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研究论文

古都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研究*

郝鹏展 陈沛东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宣传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阵地。筛选出能代表古都郑州城市形象的20个历史文化资源点,并从影响传播力建构的传播主体、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四个方面进行控制分析、形式分析、内容分析、效果分析,发现其微信公众号在传播古都郑州的历史文化中存在的运营管理缺位,传播形式不足,传播内容不具吸引力和传播效果总体不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打造微信大号,精心编排设计,寻找原创内容,扩大传播面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增强古都郑州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

关键词: 古都郑州;历史文化;微信公众号;传播力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在传播效果,传播时效性,传播形式,交互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伊尼斯曾指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新文明的诞生[1]”。如今正处在一个新兴媒介不断发展的时代,因此借助新媒体传播城市历史文化将更有优势,微信作为一种新型自媒体正逐渐影响人的生活。《2018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2]指出,微信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10.82亿,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播的潜在受众,而微信公众平台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在交互性方面,能够通过入选精品留言实现和受众的交流互动,借助微信这种自媒体能够有效地传播城市文化。因此,本研究将以微信自媒体为切入点,分析古都郑州的新媒体传播力。

1 古都郑州城市概述

郑州位于中原腹地河南,夏商时期,是管国、郑国、韩国的都城,隋唐五代和宋明元清时期,这里是州。2004年11月,郑州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一同入选中国“八大古都”行列。如今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从目前的城市分区和发展方向来看,基本源自1927年与1947年的两次城市规划[3]。如今郑州的经济实力也渐趋强劲,2018年,郑州市经济总量达10143.3亿元,其中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00亿元,全年旅游人数达1.15亿人次。旅游收入约占GDP总量的12.8%。此外,郑州历史悠久,拥有较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景区,截止到2018年2月,4A级以上景区1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5个),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15处,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1项。

古都郑州城市历史文化的弘扬,需要选取一定的历史文化资源点作为对外传播的名片,形成独特闻名的古都城市魅力,吸引旅游者和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

3.教、康、保整合服务模式运用在6位孤残儿童(分别为多重障碍2名、脑瘫1名、自闭症1名、唐氏症1名、发育迟缓1名)身上,通过多专业的评估,召开个案研讨会议,制定个别化支持计划,开展专业服务,为他们找到了学习、康复和生活的目标。各专业工作人员按照计划目标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目前在培养孤残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康复或治疗效果等诸多方面成效显著。

通过查阅有关郑州入选古都的相关文献资料,古都郑州拥有标志性文化资源点共20处:世界文化遗产7处:少林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汉三阙、观星台、会善寺;与古都郑州历史文化相关者9处:郑州商代遗址、王城岗遗址、娘娘寨两周城址、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郑韩故城、北宋皇陵、新密古城寨、大师姑城址、新砦遗址;4A景区2处:黄帝故里、康百万庄园(除去世界文化遗产已列出的嵩阳书院、中岳庙);著名博物馆2处: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

2 古都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传播和接受信息的重要平台,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城市文化的传播而言,微信公众号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渠道。

3.3.1 文化意识缺位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打破原有秩序,使现行的规则和制度不合时宜甚至失效。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哪些价值观值得我们关注,并指导我们构建新规则和制度,以重构社会系统。

张春华认为:“一个传播力强的实体必然具备两重因素。第一,能运用各种传播方式,把握各个传播环节,确保良好的传播效果。第二,能够确保通过传播所构建的形象与自身定位和自身的核心职能相符合。[5]”传播力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的控制能力,传播主体所采用的传播形式,所创作的传播内容和所实现的传播效果这四个方面。

2.1.1 公众号开通情况

2.1 控制分析

本文以上述历史文化资源点为研究对象,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2018年全年为抽样时间段,对上述20个历史文化资源点的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进行分析,具体将以控制分析、形式分析、内容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对于上述20个历史文化资源点,其中开通公众号的有: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会善寺、黄帝故里、康百万庄园、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共八个。未开通的有郑州商代遗址、王城岗遗址、娘娘寨两周城址、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郑韩故城、北宋皇陵、新密古城寨、大师姑城址、新砦遗址等相关遗址类9处,以及嵩岳寺塔、汉三阙、观星台世界文化遗产3处,一共12处。

