是要审好题目类型。从形式上看,是命题文还是材料文;从修辞上看,是比喻类还是实际概念类;从性质上看,是偏于抽象概括的还是感性描述的。只有对题目特点观照全面,才能有针对性地把握好题目,根据题意写作。“生命的养分”属于比喻类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偏正短语,核心概念是“养分”,“生命”是修饰限制语。

2.审准中心词,明了比喻义内涵

以下几组词语作为生命的养分是否合题?

第一组:挫折、失败、苦难

第二组:自信、信念、理想、梦想

第三组:学习、思考、旅游

第四组:雨、大海、水、瀑布、茶

学生辨析发言与教师点拨归纳:既然中心词是“养分”,审题的关键就是要准确理解“养分”的内涵,把握“养分”的特点。“养分”的字典义是指物质中所含的能供给机体营养的成分。根据这一理解,“养分”首先是指对机体有益的好的物质,那么挫折、失败、苦难等应该是不合适作为养分的。其次,“养分”是供给机体营养,所以它应该来自机体外部,那么来自自身内在的自信、信念、梦想、理想、感动等应该是不合适作为养分的。再有“养分”是一个名词,那么学习、思考、旅游等只能是获取养分的途径,也是不能直接作为养分的。

3.审清修饰限制语

核心词“养分”之前的修饰语“生命”有何意义?它的限定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辨析发言与教师点拨归纳:根据题目前的提示,这个“生命”当是指作为社会的人的生命,并非物质的生命,这就使得“养分”有了比喻的意义,它应该是指能促进人精神生命成长的某种精神产品,比如书籍、诗歌、艺术、音乐、书法、绘画、电影等,这些都是符合本命题所说的养分内涵的。至于“雨、大海、水、瀑布、茶”等能否作为生命的养分,要看作者能否提炼挖掘出其能作用于人的精神生命成长的精神特质与内涵。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雨,是情感得以增色的调味品。记得黛玉在风雨袭来之时,责怪宝玉不知灯与人孰轻孰重的温存,几点秋窗风雨,使故事增加了温情的颜色,如指间泛起的流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妙处。又如戴望舒的《雨巷》,若没有雨,也少了些许温婉悠长,而那紫色的丁香的幽香,也难以寻觅了。雨,可以使黯淡的情感生出明丽的色彩来。点点滴滴的雨,敲打着窗,使生命更加生色,更加丰富。雨是生命的养分,它丰富着情感,滋润着生命。”在这里,雨是情感增色的调味品。更为重要与难得的是作者还举出了具体的文学作品,巧妙地将自然的雨与人的情感勾连,使雨成为丰富情感、滋润生命的养分,在雨和人的精神生命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赋予了雨人文内涵,使得立意合情合理。

二、审明写作重心:行文论证要扣题(怎么写)

审准了题目、要求,下一步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行文怎样扣题?举例要扣合哪个方面议论呢?

这些还是取决于对题目重心的把握。考场作文有时也像是一道大答题,根据题意,这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所写的养分是什么,然后要回答它为什么是生命的养分,即它是怎样具体滋养生命,如何促进生命成长的。所以,我们举例论证也应扣住这养分对人精神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来写,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它就能成为生命的养分?它是怎样发挥营养作用的?请看下面作文片段:

音乐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认真体会与领悟,便能达到作者的内心,这既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也使生命更加厚重。聆听着钢琴曲《月光》,静静品味着,仿佛一切在此刻静止,唯有那一抹银色光华洒落心头,让心变得宁静而恬淡。当你再仔细聆听时,似乎听懂了贝多芬的心,懂得了他虽经命运的打击,仍能沉静如常,似乎听懂了他内心的坚韧与平和。因此欣赏音乐也是与作者对话,是从中汲取养分,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注入甘泉。

师生讨论后明确:这段文字以音乐中的一首曲子为例,并结合这首曲子的具体内容谈它对“我”心灵的影响与滋养,举例恰当,议论分析紧扣养分对人生命(心灵)成长的作用,论证是扣题的。

再看下面作文片段有没有问题:

①书籍是人生命的养分。但是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的读书状况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最近来自一本权威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阅读率6年来持续走低,人们几乎“没时间”读书和不习惯读书。而课业负担非常重的我们,更是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时间也被教学辅导书占得满满的。

