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自信”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社区“文化自信”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社区“文化自信”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刘西瑞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 通过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理论阐述,说明应当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建设工作。然后,对如何在社区工作中做好“文化自信”建设提出了思考,以及通过社区“文化自信”建设实践活动探索了提升社区居民“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社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组织活动

文化自信是一个战略命题,它破解的是中华民族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具有世界意义[1]。习近平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特别阐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无以伦比的作用,其深沉的历史积淀、博大的文化内涵、高远的思想境界是当今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源泉和动力[2]。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如何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对于提高社区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社区建设中“文化自信”的位置

(一)“自信”是力量的源泉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看自信,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指自己所处的各种环境,以及自己在社会关系中拥有的地位及应担负的责任。就是说“自信”体现了个体对自我所处环境、地位等的认同和肯定。二是“信”就是信仰、信心、信念,它有着非常强大的精神力量[3]。有个商品广告这样写:“××咖啡和××咖啡比,差在哪里?”答案是:差在自信。这说明一款产品的品质即使比其他同类好,如消费者对它没信心,就不认可,也不会买。为什么?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对它的了解和认知,对产品没信心,消费就不自信。看生活,2018年纪录片《生活万岁》讲了湖北省一对双目失明的老夫妻,中秋节老两口用馒头配酒,算是过个节。可是老两口连碰杯都碰不到一起。即使这样,老头仍对老太太说“只要我在,不能让你自己到处摸去,到处买东西弄吃的。我尽量照顾你……”导演任长箴说,之所以选这些普通人,而不是别人,是因为“他内心要有信念……这样才是入选的人”。老头对自己的生活能力很自信,也就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4]

所以说,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一个人足够自信,他就能战胜生活中各种的不如意,再苦也会快乐地生活着。只有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走向未来[5]。习近平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人类的发展史中不难得知,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要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必须具备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全面发挥民族创新精神,并且全面发挥先进文化应有的良好引导作用[6]

(二)社区“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首要的是确立并自觉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我们以五千年悠久文化著称于世,在近代西方文明产生前,我们的文化优势地位一直保持。而从西方文明开始压倒东方,便产生了文化自卑心态,一度丧失“精神自我”[1]。我们要想成为独立的自我,就必须确立中华文化的“精神自我”、“思想自我”,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3]。习近平在对“文化自信”多次论述中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6]。”“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换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习近平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 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如源于中国文化的饮食文化是其他文化所无法比的。任何地方的中国餐馆都能做出三四十道菜。而绝大多数美国餐馆能有三四十道菜就是好的。欧洲餐馆菜品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七八个菜品。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在社区开展孔子、老子、古诗词、书法、绘画、茶道、饮食等传统文化培训,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二、社区建设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围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2]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就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它将增添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HINT1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轴突型神经病1例报告 ………………………… 李洁,张丽,汤其强,等 394

(一)以传统节日为平台,弘扬传统文化

由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存在超大的模型规模、壳体之间存在多个法兰对接触、大量螺栓预紧力模拟等特征,常规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现有硬件条件下进行反应堆压力容器密封分析时对反应堆压力容器进行假设和简化。我们开发自主有限元软件,尽可能对反应堆压力容器进行整体建模,在进行不同工况下压力容器的应力和变形分析时考虑接触和螺栓预紧等关键问题。

文化底蕴的厚重有其具体表现形式。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宣传传统文化是很好节点。如端午节组织居民观起源宣传片,了解传统节日两千多年历史和习俗。还有其他如传说故事、赛龙舟、包粽子、纪念“屈原”等活动,以及让居民制作香囊等加深传统文化感受。再如,中秋等节日开展“做月饼,迎中秋”活动。老师边讲边演示月饼制作,居民在老师指导下揉面、造型各式各样月饼。居民动手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邻里沟通了解了传统文化蕴涵,增进了和睦。春节前举办传统美食文化培训,让居民在感受传统美食文化中,感受民族智慧,提升“文化自信”的内在实力。

(二)普及从小到老,营造文化氛围

近年来,我们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宣传传统好家风、好家训引导家长如何爱孩子、懂孩子。举办“学做卓越父母培养杰出孩子建设和谐家庭”家长沙龙,现场讨论激烈,有人听完案例,触景生情流下了眼泪。春节时组织青少年“迎新春送福字”敬老孝老活动。深化社区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培养了她们的社会爱心,懂得了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