2.1.2 公众号认证情况

微信公众号的官方认证能够增加公众号的辨识度,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合理性。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点微信公众号中,其中有官方认证的4处,黄帝故里、康百万庄园、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未认证的是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会善寺4处(图1)。

图1 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点微信公众号认证情况

对于其运营主体情况而言,其中少林寺官方网站和中岳庙的认证主体是其他组织,所占比例25%。黄帝故里和嵩山会善寺认证主体是企业,所占比例是25%,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和康百万庄园景区认证主体是景区,所占比例是37.5%,无论是景区自身的运营管理和交给其他组织或者企业来运营,都可以实现比较好的传播,而仅嵩阳书院的运营认证主体是个人,所占比例为12.5%,而且无官方认证,在传播过程中权威性较弱,处于不利地位。

方法3:蒸发鉴别法。取一干净、干燥的玻璃片,然后分别在不同位置滴等量水样,待其完全蒸发后,白色残留物多的水样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2.2.2 图片视频和音频的运用

从微信公众号文章发文频率来看,少林寺官方网站以2018年全年发文573篇,发文228天高居首位,河南博物院以发文295篇,发文192天居于第二位,第三位是嵩阳书院发文195篇,共发文128天,康百万庄园发文88篇,发表44天排在第四位,第五位是黄帝故里发文59篇共计50天。中岳庙、郑州博物馆,发文均不足50篇,分别排在第六、七位,嵩山会善寺2018年全年无发文。从郑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公众号总体发文频率来看,前二位基本合格,基本上做到每天发文,但其他公众号发文频率较低,没有养成定时发文的习惯(图2)。

2.关税。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降低农民生产负担,我国对化肥进口关税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化肥关税政策的大体方向为鼓励进口、限制出口。1997年始,国家对化肥关税政策实行配额内外有别的关税税率。1997~2002年我国对尿素和磷酸二铵的进口实行配额许可证限制;2002年以后,我国对全部化肥实行配额管理。为缓解化肥供需矛盾,针对不同化肥品种,不同年份会有不同的化肥进口优惠政策,实际执行的关税税率一度低至1%。

2.2 形式分析

2.2.1 导航栏设计

微信公众号中导航栏设计是关注公众号后率先进入的页面,可以算是产生首因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要在导航栏设计上花功夫。导航栏设计的框架要与本公众号的定位适宜,能够突出特色,同时还要满足公众的需求,做好服务受众的工作。导航栏设计主要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形式,复合式的菜单相对于单一式菜单更为饱满更细致更加完善,内容相对更加全面,能产生比较好的受众效果。

图2 2018年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发文情况

图3 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导航栏设置情况

根据分析,导航栏为三列复合式导航栏,除了嵩山会善寺没有导航栏以外,仅嵩阳书院为两列,其中一级菜单中以景区活动和景区服务景区介绍为主,主要是负责景区的运营与管理工作,对于景区文化的推广相对较少,也可以看出对景区文化推广的不重视(图3)。

河南博物院设置的导航栏内容最为丰富,效果最好,包括“导览”“展览”“服务”三个一级菜单,每个一级菜单下设四五个二级菜单,“导览”一栏介绍河南博物院的基本概况和参观详情,“展览”一栏设置了比较重要的和具有特色的展览活动,“服务”一栏设置了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商店和与博物院相关链接的四篇文章。康百万庄园景区、黄帝故里、郑州博物馆三个景区的导航栏设计中规中矩,基本是景区服务、景区活动、购买门票等相关设计;嵩阳书院和中岳庙的导航栏涉及景区的文化,意识到了文化宣传,这一点值得肯定。

2.1.3 发文频率

微信公众号中图文结合的形式或者配以视频,能够在短暂的时间传播更大量的内容,同时视觉冲击力也更为强劲,在知识碎片化传播的时代,非常适合用多种形式配合传播。

郑州历史文化微信公众号一般都做到了图文兼备,但在文章中配置音乐或者视频的不多,仅有少数几篇文章插入了视频,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阅读量相较以往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少林寺官方网站的“【视频】非常少林”这篇文章嵌入视频,达到1W+的阅读数和261的点赞数,成为2018年全年最热文章。河南博物院的“全省非遗传承人明天扎堆儿河南博物院,弄啥嘞?”达到7000+的阅读量,也成为该公众号的全年最热文章。

