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水泥稳定混合料配合比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探讨论文_张俊祥

张俊祥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摘要: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工作时,需要对水泥稳定混合料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进而确保路基路面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开展配合比设计,可以为施工提供重要的参数。本文先对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基本概念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配合比方法及其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路面;水泥稳定混合料;配合比;方法;注意问题;

1引言

公路路基路面结构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因而会受到冰雪、强降水等恶劣气候环境的破坏。同时,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组成与汽车荷载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就对半刚性基层施工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进行公路工程的建设工作时,水泥稳定混合料(半刚性基层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修筑的基层与底基层结构,有着良好的力学性能。

2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基本概念

通过在粉碎的土或松散的土中加入适量的水泥、水、添加剂等物质,并经过合理的搅拌、摊铺、碾压、养护之后所形成的板体结构,称之为水泥稳定类基层。一般来说,这类基层材料中的碎石含量不超过50%,并且该类基层有着一定的抗压强度。现阶段,在进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施工时,这类材料有着相对广泛的应用。由水泥稳定混合料所修筑的基层结构,不仅能够达到强度方面的要求,同时还有良好的板体效应,能够承受较大的车辆荷载。此外,在抗冲刷性能与耐久性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造价相对较低,施工环节较为简便,施工质量容易得到控制。

3水泥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对于后期的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因而,在进行配合比设计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设计,重点做好原材料的选取以及混合料的设计工作,同时还要对其中的一些细节性问题进行把控,进而提高配合比设计的整体水平。

3.1原材料的选取

通过做好原材料的选择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基层结构的施工质量。具体来说,材料选取时要对其各项基本参数进行检测,确保材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检测工作中要重点对集料颗粒的最大粒径进行控制,并且要确保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颗粒组成满足规范要求。对于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施工时要确保粗颗粒的最大粒径不能大于53mm。在进行高速公路以及一级公路的施工工作时,要确保粗颗粒的最大粒径控制在37.5mm以内。此外,对于混合料中的细粒土,其液限不能大于40%,塑性指数不能大于17%。另外,对于混合料中的粗粒土与中粒土都应满足规范与设计要求。施工中所选用的水泥,最好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还可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稳定类材料。对于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时所使用的水泥,要确保初凝时间控制在3h以上,并且要保证终凝时间超过6h。施工过程中,不得应用快硬水泥以及早强水泥等。

3.2混合料的设计

具体设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这里仅对设计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点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进行同一种类混合料样本的制备。这一过程中,要对水泥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其次,要确定不同种类混合料含量,明确施工时的最佳含水量以及最大干密度等重要参数。一般来说,每组至少要选取三个样品进行击实试验。上述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对不同试件的干密度进行计算。在进行强度试验时,如果发现试验结果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差,那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问题的处理。所制备的试件需要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保湿养生6d,之后再进行浸水处理24h。通过对式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可以计算式样的抗压强度。不同等级的道路对于水泥稳定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其中,下表1为规范对试件7d浸水抗压强度的规定。

表1 抗压强度规定

4水泥稳定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4.1骨架材料的要求

所用骨架材料的强度,将会对基层结构的整体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对于骨架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而在进行骨架材料的选择时,首先要对集料颗粒的最大粒径进行严格控制,由于上文以对该方面内容进行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随着颗粒粒径的不断增加,拌合以及整平、摊铺过程中,对于机械的损害程度也越大,并且在摊铺过程中容易出现离析问题。因此,现阶段的施工工作中主要应用粒径较小的骨架材料。但是,这一要求会增加石料加工的难度,进而提高了基层结构的造价。对于高等级的公路要尽可能使用最大粒径较小的集料,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进行摊铺、压实,进而确保水泥稳定混合料的施工质量。

4.2注重养生条件和含水量的控制

通过控制好养生条件,能够有效提高水泥稳定混合料的整体强度。养生工作中,要对温度、湿度状况进行严格的控制,标准的养生温度是20℃±2℃,湿度要控制在95%左右。如果施工时采用高温养护的方式,那么要将温度控制在60℃±1℃左右。在实验室标准的养生环境中,试件应均匀的放置在铁架或者木架上,并且试件间的间距要控制在10mm到20mm之间。同时,试件表面要有一层水膜,养护过程中不能用水直接冲淋。养护期间,如果含水量过低,将阻碍物理化学反应的发生。因而,在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作时,要将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合理区间内。

4.3收缩性控制

在应用半刚性材料进行高等级公路基层结构的施工时,由于受到材料性质方面的影响,早期会出现收缩性问题。一方面,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不断蒸发,混合料的干缩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温度的升高与降低,也会导致混合料出现胀缩问题。实际施工过程中,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结束之后,如果养护条件达不到要求,或者不能及时进行面层结构的铺筑,都可能导致半刚性基层出现干缩性裂缝,进而对基层强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在利用水泥稳定混合料进行基层施工时,要对干缩性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为降低水泥稳定粒料的干缩问题,要将水泥剂量控制在5.0%到6.0%的区间内,降低混合料的收缩系数如果水泥剂量超过了6%,那么混合料的收缩系数将会显著增加。因而,施工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粒料级配的方式,来降低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干缩问题。

4.4延迟时间的控制

对于延迟时间而言,主要是指混合料从加水搅拌一直到碾压工作结束后所消耗的时间,延迟时间对于混合料的干密度、强度等重要参数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延迟时间的不断增加,混合料的强度将会大幅降低,并且干密度的损失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施工时要选用终凝时间长的水泥,并且施工前要对相关流程进行研究,对运输路线进行优化,缩短混合料的运输时间。

4.5确定水泥最佳剂量

水泥剂量不仅会对干缩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混合料的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进行配合比设计工作时,要对强度平均值与设计要求值进行对比,并且参考试验结果,得出了水泥剂量在6.0%时,混合料的强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增加水泥剂量,虽然能够提高基层结构的强度值,但是也会增加工程造价。因而,配合比设计工作中应明确最小水泥用量。

5结束语

目前,水泥稳定混合料在高等级公路工程的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比于沥青混合料基层而言,水泥稳定基层在强度、稳定性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施工时对于温缩性、干缩性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配合比设计工作时,要明确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并对粗集料、细集料的选取进行严格的管理,尤其要做好粗集料最大粒径的把控。

参考文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S].JTG/TF20-2015.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TJ034--2000.

[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S].JTG E51-2009.

论文作者:张俊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公路路面水泥稳定混合料配合比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探讨论文_张俊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