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文化视角看西方主流咨询理论的局限性论文

从多元文化视角看西方主流咨询理论的局限性论文

从多元文化视角看西方主流咨询理论的局限性

杨安博 尤 苗余昕昊 谢 东

摘要: 从多元文化视角对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和人本主义等西方主流咨询理论的局限进行分析,深入剖析这些理论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来访者所做的调整,并提出咨询师在应用这些理论时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理念。精神分析强调个体内部动力学,相对忽视其他族裔的代际作用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应提高相应意识;认知行为治疗常过分强调个体因素,应注意到社会环境对信念形成的作用;人本主义假定的自我实现需求和集体主义文化存在冲突,此外应根据来访者的文化背景调整情感表达的强度。主流咨询理论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精神分析理论,认知行为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多元文化心理咨询(multicultural counseling)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渐成为继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心理学的“第四潮流”[1]。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及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利用率的不足和少数民族个案高流失率的问题,也开始有相当一部分研究集中在这一领域[2]。20世纪80年代之后,研究开始集中于组内差异,并尝试发展出符合多元文化发展的非洲裔美国人种族认同模型[3]。20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少数民族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多数,多元文化咨询也随之发展和成熟起来[4]。多元文化心理咨询强调来访者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对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干预的影响,强调咨询师对自己和来访者所处文化背景差异上的意识、对来访者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符合来访者文化背景的干预策略和手段。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传统的心理咨询及治疗的理论和实践在应用到少数族裔来访者时的缺陷被不断地认识和反思,并加以修正。大量的实证性研究表明,从多元文化视角采用针对具体文化背景修正后的咨询理论为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比单纯依赖传统咨询理论的策略更加有效[5-7]

成功的新城建设既离不开政府主导,也离不开公司化经营机制[6],城市的协调性对城市活力具有重大影响。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7]。其两大组成理论为: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TND)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TOD)。本文从以上两个研究视角出发,研究新城的激活策略。

然而,反观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现状,多元文化心理咨询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的状态。我们对西方传统或主流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存在严重的依赖[8-10],对其是否适合中国人所处的特定文化和中国现实的社会状况缺乏反思,更缺乏对这些传统理论针对中国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做出的修正。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对多元文化概念的意识,进一步促进多元文化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发展,本文尝试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对西方传统的主流咨询理论和技术的局限进行分析,对应用这些传统理论时应该考虑到的多元文化方面的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

建筑市场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建筑公司要想在建筑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对工程成本进行管理与规划,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

1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理论

Bucci[11]认为,精神分析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主要针对“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产阶层”。这一西方中产阶级的主流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因此,当拓展到其他强调社会取向的文化群体中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性驱力,这也可能不适合强调性压抑文化的群体。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个体的内部动力学(intrapersonal dynamics),却相对忽视社会、环境、家庭、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许多精神分析理论或心理动力学派的理论会表现出文化上的矛盾性。例如,传统依恋理论强调的是核心家庭中母亲一个人的角色在依恋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亚洲或者拉丁裔文化更强调跨代际大家庭的作用。此外,交流方式上,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强调来访者和分析师之间的言语交流,但在如中国的许多亚洲文化中,很多交流依赖于不言而喻的共情性感知。

Sue等[14],认知行为理论和技术(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过于聚焦目标设定和转变的发生,缺乏对环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考虑。CBT过于依赖技术,因此可能会忽视咨询师的态度、价值观以及咨询师与来访者价值观和信念的相互作用方式产生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运动的影响下,CBT治疗中关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在被逐步认识。例如,Ellis[16]认为需要帮助来访者与“不公平和非理性的系统(社会环境)”作斗争,而这与目前多元文化心理咨询所强调的社会公正是非常一致的。但基于CBT的价值观强调自信果断、个人独立、言语能力、理性、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这与很多文化下强调隐喻而非决断的言语沟通、强调相互依赖而非独立的关系、强调倾听和观察而非表达,以及强调接受而非改变的价值观相违背[17]。此外,CBT可能会因为侧重认知重建改变来访者对种族歧视的认知,但却忽视社会文化和历史对种族歧视的影响,也会忽视致力于改变种族环境的干预手段[18],而承认环境的影响并改变不公正的环境却正是当下多元文化心理咨询所强调的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部分。CBT治疗师使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和自信果敢训练(assertive training)等技术也可能会与一些特定文化观念相冲突,让来访者感到不舒服[19]。总而言之,对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关注也让人们意识到,经典CBT技术在面对某些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来访者时的局限。CBT重视发展社会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方法必须与全面综合评估有关诸如家庭、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也必须考虑到自动化的、非理性观念可能正是种族、歧视和其他社会因素带来的结果。