2.2.3 版面编排

微信公众号页面排版的留白和重要信息框取、标注、小标题、线条等的运用,行间距、篇幅长短、字体、色彩搭配等,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到传播效果。

除了上面的文化词语外,小说中还出现了表现鲁迅故乡乡土气息的“乡土语言”,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方言等。这种民间话语的最大特点便落在一个“俗”字上,这个“俗”字可以同时作“通俗”“低俗”“粗俗”等义解。这类话语形式鲜活,语域广泛,它们往往是简洁精练又通俗易懂,长期为汉民族所喜爱。因此,如何将这种雅俗共赏的话语传译过去,是译本能否有效地感染目的语读者和观众的一项重要因素(周领顺2016:79)。以下将具体考察两译本中关于乡土语言的翻译。

根据分析,河南博物院和郑州博物馆的版面编排最佳,行间距设置合理,对重要信息进行框取和不同颜色标注,形成比较鲜明的传播特色。黄帝故里和康百万庄园景区不少文章设计了小标题,把一篇长文章有效的分割成若干部分,使得受众的视觉阅读得到了缓冲,色彩大多使用黑色,在特殊活动或者重要处采用红色标注形成鲜明冲击。少林寺官方网站的排版分段较少,基本是图片+文字堆砌,排版显得较为拥挤,给人产生压抑感。对于字的颜色,95%的字是黑色只有少部分特别标注的字体加红色或者蓝色以示显著。如图4所示,嵩阳书院的微信公众号色彩较多,由于是古文添加了注释,所以注释以括号内缩小字体和蓝色字体以示区别,但是这样排版视觉效果不好,且颜色不清晰,显得比较混乱。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加上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并不多见,所以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受众,需要在导航栏、目录栏及标题方面下工作。导航栏是关注公众号后首先进入的页面,极有可能产生首因效应,因此必须重视起来,精心设计导航栏,不能仅仅是购票的渠道,同时还要提供更多服务内容和文化介绍,设置复式导航栏。在目录栏方面,一次不要推送四到五条,过多的文章会产生阅读压力,应精心选择两三条,重要内容放在首位。

2.3 内容分析

图4 郑州历史文化类相关微信公众号版面截图

本文所分析的八个公众号中,内容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是少林寺官方网站,其内容多是参禅佛法和关于佛教历史文化之类的文章,历史文化类文章占比最多,其余内容所占比例不足1/4。嵩阳书院,其公众号形成风格迥异的“源解千字文”和“说文解字”系列,对文化做了比较好的挖掘,但内容单一,对于不喜欢上述两个系列的受众,该公众号则毫无吸引力。中岳庙,历史文化类也将近半数,内容多是中岳庙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对它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关于景区的历史文化发掘,做得相对较好。河南博物院发文,以党委会议和党委活动居多,党政宣传类文章所占比例超过1/2,此类文章一般较为枯燥,过多此类文章将会降低受众的阅读兴趣。郑州博物馆发文,以博物馆的展出和相关景区活动居多。黄帝故里和康百万庄园景区发文较杂,黄帝故里各类占比较为均等,除占比超过1/4的党政机关类文章外,其它还包括高考分数线,姓氏类杂文等。康百万庄园发文,有姓氏、节日等,及其他无关联文章,没有形成自己的传播风格,而且内容上缺乏原创,与网上内容基本别无二致。总体来看河南博物院、黄帝故里和康百万庄园景区历史文化类内容构成较少,文化挖掘欠缺(图5)。

在清博数据提供的2018年度热词当中,河南博物院的“博物馆”“博物院”“文化”三个词高居前三,分别达到了793,398,346次,少林寺官方网站的前三位热词则是“少林”“菩萨”“少林寺”,分别是259,197和173次。可以看出微信公众号的年度热词基本与其公众号名称相符,传播内容符合其微信公众号定位。

