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_张伦玉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_张伦玉

亳州三巽置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摘要:混凝土是如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普遍的建筑材料,材料本身有着便于取材、抗压强度高、价格便宜、易浇筑成各种形状、耐火耐风化以及养护费用低等优点。但抗拉能力低,容易开裂也是其不可忽视的缺点。本文首先分析了裂缝的形成,总结了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裂缝类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然后阐述了裂缝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建筑工程

前言: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的施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这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了解目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的提出有效改善措施,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一)塑性收缩裂缝

出现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严重失水,在失水过程中,水分快速流失,导致整体无法均匀的收缩,从而产生裂缝,通常都是在大风天气和干热天气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的中间比较宽,两端较细,并且长短不一。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自身强度不达标,在完成终凝的时候受到高温天气或者大风天气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从而急剧收缩,混凝土无法低空收缩的强度,从而产生龟裂的情况,因此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的主要因素就是混凝土的水灰比、凝结时间、外界环境等[1]。

(二)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控施工的核心是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内部温度及其变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水泥在水化热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热量引起混凝土急剧升温,内外温差增大,形成内约束,产生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所以选择混凝土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裂能力,以达到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温度裂缝的目的。采用混凝土双掺技术,即在混凝土中加入优质粉煤灰,掺入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左右,掺入缓凝型减水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左右。通过采用双掺技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并使混凝土在常温下延长初凝时间。使用粗骨料,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高质量粗骨料,目的在于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以达到节省水泥和降低水化热的目的。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同时要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流动条件下,尽量节省水泥,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

(三)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施工选材不合适,混凝土施工裂缝和材料质量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统计数据可以明确,混合水泥灰和水可以产生水泥硬化物,逐渐缩小水泥整体体积,如果水分流出,那么就会产生一个个小孔隙,在水分留出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压力,这样就会导致孔隙收缩,从而产生混凝土干缩裂缝。

(四)沉陷裂缝

在建筑当中沉陷裂缝的危害性最大,如果建筑出现了沉陷裂缝,那么就要及时拆掉部分建筑,实施重建。混凝土结构各部分不够均匀,导致自然下沉,这样就产生了沉陷裂缝。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筑工程出现沉陷裂缝主要是因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建筑物的地基长期受到地下水、污水、雨水的浸泡,也会导致地基不均匀从而出现时沉降,产生沉陷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究

(一)加强对结构设计质量的监督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建筑整体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施工工艺水平。所以要针对结构设计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确定混凝土强度等。尽量选择强度较低或者中等强度的混凝土,从而减少温度等影响。针对建筑面不规则,通过设计双向双层配筋,或者在凹角设计暗梁,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规则性,进而提升整体结构设计水平,降低裂缝造成的影响。

(二)加强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监督和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各类材料的检查验收。混凝土会应用到很多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水、石子、粉煤灰等多种材料,每一种材料都要求按照不同的比例要求进行配置,从而确保生产的混凝土性能稳定,结构合理。所以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检验,严格控制搅拌等工艺参数,在进行施工前,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抗压强度试验等,必要时增加抗冻性试验、抗渗性试验等,待质量达标后方可投入应用。针对混凝土构件,要做好强度测试、水灰比例测试等,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认证检查等,定时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等,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主要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是混凝土集料,所以要加强对砂石粒径、清洁度检查,加强对钢筋性能检查和参数测试于检验,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根据施工需求灵活动态调整工艺参数等,科学设置集料最佳配比,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胶比比例,加强配比实验分析等。在混凝土施工中加入膨胀剂,支撑高强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应用。另一方面要精心制定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突发情况等,并提前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施工过程各项检查等。

(三)严格控制施工温度

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温度也是影响性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可以从控制浇筑速度、浇筑时间等方面实现对温度的全面控制,针对早晚温差大、施工期间温度较高等情况,可以通过向混凝土储蓄仓加冰块等方法实现降温,对于高热天气,必要时可以停工,避开高温天气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向混凝土中添加特殊制剂、改变骨料配置或者选择比较硬的混凝土材料等、利用冷却碎石、铺设凝土降水管等方法实现降温[2]。

(四)强化对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混凝土砂的配比和含量,对石子等也要进行质量监督,加强对浇筑后养护管理,科学确定养护时间、间隔,确保按流程操作,从而避免水分过度蒸发,产生裂缝。

(五)加强精细化养护作业

通过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养护管理,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块的内外温度差,所以可以通过应用保温养护的方式,减少对混凝土自约束力的影响,确保混凝土抗拉强度稳定,降低温度裂缝发生的可能性。还可以适当提高养护温度,合理控制温度差,有效降低发生其他裂缝风险的可能性。在整个养护过程中既要做好突发天气状况预防和保护混凝土结构和质量不出现问题情况,还要根据天气情况,采取一定的排水或者遮盖措施,减少混凝土浸泡风险,还要做好浇捣养护,及时对硬化失水情况进行补充,降低裂缝风险发生率。除了上述控制技术以外,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裂缝,做好修补工作,修补可以细分为表面修补、灌浆法以及结构加固法等多种方式。

结论: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何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解决,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关键问题所在。混凝土的安全使用以及铸成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建筑行业施工的质量,由于在建筑过程中混凝土出现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要从原材料上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可靠性,其次,要依靠专业化的人才根据实际情况调配出不同的材料进行混合,确保混凝土真正发挥其作用,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在全员操作的过程中,进行专业化检测,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要用科学化,专业化的方法进行修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确保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柏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8+163.

[2]李伟.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1):153+155.

论文作者:张伦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_张伦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