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

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

一、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锦[1](2021)在《以“结构史”思维探究马勒《第五交响曲》》文中研究说明

常建华[2](2020)在《七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前30年尝试阶级学说的实践阶段,和后40年改革开放背景下多元视野的时间阶段。依据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阶级结构、等级结构、社会结构三种类型。社会结构史的研究除了断代性、长时段注重时间因素和变化之外,还有注重地域性的传统。随着社会人类学研究社会关系网络理论方法的影响,随着地域史研究的兴盛、新文化史的介入、日常生活史的开展,研究地域社会网络与结构以及动态把握的研究方式兴起。

常建华[3](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两个时段评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南开大学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研究,包括19781999年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探索、20002019年多元视野下的研究。南开史学在断代史研究基础上,发展社会史的专门方向,形成纵横交织的社会史研究新局面。以此为背景,南开大学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研究引人注目。无论是综合性研究,还是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的探讨,均取得进展,产生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南开大学的社会史研究,目前正在更多地从重视社会结构向社会生活转换,以往较为偏重的国家与社会的研究视角,也较多转化为制度与生活的角度。期待着将宏观社会结构与微型社会网络结合的佳作问世。

王珺[4](2020)在《结构史视域下的19世纪欧洲钢琴演奏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指出19世纪欧洲的钢琴艺术被看作是键盘音乐历史长河中最为繁荣的时期,在钢琴音乐家不懈努力的创作下,此时的钢琴演奏技术以及情感表达由量的积累产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只是钢琴创作者们的埋头苦干导致的。为了能更加宏观的了解19世纪音乐与社会、人文之间的联系,笔者选择采用结构主义视域这一新颖的研究方式,对已有的史料记载进行整理,试图将这之间的联系叙述清晰。笔者将全文分成以下三个部分来进行论述:引言、正文和结语。第一个部分为引言,主要对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现状、研究方法进行实证性论述。第二个部分为正文部分,拟从三个章节来论述并分析十九世纪时期欧洲钢琴音乐演奏技术的发展进程。第一章,对“钢琴演奏技术”进行一个更加确切的范围界定,同时介绍19世纪之前钢琴演奏技术的历史沿革,达到追根溯源,有据可依;第二章,从音乐本体入手,对19世纪欧洲钢琴演奏技术现状进行案例分析;第三章,从社会体系和审美观念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欧洲钢琴作曲家身份、钢琴制造业、音乐会机制的变化来探寻欧洲钢琴演奏技术发生变化的社会环境因素、另一方面对欧洲艺术思潮、及演奏者的表演观这一系列的审美观念进行细致的分析。试图从外部因素变化中追寻钢琴演奏技术的变化。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通过对正文中三个结构系统的历史分析,进而对19世纪时期欧洲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演变做一个全方位的总结,并试图厘清其音乐本体与社会环境以及人文思想之间细致且紧密的联系。

李木子[5](2020)在《论J.C.巴赫键盘协奏曲的优雅风格 ——以W.C.49-67为例》文中提出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n Christian Bach,1735-1782)是18世纪中叶左右在英国极富盛名的德国作曲家。他早年跟随父亲约·塞·巴赫和兄长卡·菲·埃·.巴赫学习,在18世纪欧洲流行的优雅趣味影响下,在意大利音乐环境的熏陶下,以及英国商业化经济环境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体现公众审美趣味的风格——优雅风格(“Galant”,又称“华丽风格”)。在J.C.巴赫大量的器乐作品中,键盘协奏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在“巴赫-阿贝尔”系列公众音乐会上,他创作的键盘协奏曲是必备曲目体裁。因其简练雅致、动静相宜、竞合协作的优雅风格特征,在英国伦敦吸引了当时一大批听众。也正因顺应了 18世纪60-70年代英国公众的审美趣味,而形成他个人理想化的优雅风格。