图5 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内容构成情况

图6 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WCI指数

2.4 效果分析

2.4.1 WCI指数

WCI指数是由清博数据提供的,通过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一种衡量公众号传播效果的数值。通过总阅读数、平均阅读数、最高阅读数、总点赞数、平均点赞数和最高点赞数六个指标来评估得出最终指数。WCI指数较高的,传播能力强,传播效果好。由图可以看出,清博数据提供的WCI指数能够比较直观地看出各公众号的传播力情况,少林寺官方网站WCI传播指数最高628.9,河南博物院560.23排在第二,第三位是康百万庄园景区424.25,第四位是郑州博物馆达到388.49,黄帝故里第五位仅有250.66(图6)。而嵩阳书院、中岳庙和嵩山会善寺没有入选清博数据。

2.4.2 点赞量和阅读数

另外也有一些未收录于清博数据的公众号,不过根据清博数据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WCI指数主要由阅读指数和点赞指数构成,跟阅读总量,最高阅读量,篇均阅读量,点赞总量,最高点赞量,篇均点赞量有关,由此也可以得出三个未入选清博数据的微信公众号嵩阳书院、中岳庙和嵩山会善寺的WCI指数,中岳庙总阅读量2W+,点赞量8排在三者最前,嵩阳书院总阅读量2000+,点赞量0,排在次位,嵩山会善寺在2018年并未更新,因此未列入名单。根据阅读总量依次递减的顺序进行排列,除郑州博物馆公众号之外,其余的阅读量和点赞量也基本依次递减(表1)。郑州博物馆年发文只有19篇,但总阅读量达到6W+,与年发文88篇的康百万庄园景区基本持平,所以篇均阅读量较高,点赞量也较高,较为受众喜爱。可以预测的是,增加发文量,提升阅读总数和相应的点赞数,可以有效提高公众号的WCI指数。总体来看,郑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中没有阅读量10W+的爆款文章,点赞量也总体较低。可见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点的微信公众号总体传播力均较低。

如笔者在讲授《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材料的搜集,调查、整理现实生活中小数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小数的现实意义有哪些?什么是单位及意义是什么?并在课上进行展示与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事实证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

3 古都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类微信公众号现存问题分析

基于上述古都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类公众号传播力的翔实研究,对于微信公众号的现状有了总体了解,其中微信传播指数较高的公众号,在发文频率,版面设计,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上都相对较为完好,其浏览量和点赞量相对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3.1 公众号运营管理欠缺

3.1 1 未开设相应公众号

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借助自媒体能够有效地推广内容,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景特色等等,甚至不需要多少投入就能收取比较好的传播效果,然而郑州许多历史文化资源点的管理者并没有公众号管理运营观念,比如有关古都的商代遗址、王城岗遗址等9个遗址地区和3处世界文化遗产嵩岳寺塔、汉三阙、观星台,并没有开通相应的公众号,在郑州城市历史文化传播过程中,实属一大劣势,没有能够对当地以及景区的文化有效的发掘和推广。

3.2.1 导航栏设计粗糙

PCR反应程序:预变性95 ℃ 8 min,变性95 ℃ 45 s,复性55 ℃ 45 s,延伸72 ℃ 2 min,25个循环,补充延伸72 ℃ 10 min,保存于12 ℃ 5~10 min。

对于公众号的认证,八个有公众号的历史资源点仅有50%的认证率,甚至嵩阳书院的认证主体为个人,这样的认证毫无权威性可言,受众会对该公众号心存怀疑。因为非官方认证会大大减小关注度,也就无法实现有效传播。

(2)加封器、开封器:实际上是一个电子铅封的读写器。该设备通过无线射频,读取或写入铅封中保存的数据。该设备无须和电子铅封连线,通过无线方式可读取、写入铅封中保存的信息。

3.1.3 未形成固定推文频率

固定的推文频率能够养成受众的定期阅读习惯,但是也仅有少林寺官方网站和河南博物院发文达到标准,其中郑州博物馆,黄帝故里,康百万庄园和中岳庙年发文均不足100篇,公众号管理方面做得尚显不足,没有养成定期发文习惯,使得受众也无法养成定时的浏览习惯,从而对公众号产生依赖感和黏合度。

