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仅包括了建筑主体,而且也涉及到线路敷设、管道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因此,在施工管理方面一直以来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严重影响到项目的正常开展。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首先论述了施工管理对项目的意义;其次,揭示了现阶段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房屋建筑项目也呈现出大规模、超高层的趋势,这对施工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反观业界,施工落实粗放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不仅容易给项目埋下质量隐患,而且也不利于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分析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
(一)确保项目质量
质量是房屋建筑项目的根本,也是目前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房屋建筑项目中涉及到大量的建材、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而且还存在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等现象。而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未能协调好各工队与分项,极容易造成质量问题。比如建材以及机械的入场未经检查,从而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甚至是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抑或是在交叉作业环节,施工人员对已完成工序造成破坏,导致项目的大规模返工。而开展施工管理,就是要约束和规范现场施工,确保项目工序能够有条不紊的落实。
(二)提高经济效益
通常而言,房屋建筑项目会投过招投标的形式来发包,承建单位的造价额就成了重要衡量标准。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建筑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竞争机制下,建筑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就必须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建设的成本。比如施工进度问题,部分建筑企业在前期进度编制中存在不合理、不细致的现象,而导致延误工期造成额外的工费开支。此外,建材的施工浪费问题也较为突出,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减少甚至杜绝这些现象,为企业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也更加明显,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迅猛,建筑行业几乎是完成了“大跃进”式的进步。从每年立项建成的建筑面积以及技术水平来看,建筑行业的硬实力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但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架构等软实力却没得到相应的提升,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现代化转型。笔者发现,部分建筑企业对管理不甚重视,管理人员往往从施工技术骨干中拔擢。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内部奖惩机制的完善,但这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能力,在项目开展中难以起到真正的协调统筹效果。不仅如此,建筑企业“一言堂”现象也十分突出,领导的意见和决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管理人员的话语权相对较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种大环境下,管理人员往往对项目落实开展的指导意义并不大,项目最终的质量以及经济效益自然就差强人意。
(二)成本控制力度小
建筑项目的成本问题不仅关系到最终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是促进行业改进施工技术、完善管理办法的重要推力。尽管目前业界也通过造价预核算等方式来控制成本,但从效果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成本控制力度较小,在具体项目落实上就容易大打折扣。比如,部分建筑企业在造价上缺乏控制,使超预算现象频发。这对于投资方和承建单位而言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在建材的采购和库存方面,建筑企业的管理普遍缺失。在建材使用上,以次充好或者铺张浪费的现象并存,不仅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且也对项目质量造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而在库存方面,管理人员未能妥善安排而造成损坏、发霉等问题,也会使建设成本进一步增加。
(三)从业队伍素质低
国内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人员队伍的流动性强也是较为明显的特征。部分项目为了节省成本,在项目建设中大量使用农民工。这部分工人不仅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指导,而且由于流动性较强建筑企业也不愿意进行岗前培训。这就导致建筑项目在落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给现场施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存在严重的缺口。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建筑项目的重点在于施工技术的改良,而对于工序协调以及资源统筹的控制则相对轻视。从管理水平来看,虽然近几年相继提出BIM、精细化管理方法,但在业界的普及范围仍较小,对整个行业的指导作用不明显。总之,目前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均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令施工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改善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房屋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来说亦是如此。要想改善项目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健全管理制度。在项目发包阶段,建筑企业就应该就质量标准、进度编制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有据可依规范和协调工队按部就班的落实。其次,要明确权责问题。以往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互相推诿、马虎应付的现象十分常见。针对这个现象,管理人员应该将管理办法细化,力求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地督促施工人员保质准时完成,给项目顺利交付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必须委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到现场。一方面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促进各分项能够稳步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监督指导的功能,针对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补救,避免出现大规模的返工。
(二)加强成本控制
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较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内容。笔者建议,项目成本控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其一,降低建材开支。前文也曾提到过,目前项目施工在建材的购买以及库存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使用需求来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成本开支。同时,在建材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因随意剪裁而造成严重的浪费。其二,严格按照图纸落实。管理人员应该对图纸进行充分地了解,在落实阶段减少施工错误。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后期返工量,使劳动成本得到控制。其三,机械设备的运维。在当前的大规模建设中机械设备以及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主要养护。在进场前管理人员应该预先进行检查,以免出现运行故障造成安全事故。同时还必须进行定期的保养,以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
(三)培养管理人才
人才是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运营水平。针对业界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建筑企业也需要积极培养给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建议,建筑企业应该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施工经验对他们开展教育。同时,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来反馈管理水。根据具体项目的质量以及利润情况来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一套内部奖惩体系,促进管理人员不断进取。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委派管理层到优秀的项目中考察学习。充分总结出实践中的管理成果,并且在行业内进行推广以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高薪聘请的形式来招揽人才,以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来促进企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蔡小荣.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常见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江西建材,2016(22):273.
[2]魏云燕.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7):145-146.
[3]童英.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策略有效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5):53.
论文作者:胡引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3
标签:项目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