2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认知行为理论

针对以上不足,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也开始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因素(如种族、肤色、社会阶层、收入和语言等)对内在心理动力结构和心理过程的影响(如移情、反移情和防御机制等)[12-13]。文化相关因素对来访者的意识和无意识经验的含义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提高来访者和咨询师对这种影响的意识。Sue等[14]认为文化会影响到移情和反移情反应,精神分析师不仅需要考虑如压迫和歧视等社会因素,还需要考虑文化价值观、社会习俗和信仰等文化因素,这些都会对我们的潜意识产生影响。来访者的移情反应可能是由于压迫,而咨询师的反移情则可能源于对来访者所处特定文化背景的刻板印象;而种族及其所传承的文化传统一样会影响到治疗关系中的移情和反移情[15]

3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人本主义理论

传统的人本主义理论鼓励来访者在做决定和理解周围世界时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因此,这样的理论也许并不适用于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成员一起做决定的文化[14]。人本主义假定个体都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决定和自主的倾向,但对于许多强调寻求亲密关系、人际间的相互联系,认为社群和集体的利益比个人的自我实现更重要的人来讲,这个假定就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当一位来自亚洲文化的来访者寻求咨询时,他可能最愿意得到的是咨询师的直接建议和指导,这与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治疗(person-centered therapy,PCT)所信奉的非指导原则相冲突。对于来自尊崇权威文化的来访者而言,当PCT治疗师仅仅使用倾听和重述来访者的叙述时,来访者也许会感到沮丧[20]。PCT强调通过咨询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和真诚一致而建立起来的支持性的咨访关系,这种良好的关系使来访者感到安全,有助于来访者体会到此时此地的情感。但是PCT的咨询师需要认识到,在许多文化中,情感表达是受限制的,在某些情境下情绪会被压抑甚至不被接受。因此,咨询师就需要调整对来访者情感表达的反应[21]。例如,咨询师直接表达对来访者的共情理解时,需要意识到,这样直接的情感交流可能会使那些来自于强调间接交流或者强调人际间应该保持一定距离文化的来访者感到不适。同样,咨询师在表达真诚一致时,也需要考虑来访者的文化视角,也就是说,咨询师需要考虑怎么表达真诚一致对来访者才是最好的,这就是Gelso等[22]所说的“有控制而自然的表达(controlled spontaneity)”。因此,在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视角下,在应用PCT治疗时,来访者的态度和感受都应该获得尊重,不论它是多么地极端或者不现实。实际上,这也正是人本主义理论所强调的[23]。PCT咨询师需要提高对自我价值观和先入为主假定的觉察,这会有效地提高对不同文化来访者的独特价值观和需要的理解。一些研究也支持了PCT咨询师提高对其个人态度和信念的意识以及它们对表达共情影响的重要性[24]

可以看到,随着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发展,基于西方主流白人群体建立起来的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和人本主义三大西方主流咨询技术开始考虑和采用更加多元文化的视角和技术来完善和拓展其理论,强调对来访者独特价值观和需要的理解,这一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咨询效果。

参 考文献

[1] PEDERSEN P.Multiculturalism as A Fourth Force[M].Philadelphia:Rout,1999:1.

[2] ATKINSON D R,THOMPSON C E.Racial,Ethnic,and Cultural Variables in Counseling[M]//HACKETTG,LENTR W,BROWN S D.Handbook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New York:Wiley,1992:349-382.

[3] SUE D W,SUE D.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verse:Theory and Practice[M].6th ed.Hoboken:Wiley,2013:1.

[4] PONTEROTTO J G.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dvances in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Psychology[M]//BROWN S D,LENT R W.Handbook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Hoboken:Wiley,2008:103-120.

[5] GRINER D,SMITH T B.Culturally Adapted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A Meta-Analytic Review[J].Psychotherapy,2006,43(4):531-548.

[6] SUE S,ZANE N,HALL G C N,et al.The Case for Cultural Competency in Psych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J].Annu Rev Psychol,2009,60(1):525-548.