3.1.4 未与用户养成良性互动

关于文章留言方面,仅有中岳庙,黄帝故里和河南博物院三个公众号开通了留言功能,但入选留言均是0-1条,并无回复。新媒体的交互能够刺激受众参与度和增加黏性,公众号管理交互意识尚显不足,难以实现受众与该公众号之间的交流互动。

3.2 传播形式尚有不足

3.1.2 未进行官方认证

在导航栏设计方面,大多数采用了复合式导航栏,仅仅成为景区的服务工具,提供购票和浏览信息,而缺失相应的文化包装和宣传,甚至很多文章的导航页仅仅是链接到一篇普通的文章中,文章也并没有精心设计,不能给受众更好地浏览体验。

3.2.2 新媒体传播手段单一

虽然大多数的文章都采用了图文相嵌的形式,但是插入视频的比较少,综合来看,古都郑州各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插入视频的全年不超过5篇,黄帝故里、嵩阳书院、中岳庙,均未插入视频和音频,更别提VR、AR、H5这类新技术的运用,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越性就在于传播手段的丰富多样,然而却没有发挥出优势,仅仅使用单一的图文嵌合的形式,与传统纸媒相差无二。

3.2.3 版面编排不够美观,形式混乱

版面编排方面,太多的颜色和大小不一的字体以及密集的排布都会带来不愉快的阅读体验,大部分公众号的文章都注意到了留白和段间距分布,或采用短段落的形式,但是还有一些官方网站,如少林寺和嵩阳书院需要改进提高,少林寺官方网站的文章过于局促,仅仅是图文的叠加,没有运用到色彩、线条和重要内容的框取和标注等,嵩阳书院的版面编排上,字体颜色过于鲜艳刺眼,且字体不一,版式较为混乱。

3.3 传播内容不具有吸引力

有关传播力的概念,学界众说纷纭,基本来看可以概括为三类:“能力说”,“力量说”和“效果说”。刘建明认为:“能力说”包含“效果说”,传播力的内涵包括“媒体实力”与“影响力”[4]

古都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重要城市,景区文化资源深厚,然而各资源点对于景区文化的发掘与传播做得欠缺,大部分所传播的内容文化意识缺位,没有传播景区尤其是特色景点的历史文化,黄帝故里和康百万庄园发文内容较杂,所刊发的文章,包括留白、姓名的来源等等与景区文化格格不入。

3.3.2 党政宣传意味较浓

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IP和SDI信号将会共存,在向IP过渡期间,如何设计信号调度的拓扑方案,是向IP顺利过渡的关键因素。在向IP过渡期间,以下3种信号调度拓扑方案可作参考。

互联网语境下的生态建设,应将“权威主义和宣传主义范式”转变为“以受众为核心的社会心态调适范式”作为关键点[6]。然而很多公众号却沦为政策意识的宣传地,这样的内容对受众没有吸引力,传播范围较为狭窄,话语也较为生硬,保守的宣传模式只会降低受众的好感度,减少关注度和点击率。

表1 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和点赞情况表

3.3.3 内容充满商业化气息

还有的内容仅仅是景区的活动宣传,内容比较肤浅,充满商业化气息,文化味比较浅淡,虽然短期可能会吸引受众关注,一旦活动停止,点击量就会骤然下降,这种趋于利益化和商业化的营销内容不会受到受众的喜爱。

3.3.4 文章原创性不足

文章坚持原创性的,仅有少林寺一家达到50篇,其余均是不足十篇,很多内容都是相互借鉴,相互抄袭,同质化趋势严重,或者直接复制粘贴,内容较为低劣。如康百万庄园景区所刊发的“你所有的努力,都有迹可循”这样的鸡汤文,在微信订阅号中不绝如缕,又与景区文化毫无关联,传播此类文章毫无优势可言。

3.4 传播效果总体不佳

3.4.1 WCI指数偏低,未出现爆款文章

根据清博数据提供的WCI指数显示,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类公众号总体传播力均在500左右甚至以下,据排行榜可以看出,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WCI指数排在前列的均在1000+。也就是说,郑州地区的历史资源类公众号与排在前列的公众号还有较大差距,并没有爆款的10W+文章,总体浏览量超过1W+的仅是少数,点赞量都在50以下,与优质公众号有较大差距,当然换个角度看,这正说明了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4.2 粉丝基数少,受众面相对较窄