王霄燕[6](2020)在《彼得·拉斯莱特史学思想研究 ——以政治思想史为中心》文中指出托马斯·彼得·拉菲尔·拉斯莱特(1915-2001)是20世纪英国着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人口学家。他与爱德华·里格利合作,创建了享誉国际学界的剑桥人口与社会结构史小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较多关注他的家庭史和历史人口学研究,却忽视了他的政治思想史研究。殊不知,拉斯莱特的史学实践始于政治思想史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拉斯莱特重点研究了17世纪的两位历史人物,即父权论的鼓吹者罗伯特·菲尔默以及着名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1949年出版了《父权制和罗伯特·菲尔默的其他政治作品》,1956年,拉斯莱特在其主编的《哲学、政治与社会》系列丛书的第一卷导言中宣称“政治哲学已死”,引起学界关于“政治哲学”是否死亡的论战。这场论战促使政治哲学开始反省自身。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才打破了由拉斯莱特宣称的“政治哲学已死”的困局。1960年拉斯莱特重新编辑出版的洛克《政府论》是学界公认的《政府论》最优版本。他挑战了洛克写作《政府论》是为光荣革命进行辩护的传统论点,并且认为《政府论》的上下两篇是一个整体,上篇的价值也不容忽视。此外,拉斯莱特认为洛克写作《政府论》并不是为了驳斥托马斯·霍布斯,而是针对菲尔默。拉斯莱特在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实践对当今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主流学派——“剑桥学派”,尤其是以昆廷·斯金纳、约翰·波考克、约翰·邓恩为代表的“剑桥三剑客”初期的史学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剑桥学派”历史语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史研究范式肇端于拉斯莱特。历史语境主义的雏形便是拉斯莱特一直呼吁的突出“历史”的作用,坚持用历史的而不是哲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思想史的史学研究方法。拉斯莱特认为对文本的解读不能脱离产生文本的写作环境以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从该层面上讲,拉斯莱特无愧于剑桥学派的领路人。

杨博[7](2018)在《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在20世纪中后期,德国音乐学家达尔豪斯创立了"音乐结构史"的音乐史学理论,这是一种认知模式和史学研究方法论,它融合了结构主义和系统音乐学多学科交叉的比较研究。笔者运用达尔豪斯结构史理论对德国克内普勒的《19世纪音乐史》进行分析研究,拟从:音乐结构史理论描述、《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19世纪音乐史》撰写方法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杨洁[8](2017)在《音乐史编纂的可能性:再论“音乐结构史”》文中研究说明达尔豪斯的"音乐结构史",是对传统的西方音乐史书写范式所提出的挑战。他同时通过《音乐史基础》,阐明其对于西方音乐历史书写元理论的深刻认知与领悟。本文由此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理解"音乐结构史"的书写?第二,是否可将其理念及研究思路尝试性地运用于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之中?

黄键[9](2017)在《兼容并蓄成独秀 雄辩滔滔领风潮——达尔豪斯的学术特征与影响归析》文中研究说明达尔豪斯作为国际音乐学巨擘,以博大精深、内容庞杂的学术着述和灵活多变、多元方法论而着称,是胡戈·里曼后最全面和深刻的音乐学家。他不但研究内容丰富广博,而且各领域均有独到精深之处。达氏的学术研究理路中,多学科的兼容并蓄、富有思辨的学术立场、独立的学术精神等成为最显着的特征。

周珊[10](2016)在《音乐结构史之我见》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受到结构史理论的广泛影响。德国着名音乐家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haus,1928-1989)在他的《音乐史学原理》一书中对音乐及其历史进行了哲学反思并对音乐史学方法展开了全面探讨,其主要观点是:"音乐结构史"理念应当成为我们研究与写作音乐历史最理想的方法。基于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观念以及国内外对于音乐结构史方法的研究可以得知,音乐结构史在音乐史学领域中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本文将以这些音乐家的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自身的学习与理解,对音乐结构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希望能够实现对音乐结构史更深刻的认识。

二、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论文提纲范文)