三、开展文化活动,提升“文化自信”

假期组织孩子和家长开展“品国粹 画脸谱”活动,娃娃们在享受京剧韵味中听京剧的来历、脸谱的含义。在新奇的心情中拿起画笔勾线条、涂颜料,精描细画手中的脸谱。有个小朋友对他妈妈说:“原来京剧里那个脸上画红色的是代表忠诚、热情,黑色的是豪爽、刚正,还有……”有的迫不及待地戴在自己脸上,嚷嚷着“妈妈、妈妈,快看呀!”眼睛里透露出神奇与惊喜。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记忆中的民间艺术已越来越难亲身接触到了,通过画脸谱活动,让孩子们在炼手动能力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组织青少年风筝涂鸦等活动,播撒传统文化种子让娃娃们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快乐成长。

(一)从娃娃抓起

如为娃娃们办京剧欣赏等活动,给娃娃提供了解京剧来历等京剧知识。还可组织居民学书法,绘画等活动。在居民中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再有组织居民参与文化体验,如剪纸、扎染等。组建民族舞队;聘老师讲民族舞发展史等。通过活动增强居民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居民艺术修养。通过组织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创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社区居民的艺术欣赏能力,感受文化自信带来的精神愉悦,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

不同播期对早熟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张春艳,张建民,罗馥直,严伟强,李元清,王小兵,叶 君(35)

社区开展一系列具体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居民在这些活动中收获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增添“文化自信”。

(二)组织居民学传统文化

组织居民开展传统文化培训或手工,如为爱书法、国画的居民开展书法、国画培训。春节来临开展传统美食制作活动,如特邀特传统美食协会老师为居民现场教大家学作经典小吃艾窝窝和驴打滚。一位年轻妈妈说:“驴打滚这么做啊,好麻烦啊,这么多道活儿,还得是黏面……好吃就是不容易。”让广大居民在感受传统美食文化过程中,感受民族智慧与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精神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和社区归属感。

(三)培养文化骨干,传播传统文化

社区组织爱好者和兴趣班,积极培养文化骨干。开展了民族舞蹈、古诗词写作与欣赏、传统剪纸、扎染等培训。如举办诗歌学习创作班。在“林苑诗社”结业式上,学员们朗诵自己的作品,总结学习体会。一位中年居民听了大家的体会后说:“一开始,我不想说,刚听了大家的收获和感想,忍不住也想说一下。我以前在群里发自己写的诗,都不敢写名字,说是转的。她们看了都说写的好!心里虽然美,可还是有点遗憾,为啥不敢说就是自己写的呢?”“其实,就是刚才大伙讲的,因为,参加“诗社”学习班之前,虽然,自己爱写,可心里没底,不知道写的是不是诗。通过这次学习,我现在就敢在新诗上大胆写自己的名字了。通过参加咱们社区的诗歌学习班,增强了我写诗、发表诗的自信!心里有一种自豪感!”

总之,社区通过举办各种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观赏、学习、培训等活动,在传承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位,在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要是各个社区都开展举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等活动,就能为整个社会增添我们的“文化自信”做出一份贡献。

由上可知,镜面过点O且与OM垂直.所以,只要弄清射线OM的方向是如何变化的,镜面的变化规律也就清楚了.为此,考虑入射角α不变,B在xOy平面内的单位圆上变化时,点M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郭凤志.文化自信的战略意蕴[N].光明日报,2016-11-16(13).

[2]李海晶.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3]王萌.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4]王雨萌.《生活万岁》人生百态.最难得[J].三月风,2019,411(2):60-61.

[5]覃正爱.谈谈中国共产党人的“四个自信”[N].光明日报,2018-01-24.

[6]文化自信的战略意蕴[EB/OL].人民网,2016-11-16.

中图分类号: D6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9-0182-02

收稿日期: 2019-08-19

作者简介: 刘西瑞(1961-),男,河南洛阳人,社区主任,副研究员,博士,从事社区管理、机械工程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柯 黎]

标签:;  ;  ;  ;  ;  

社区“文化自信”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