一方面可能受众面比较狭窄,尤其是关于景区历史文化资源类的公众号,受众的渠道比较单一,可能仅仅是通过景区张贴的购票微信二维码关注,还有目前处在一种浅阅读的状态,对于文化类的深度性文章受众需求度不高,反而对娱乐性文章有较大兴趣,所以总体的传播效果尚显不佳。

4 古都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发展建议

4.1 打造微信大号,加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

4.1.1 政府引领打造微信大号

当地尚未建立公众号的历史文化类景区,应该尽快建立公众号,由文化部门出面跟旅游局合作或者交给相应的新媒体运营公司打造微信大号,发挥其“舆论领袖”的作用,传播当地的古都城市文化。对于能够发掘历史特色的优秀微信公众号,要进行奖励和相应的扶持,政府要参与进来,给予重视,塑造郑州的古都城市文化形象,打造郑州的古都城市文化品牌。

4.1.2 养成固定推文习惯

应高度重视发文频率,选派专门人员进行公众号的运营管理,细心研究如何挖掘历史文化并打造爆款文章。要养成固定的推文习惯,推送时间要有明确的界定,比如晚上八九点钟,因为一般受众一天的工作任务结束,能够有闲暇进行阅读。要让受众点击公众号阅读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4.1.3 奉行受众至上的传播理念

公众号的互动也要重视,要开启留言功能,变管理意识为服务意识。正如彭兰所言:“在大众传播中占领高点,不再仅仅是建立权威的媒体或门户网站这么简单了。[7]”要向人民网学习,积极入选留言,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采用草根话语和网络用语,摒弃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宣传意识和强权思维,将受众置于首位,采用受众至上的理念,让受众有更多的参与。

4.2 精心编排设计,丰富传播形式

4.2.1 精心设置导航栏和目录栏

1.党的领导机构。党的领导机构担负着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应切实承担对本地区和部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责任。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推动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党委(党组)要真管真严,常管常严,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纪委要敢于直面问题,严格执纪问责,加强检查考核,开展政治巡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提醒,看到错误现象及时纠正。

4.2.2 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受众提供阅读便利

应尽力为受众提供阅读便利,根据施拉姆的理论,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8],降低受众的阅读费力程度,或然率就越大,受众就越容易选择这类信息。视频所涵盖内容多,且相较于文字图片浏览更为便利,因此在文章中插入视频,音频就显得极为重要,用五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往往能提供较多的信息,同时还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如今的技术盛行,像H5、VR、AR、小程序,都可以添加进来,丰富传播形式的同时,还能增加交互感,增加用户的参与度,保持用户黏性。

4.2.3 合理安排版面设计

版面编排方面要注重适当的留白,文章不宜过长,在两三百字处插入适当的图片或者是文本框图表,以免受众会感到视觉疲劳。在字体和颜色方面,不要用过于鲜艳的颜色和大小不一的字体,一般用宋体黑色五号字较为合适。

综上所述,对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需要充分关注和重视,对于农业经济建设提供更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实现农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3 立足原创,打造品牌文化内容

4.3.1 打造多元化的优质原创内容

四环素对纳米细菌感染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CaSR、Claudin-14表达的影响 ……………………… 申茂磊等(19):2607

在新媒体传播业态下,很多人认为形式主义将占据主流,但“内容为王”的呼声仍不绝如缕,采用新颖独特的形式可能会占据一时的热点并打造爆款,但是能保持受众黏性并最终留住受众的,仍然是内容,因为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为王在新媒体时代仍然没有过时。正如施拉姆所认为的那样,或然率公式中的分子越高,或然率就越大,就越容易选择这类信息[9]。报偿的保证主要是指信息满足受众需求的程度,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多是相互抄袭且劣质居多,原创内容少。立足原创打造优质内容,就能够在众多内容中脱颖而出,得到受众的青睐,使受众在信息选择过程中更容易选择这类内容。

4.3.2 内容应切合郑州历史文化资源

要发掘郑州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度发掘郑州这座古城的城市文化资本,“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特征和鲜明现代化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其中历史文化特征是精髓。[10]”因此要从多个层面来展示古都的历史文化精髓,用文字视频等传播形式,将郑州古都的城市文化形象传播出去,这不仅仅是建设郑州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更是在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