[7] DONG X.Multicultural Considerations in Training and Practice:Within and Beyond Traditional Counseling Theories[M]//PARSONS R D,ZHANG N.Counseling Theory:Guiding Reflective Practice.Thousand Oaks:Sage,2014:27-53.

[8] 江光荣,胡姝婧.国内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状况及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77-1282.

[9] 刘晓敏,曹玉萍,施琪嘉,等.不同从业系统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的理论取向[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8):578-582.

[10] 茆正洪,赵旭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心理咨询与治疗类文献(2000-2009年)的综合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254-258.

[11] BUCCI W.The Challenge of Diversity in Modern Psychoanalysis[J].Psychoanal Psychol,2002,19(1):216-226.

[12] FOSTER R P,MOSKOWITZ M,JAVIER R A.Reaching Across Boundaries of Culture and Class:Widening the Scope of Psychotherapy[M].Lanham,Maryland:Jason Aronson Inc,1996:1.

[13] TUMMALA N P.Psychoanalytic Applications in A Diverse Society[J].Psychoanal Psychol,2013,30(3):471-487.

[14] SUE D,SUE D M.Foundations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Evidence-Base Practice for A Diverse Society[M].Hoboken:Wiley,2008:1.

[15] TANG N M,GARDNER J.Race,Culture,and Psychotherapy:Transference to Minority Therapists[J].Psychoanal Quart,1999,68(1):1-20.

[16] ELLIS A.A Continuation of the Dialogue on Issues in Counseling in the Postmodern Era[J].J Ment Health Couns,2000,22(2):97-106.

[17] JACKSON L C,SCHMUTZER P A,WENZEL A,et al.Applicability of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with American Indian Individuals[J].Psychotherapy,2006,43(4):506-517.

[18] HAYS P A.Integra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and Multicultural Therapy:Ten Steps for Culturally Competent Practice[J].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2009,40(4):354-360.

[19] CHEN W H,DAVENPORT D S.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with Chinese American Clients:Cautions and Modifications[J].Psychotherapy,2005,42(1):101-110.

[20] WANG C C.Cultural Influences VS.Actualizing Tendency:Is the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a Universal Paradigm?[J].Person-Centered Journal,2003,10:57-69.

[21] CAIN D J.Person-Centered Therapy[M]//SPIEGLER M D,FREW J E.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ies for A Diverse World.Boston:Houghton Mifflin,2008:177-227.

[22] GELSO C,FRETZ B.Counseling Psychology[M].2nd ed.New York:Harcourt College,2001:1.

[23] ROGERS C R.Carl Rogers on Personal Power[M].New York:Delacorte Press,1977:1.

[24] BURKARD A W,KNOX S.Effect of Therapist Color-Blindness on Empathy and Attributions in Cross-Cultural Counseling[J].J Couns Psychol,2004,51(4):387-397.

The Limitation of Western Traditional Counselling Theory :From Multiculture Perspectives

YANG An -bo ,YOU Miao ,YU Xin -hao ,et al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cienc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From the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s of western mainstream counseling theories, including psychoanalysi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nd humanism. It analyzes the adjustments made by these theories for visitor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puts forward the multicultural concept that consultants should have when applying these theories. Psychoanalysis emphasizes the internal dynamics of individuals, neglecting the influence of other ethnic groups' intergenerational role and other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so we should improve our awareness.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ften overemphasizes the individual factors,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social environment in religion.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self realization needs of humanism assumption and collectivism culture, in addition,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visitors. Scene adjusts the intensity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The mainstream consulting theory will have a broader application prosp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 culture.

Key Words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psychoanalytic theory,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theory, person-center theory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772(2019)21-0056-03

DOI: 10.12014/j.issn.1002-0772.2019.21.15

①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②美国中阿肯色大学心理与咨询系 美国康威 72035

作者简介:

杨安博(1973-),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成人依恋、家庭教养和幸福感、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等。

E-mail:anyang@psy.ecnu.edu.cn

2.2.1 白藜芦醇DPPC脂质体处方筛选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DPPC脂质体。称取适量DPPC、胆固醇和白藜芦醇,加入乙醚与乙醇(1∶15)混合溶液使溶解,于60 ℃旋转蒸发器上蒸发1 h,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 7.4)水化30 min,超声15 min,即得白藜芦醇DPPC脂质体。

收稿日期: 2019-06-17

修回日期: 2019-10-10

(责任编辑:刘利丹)

标签:;  ;  ;  ;  ;  ;  

从多元文化视角看西方主流咨询理论的局限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