(4)结构史视域下的19世纪欧洲钢琴演奏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欧洲钢琴演奏技术的历史追溯(17—18世纪)
    (一)钢琴演奏技术的定义
    (二)欧洲钢琴演奏技术的历史沿革(17—18 世纪)
        1.产生
        2.形成
        3.确立
    小结
二、19世纪欧洲钢琴演奏技术个案分析
    (一)触键
    (二)连、断
    (三)强弱
    (四)踏板
    小结
三、19世纪钢琴演奏技术形成的外部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分析
        1.钢琴制造业的发展
        2.作曲家身份
        3.音乐会机制
    (二)审美观念
        1.艺术思潮
        2.表演观念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论J.C.巴赫键盘协奏曲的优雅风格 ——以W.C.49-67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绪论
第—章 J.C.巴赫面向公众的商业化音乐活动
    第—节 “巴赫-阿贝尔”系列公众音乐会
        —、私人组织的定期预定套票制音乐会
        二、优雅公众
        三、新作品音乐会
    第二节 乐谱出版业
        —、出版业与启蒙教育思想
        二、更广阔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 J.C.巴赫与伦敦楚姆佩钢琴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J.C.巴赫与钢琴制造业的互动
        二、钢琴对J.C.巴赫商业化音乐运营的整体性支持
第二章 17-18世纪欧洲的优雅趣味
    第—节 优雅趣味的特质
        —、轻松愉悦、自然亲切——趣味(强调感性体验)
        二、节制自律、克己复礼——道德(强调社会规范)
        三、机智精巧、和谐统———审美(强调形式特征)
    第二节 18世纪优雅趣味形成的根本原因
        —、趣味的形成
        二、共同感
第三章 J.C.巴赫的优雅风格——以英国时期键盘协奏曲为例
    第一节 整体精简
        一、宏观层面
        二、微观层面
    第二节 平衡和谐
        一、混合型理性结构
        二、感性体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J.C.巴赫及相关事件的大事年表
致谢

(6)彼得·拉斯莱特史学思想研究 ——以政治思想史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问题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一、彼得·拉斯莱特的生平
    (一)个人简介
    (二)转向动因
    (三)学术作品
二、彼得·拉斯莱特的政治思想史研究
    (一)再论罗伯特·菲尔默与《父权制》
    (二)“政治哲学已死”论战
    (三)再探约翰·洛克与《政府论》
        1.重新编辑《政府论两篇》
        2.《约翰·洛克的藏书》
三、彼得·拉斯莱特对剑桥学派的影响
    (一)融会贯通:拉斯莱特和波考克
    (二)开拓创新:拉斯莱特与斯金纳
    (三)继承发展:拉斯莱特和邓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乐结构史理解描述
    (一) 结构史与结构主义
    (二) 达尔豪斯与音乐结构史
    (三) 音乐结构史与方法论
二、《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分析
    (一) 共时性的研究对象
    (二) 多元的研究手段
三、《19世纪音乐史》在音乐结构史方法论中的启示
    (一) 历史只有通史研究是不够的
    (二) 研究方法与手段对研究结果影响的重要性
四、结语

(9)兼容并蓄成独秀 雄辩滔滔领风潮——达尔豪斯的学术特征与影响归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历程
二、学术研究领域和代表作品
三、主要学术研究特征
    (一) 音乐学内部各学科贯穿融合
    (二) 积极吸收其它人文学科的研究理论
        1、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借鉴
        2、对诠释学理论的吸收与批判
        3、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借鉴
    (三) 强烈的思辨意识和敏锐的批判视角
    (四) 暗含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
    (五) 独立的学术精神
四、达尔豪斯的学术影响

(10)音乐结构史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结构史
二、音乐结构史
三、音乐结构史的特征与应用分析
    (一)音乐结构史的特征分析
    (二)音乐结构史的应用分析
四、总结

四、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结构史”思维探究马勒《第五交响曲》[D]. 王艺锦. 天津音乐学院, 2021
  • [2]七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研究[J]. 常建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0(01)
  • [3]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的中国社会结构史研究[J]. 常建华. 南开史学, 2020(01)
  • [4]结构史视域下的19世纪欧洲钢琴演奏技术发展研究[D]. 王珺.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5]论J.C.巴赫键盘协奏曲的优雅风格 ——以W.C.49-67为例[D]. 李木子. 中央音乐学院, 2020(01)
  • [6]彼得·拉斯莱特史学思想研究 ——以政治思想史为中心[D]. 王霄燕.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研究[J]. 杨博. 黄河之声, 2018(09)
  • [8]音乐史编纂的可能性:再论“音乐结构史”[J]. 杨洁.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03)
  • [9]兼容并蓄成独秀 雄辩滔滔领风潮——达尔豪斯的学术特征与影响归析[J]. 黄键.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02)
  • [10]音乐结构史之我见[J]. 周珊. 北方音乐, 2016(20)

标签:;  ;  ;  ;  ;  

结构与思想的结构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