4.4 扩大传播面,重视传播效果

4.4.1 积极与文旅局合作推广

传播效果不佳的很大一方面因素,是由于基础粉丝数目低和潜在受众少。一方面由于微信公众号不像微博是开放式的信息平台,关注方式比较单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出去,比如与当地的旅游局、文化局合作,或者参与腾讯举办的“芒种计划2.0”等相关活动,增加其公众号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将微信公众号主动推出去,扩大基础受众群,有效提升传播效果。

由于滑坡深部位移监测难度较大、精度较低及地表GPS监测技术的成熟,且考虑到地表监测点和滑带岩土体位移时序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特征,研究人员主要基于地表GPS位移监测信息进行滑坡位移预测及灾害预报[1-3]。目前,已有众多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被提出,极大了推动了滑坡位移预测及灾害预测预警研究。这些位移预测方法主要可分为4类:

4.4.2 拓展潜在受众群体

由于现在处在一种浅阅读的时代,受众普遍对历史文化这种深度类的信息不感兴趣,相反比较倾向于娱乐类的内容,但从大趋势上可以预测,受众的阅读兴趣将会在未来发生转变,因为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重要地位,文化类的节目逐渐受到大众的欢迎,因此历史文化类的潜在受众是未来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要抓住这些潜在的受众。当然,受众阅读兴趣的培养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VR、AR、小程序、小游戏这样的传播形式和精心设计的版面,以及有趣的文章和活泼的话语体系,来吸引潜在的受众关注,以此来增加阅读数和点赞数。

4.4.3 主动参与数据榜单排行

积极与清博数据、百度指数、微信指数这类大数据公司合作,参与到它们的榜单中,研究历史文化类总榜排行中位居前列的公众号,积极主动地探索打造受众喜欢的爆款文章和热点公众号,参与到竞争中去,通过比较、学习和创新,最终迎来更多的阅读数和点赞量,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5 结语

新媒体时代,要重视新媒体之于城市历史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微信作为新媒体三把交椅中的巨头,更应利用好其平台的优越性,借助其庞大的活跃用户基数实现有效传播,挖掘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起郑州古都品牌形象。然而通过对古都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点的相关公众号考察,发现各公众号传播力相对较低,存在若干问题,因此应该重视起来,在打造微信大号的同时,带动小号,形成重点突出,以点带网的传播形式,推动整个郑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公众号的建设。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运营工作,对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要进行相应的整改,立足于古都郑州当地的城市现状,大力传播历史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古都郑州的文化底蕴,促进郑州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2018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R/OL](2019-01-10)http://www.sohu.com/a/287975565_567873.

[3]郝鹏展,激进与保守:民国期间郑州两次城市规划的比较[J].中国名城,2012(11):44-51.

[4]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张春华.传播力评估模型的构建及其测算[J].新闻世界,2013(9):211-213.

[6]张志安,聂鑫.互联网内容生态变化:历程、路径与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8(10):5-12.

[7]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8][9]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田鹏.特色危机视角下的城市主题文化构建思路研究——以郑州为例[J].中国名城,2012(4):29-32.

Abstract: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WeChat Public Numbe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sition to promote the city's history and culture.This paper selects 20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points that can represent the imag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Zhengzhou, and conducts control analysis, form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and effect analysi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subject, communication form, communication content,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 that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power.The study found that WeChat Public Number had four problems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 the ancient capital Zhengzhou, including lack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forms, unattractive communication content, and generally poo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It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dissemination power of the ancient capital Zhengzhou WeChat Public Number by creating WeChat large size, carefully arranging the design, looking for original content, and expanding the dissemination surface.

Key words: the ancient capital of Zhengzhou ; History and culture ; WeChat Public Number ; Dissemination

作者简介

郝鹏展,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讲师,中国城市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沛东,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144(2019)-07-40(7)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新媒体视阀下陕西城市文化的传承、重构与传播研究。

责任编辑:蒋亚林

标签:;  ;  ;  ;  ;  

古都郑州历史文化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