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重视和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强对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恩格斯有一句至理名言:“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在当前形势下,重视和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研究,回顾和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瞻望和预测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和发展,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一)

20世纪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20 世纪初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40年代中国及欧、亚、拉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和运动跃进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的新阶段,实现了自身发展中的一次飞跃。第二件事是,1989年开始的剧烈变动波及整个苏联和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短短的几年里发生了雪崩式的大剧变,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已不复存在,使社会主义运动由鼎盛转入了低谷。第三件事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兴起。当苏联、东欧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趋向没落瓦解之际,当西方资产阶级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视为资本主义战胜共产主义的标志,断言在20世纪崛起的共产主义在20世纪内灭亡,并将作为最反常的政治与理性畸形物、作为古董而被载入史册的时候,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正以根本区别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崭新面貌,在世界的东方兴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希望。挫折和失败教育了人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鼓舞着人们。总结历史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借鉴社会主义新的成功的经验,可以期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过反思、自我教育,必将以新的更强大的力量走上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二)

面对这样的事实,每一个有社会主义责任感的人都在思考,都在总结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曲折发展中所积累的一些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性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时代特征、本国实际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就胜利、就兴旺;反之,社会主义就会遭到挫折乃至失败。在70年代末期以后,邓小平同志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世界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出发,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相反,前苏联脱离本国实际,违背时代特征,从以僵化的教条主义为主要倾向这个极端逐步转到背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另一个极端,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1985年8 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1988年5月他又说:“坦率地说, 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注:同上,第261卷。)这就是说, 像当时苏联这样已有相当实力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上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正是鉴于这一点,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2页。)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超越历史阶段的理论,从斯大林战前提出社会主义建成论,到勃列日涅夫提出发达社会主义论,统治苏联达50年之久,阻碍了体制改革,掩盖了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助长了体制的僵化,对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了严重危害。邓小平同志说:苏联一直说大话,“其中赫鲁晓夫说的最大,他说一九八○年建成共产主义。他的话吹破了。”(注:《邓小平思想年谱》第344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列宁曾经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7卷,第18页。)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归结为越来越尖锐和残酷的阶级斗争,在苏联导致了肃反扩大化,在我国则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它们都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甚至排斥了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关系着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把改革具体体制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统一起来。恩格斯早就说过:“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注:《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什么中国的改革结出丰硕果实,而在原苏东国家却导致了剧变解体?问题的症结在于,改革的性质、方向和轨道截然不同。他们提出改革的目标,不是完善和改进社会主义体制,而是要“摧毁”、“炸碎”原有的社会主义社会,创一个“崭新的社会”,这正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第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自从二战以后,两个阵营形成,冷战开始,斯大林由此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把社会主义世界同资本主义世界隔绝了。以后,社会主义国家信息不灵,错过科技革命的机会。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还是想利用一切可能与西方发展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国际形势不允许,主要还是由于“左”的影响,我国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严重教训,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条件下,提出一整套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理论。历史的事实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第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解除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但他们一直认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这成了不可移易的基本原理。邓小平根据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实际情况的变化,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的理论,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标志之一的传统观念,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我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逐步摆脱过时观念的束缚,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苏联东欧剧变解体、经济不断滑坡的情况下获得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这是我们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艰辛探索而取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改革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个崭新的创造性发展。

第八,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社会主义是全面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畸形发展的批判中得出的科学结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方面,原苏联和我国以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都有极其深刻的经验教训。

第九,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维护和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实践证明,我们党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对外工作首要任务,就是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成功和挫折的曲折发展说明,决定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共产党的领导。苏东剧变解体的关键性原因,就在于共产党领导人模仿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蜕化变质,严重脱离群众的结果。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总之,我们从深层次上回顾和思考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就要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尤其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

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是为了推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和更大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注:同上,第382—383页。)江泽民同志说:“今天,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成为亿万群众的实践。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迂回和曲折,但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历史活力和蓬勃生机。仅仅看见某些旋涡和逆流而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奔腾,只能说明观察者的政治短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一个决定性阶段。……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对人类的共产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页。)在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种发展趋势正被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无法解决自己的矛盾所再次证实。当代资本主义面目已非、本质依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加深。只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才能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诸多矛盾。这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必将复兴,社会主义制度重现辉煌的客观历史根据。

在预测与瞻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时,首先要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在目前所处的低潮。

第一,苏东的失败,仅仅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僵化的、教条主义的、“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列宁语)模式的失败,而绝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第二,20——21世纪之交苏东剧变解体以后出现的社会主义低潮,明显地不同于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出现的19——20世纪之交的社会主义低潮。这次低潮,社会主义一方面在苏东剧变解体中遭到严重挫折,另一方面又在中国找到了出路。因此,不能只讲低潮,看不到希望和前景。

第三,苏东剧变解体,意味着以战争和革命为世界主题时期的社会主义早期阶段,发展到以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题时期的社会主义新的阶段。社会主义低潮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低潮,列宁说过革命低潮时期是理论建设时期,我们要在这个时期认真总结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上深入研究社会主义,迎接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高潮和振兴。

第四,预测与瞻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意义。这个理论的国际意义,埃菲社发表的1992年年终专稿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为挽救已经解体的苏联的中央集权主义所面临的几乎不可避免要失事的社会主义大船而向马克思主义者所作的回答”,它“造就了20世纪最壮观的经济奇迹之一”。(注:(1992年12月7 日埃菲社电))就连布热津斯基也在惊呼西方世界失控混乱的同时,不得不承认“从总体来看,必须说中国取得的成绩是极为令人钦佩的”,“……中国很可能会被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特别是被苏联各共和国的人民,看成是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模式,可以用它来代替已宣告失败的共产主义制度和西方式的建立在自由市场基础上的民主制度。”(注:布热津斯基:《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第四部分第三章“全球不平等现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将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理想信念问题上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摇摆,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期,更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优越性。”(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0页。)“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注:同上,第346页。)“只要中国不垮, 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注:同上,第321 页。)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期,捍卫马克思主义是再重要不过的事情。列宁在俄国革命处于低潮、国际国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的1910年12月间讲过:“现在,由于资产阶级的影响遍及马克思义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同路人’,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受到了来自截然相反的各方面的曲解,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深重的克服危机的必要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0卷,第88页。 )从列宁的这段精辟的话中,我们可以领会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低潮期,我们要敢于做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做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做站在时代最前列的无愧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做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  ;  ;  

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