②往昔的各色人物,其传奇的经历,或悲或喜的命运,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每每打动着我。烛之武那样一个七旬老者,能够在国家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挽救了郑国。邹忌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讽谏齐王,使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这些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经过讨论,学生认为第①段文字立意虽然没有问题,书籍的确可以作为生命的养分,但内容主要是在强调当前国人读书的现状,已经将题目“生命的养分”完全丢掉了,属于严重跑题。第②段文字叙述重点在人物的事迹,未能很好地提炼出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即养分具体是什么未明示。此外,更没有强调其对生命具体的滋养作用。所以举例分析未能扣合题目来论证。

修改意见:第①段应该举出所读具体书目以及书中的哪些养分对生命成长产生了具体的作用。第②段应提炼出人物的精神内涵,并分析其对我们生命成长的具体作用。

三、修改作文:将作文讲评落到实处

根据作文讲评中师生共同发现的问题和在审题与论证方面达成的共识,重点修改两类文章:一是立意选材不合题的要重写;二是论证未能紧扣住题意,即不强调某种养分如何滋养生命、供生命成长的要改写。

上面有问题的作文片段修改后:

①书籍是人类生命的养分。书籍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灵,滋润着情感的种子在幼小的年纪悄然发芽。还记得自己深夜里顶着被子打手电筒看书的艰难一幕,瞒过父母,牺牲睡眠,只为探求《傲慢与偏见》中的一对冤家是否真的尽释前嫌,从此幸福快乐。最终读到伊丽莎白与达西夕阳下的牵手,自己竟情不自禁地在被子里痴笑。小小的年纪哪里懂得爱情的真谛,只不过白纸黑字的细流浇灌了心中深埋的情感种子,让爱与希望在那时悄然生根发芽。就像后来追捧了6年的《哈利·波特》,简单的善与恶的较量,却因爱的魔法而熠熠生辉。书籍给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养分,让我对人世间的爱笃信不疑,塑造了我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

②世代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我们生命的养分。烛之武,一个七旬老者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冒死谏秦师的大义凛然;邹忌,一个忠正之臣机敏果敢,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讽谏;屈原,一个心系国家安危的忠臣,高吟着“扶清白以死直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投身汨罗。他们都有着一颗坚守正义、热爱国家的心灵,这使得他们在危难面前大义凛然、毫不畏惧。这爱国的精神绵绵不断,让整个中华民族在其哺育下挺起了身板,使我们在面对黑暗、面对外来的侵略时永不会曲下双膝。

动手修改的过程,是进一步领会题意的过程,也是将讲评成果最终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在动笔修改前,鼓励学生与老师沟通,在沟通交流中明辨自己的修改方向,力争一改成功。

四、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作文题: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题目辨析:首先明辨喻体“翅膀”的特点:是帮助飞鸟前行的,因此确定本体时也应该选择帮助“我”前行的、促使我精神上进步的事物。这点同于“生命的养分”。其次“翅膀”为“我”所有,它可以是外来的助推力,比如来自外部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更可以选择自身所具有的事物,如:理想、信念、坚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这点不同于“生命的养分”。最后,明确论证方向,应该要写出“翅膀”与“我”的关系,即对我的助推作用,这一点与“生命的养分”相似。但需注意区分它们的不同作用,一是助推,一是滋养。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

这节作文评讲课归纳起来成功之处有三点:一是首先确定了一次作文课突破一个主题的指导思想,不求每次讲评面面俱到。本次作文突出深思细察的审题意识,培养分析论证的扣题能力。二是讲评课立足于问题从学生中来、再由学生自己辨析评判,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讲评针对性强;由学生自我辨析,而不是老师讲解灌输,使学生易于接受,认识也容易统一。三是动手修改的环节使写作能力提升落到实处。修改前给出学生的反面示例,共同探讨,使学生能迅速明辨问题所在,明确修改方向。

作文能力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在高三这一特殊时期,作文也需要快速提升。所以科学设计作文环节,精心设计讲评课,加强讲评的针对性,提高讲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进步的速度,是作文备考的必由之路。

标签:;  ;  

命题构成的检验、关联与演绎--以隐喻命题构成为例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