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体会论文_臧晓芳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体会论文_臧晓芳

臧晓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收治的35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论治效果极为满意。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313-02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如有症状多表现为饭后饱胀和嗳气,食欲减退或恶心,另外上腹部疼痛不适,或者消瘦和贫血,舌炎或腹泻等。[1]本病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3种,因肥厚性胃炎只是胃镜下诊断,未被组织活检所证实,所以慢性胃炎一般只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我院共收治35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48岁,平均年龄27岁,病程最短的为4个月,最长的5年,平均病程2.5年。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窦炎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

1.2 方法

1.2.1一般调理

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规律,定时起居,按时就餐,避免劳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保持精神愉快,心情开朗,情绪良好,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2]积极治疗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的慢性感染,防止分泌物咽入胃内,破坏胃粘膜。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

1.2.2中医辨证论治

脾胃虚弱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乏力,纳呆,食后痞满胀闷,大便或干或溏;甚则手足不温,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舌苔薄白,脉细弱等。治宜益气健脾,温中理气。[3]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山药各24g,茯苓、陈皮、白芍各15g,党参、白术、大枣、乌梅各10g,干姜、砂仁、甘草各6g。黄芪、党参、山药、白术、茯苓、大枣益气健脾,陈皮、砂仁理气运脾,白芍、乌梅、甘草酸甘化阴,干姜、甘草辛甘化阳,临床随症加减应用。

胃阴不足症见胃脘灼热不适,口干舌燥喜凉饮,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等。治宜酸甘化阴,养胃生津。[4]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化裁。沙参、麦冬、王竹、石斛、枸杞各10g,白芍、山药、太子参、佛手各15g,甘草6g。方中沙参、麦冬、王竹、石斛、枸杞养阴益胃,山药、太子参健脾益气,白芍、甘草酸甘化阴,佛手疏肝理气。临床可适当加入理气药以防滋腻,兼气虚者加益气之品,并随症变通。

肝胃不和症见胃脘胀痛,涉及两胁,嗳气,反酸或恶心,口干苦,急躁易怒,情志不畅时诱发,舌红,苔薄白或黄燥,脉弦或弦数。治宜疏肝健脾,缓急止痛。[5]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白术、延胡索各10g,白芍、当归、陈皮、云茯苓各15g,甘草6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白术、云茯苓、当归健脾活血,白芍、甘草、延胡索缓急止痛。临床上,胀痛明显者,加郁金15g,青皮、木香各10g,以加强理气解郁。嗳气频繁者,须顺气降逆,加沉香、旋复花各10g。

胃络瘀血症见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日久不愈,或有出血史,或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涩。治宜祛瘀通络,活血理气。方用丹参饮化栽。丹参、赤芍各30g,乳香、没药、川芎、莪术、枳壳各10g,当归、延胡索、山楂各15g。丹参、赤芍、川芎、当归、山楂、枳壳活血理气,乳香、没药、延胡索、莪术化瘀止痛。临床上,若呕血黑便、血出不止者,加三七粉3g,白及粉15g冲服,以化瘀止血;若失血日久,心悸少气,体倦纳差,脉虚弱者,用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兼阴虚者,加石斛、玉竹、白芍;兼肝胃不和加白芍、柴胡、陈皮、姜夏等。

脾胃湿热症见胃烧灼热胀痛,口苦口臭,尿黄或脘腹痞闷,渴不欲饮,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洽宜清热利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厚朴、法夏、陈皮、大黄各10g,蒲公英、败酱草、云茯苓、薏苡仁各15g,黄连、砂仁各6g。藿香、厚朴、云茯苓、薏苡仁祛湿健脾,法夏、陈皮、砂仁运脾和胃,大黄、蒲公英、败酱草、黄连清热解毒。临床随症变通,加减运用。

以上方药均日1剂,水煎分服。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为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病灶已消失。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病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好转为通过治疗,症状改善,但没有前者明显。无效为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与治疗前无变化。

2.结果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和脾胃虚弱,而情志所伤、劳逸过度、六淫外邪所侵,则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其中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

2.1统计学分析

痊愈12例,占34.2%;显效20例,占57.3%;好转2例,占5.7%;无效1例,占2.8%,总有效率为97.2%。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痊愈8例,显效17例,好转1例,胃窦炎痊愈3例,显效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痊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显效1例。治愈时间最短18天,最长63天,平均33天。

3.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和脾胃虚弱,而情志所伤、劳逸过度、六淫外邪所侵,则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引起慢性胃炎的各种病因,有时可单独出现,而更多的是合而为之。单一出现时,病机变化及临床表现比较单纯,合并出现时则比较复杂。慢性胃炎的病因较多,大量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胃镜是检查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埘病变之部位、炎症程度、胃内伴发病进行直视观察,并在直视下钳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胃粘膜组织活检是确诊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并作为分型、分度的根据。慢性胃炎中药疗效基本等于或者优于西药,总有效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胃镜及病理有效率在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左右。中药疗效稳定,副反应少,不易复发。病变轻者疗效好,病变重者疗效差,因此早期的及时治疗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 樊改英,李虹.慢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辨析治疗[J].光明中医.2008.23(9):1339-1341.

[2] 杨大富.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5):632-633.

[3] 赵海明.慢性胃炎中医辨治方法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6):790-791.

[4] 王玉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47例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8):167-168.

[5] 陈本华,林栋,马善美,林洁,郭光耀.100例慢性胃炎中医证候探析[J].福建中医药.2012.41(1):18-19.

论文作者:臧晓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体会论文_臧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