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吴乐英

【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后,其疼痛缓解的总体有效率和病人的总体满意率分别为95.65%、91.30%,高于对照组病人的78.26%、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骨折病人术后的疼痛,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骨折;快速康复护理;应用

前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交通、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由车祸、高处跌落等外伤因素导致的骨折发生率逐年递增,而对于满足手术指征的骨折病人临床一般推荐进行手术治疗,尽可能的达到解剖学复位以及妥善固定,使病人骨折康复后尽可能的恢复正常骨骼结构形态与功能。但骨折病人术前术后往往存在局部疼痛等症状,不仅对病人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骨折术后的康复进程或导致不良结局的产生。手术是治疗骨折患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治疗效果与预后较差。不断优化围术期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心理及身体机能快速康复是临床护理追求的目标。骨折病人在术后通过会出现疼痛加剧的临床症状,在夜间更为明显,疼痛的出现使病人寝食难安,并且疼痛控制的难度较大,在术后通常使用镇痛泵对病人进行镇痛,但副作用较大。所以,做好临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快速康复护理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男性病人12例,女性病人11例;年龄从24岁到68岁,平均年龄为(43.82±2.46)岁。对照组男性病人13例,女性病人10例;年龄在23岁到65岁,平均年龄(43.67±2.38)岁。

纳入标准:所有病人均符合骨折病症特征,且骨折部位不一;所有病人均进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人表达沟通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病人;心力衰竭病人;代谢紊乱病人。

所有病人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病人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要主动向病人介绍术后疼痛出现的规律、缓解疼痛有效的方法、可以应用的镇痛药物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与病人的交流了解病人的术后疼痛的认知状况,对其中的错误认知指出后进行宣教,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新认知,使病人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处理,术后疼痛能够得到缓解,不会影响术后康复。

(2)健康宣教

凭借病人的年纪、文化层次与职业特征等,医护人员借助易懂的言语对病人解释在施行手术后极有可能产生的各类并发症与功能训练的有关方法,以辅助病人把握疼痛感产生的各类要素、时间、位置与怎样借助高效的对策予以处理与减小疼痛感等。

(3)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必须提前就术后可能出现疼痛的情况详细向病人说明,让病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减少不良情绪导致的增敏性疼痛。另外术后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和病人的沟通,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对病人疼痛反应给予密切观察,对于存在哭泣、呻吟的病人,及时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疼痛状况,通过合适的方法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4)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多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的情况,护理过程中手法尽量温柔并保持亲和的态度,因此,病人建立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使病人放松,并改善了病人在护理过程中的合作。护理人员可以帮助病人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通过指导病人看电视,听音乐,阅读书籍等等,或者让病人的家人与病人交流,与病人沟通以达到转移注意力,或者让病人表现出幽默的程序或者讲笑话。

(5)体位护理

根据病人的创口部位以及实际情况指导病人取正确的体位,通常为健侧卧位或平卧位,让病人在休息中更舒适,从而缓解病人的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在手术后,病人的敷料应在手术后观察以使病人处于一个舒适的位置,一般情况是在外侧或仰卧位。

1.3评价标准

评价总体有效率:主要通过“长海痛”尺完成,可分为疼痛消失、疼痛缓解、疼痛无变化三个层次标准。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院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分为三类:“满意”、“比较满意”和“不令人满意”三个类别。总满意率=(满意病人的数量+比较满意病人的数量)/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人护理的总体有效率对比

根据统计得知,观察组病人疼痛消失人数与疼痛缓解人数之和为22,观察组病人的疼痛消失人数与疼痛缓解人数之和为18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78.25%,且P<0.05,详如表1所示。

2.2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根据统计得知,观察组病人满意人数与比较满意人数之和为2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人数与比较满意人数之和为16,满意度分别为91.30%和69.57%,且P<0.05,详如表2所示。

3 讨论

疼痛是骨折患者临床中常见的症状,并且这种症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病人出现长期疼痛更会导致身体多方面受到严重的损伤,疼痛已经被国际相关组织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骨折病人通过手术治疗后会产生严重的疼痛感,常规护理只能暂时缓解,而对于疼痛程度极为严重的病人并不能够发挥明显作用。而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近些年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能够根据病人实际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缓解疼痛例如,此护理模式中的心理护理、音乐护理以及按摩护理都能够使病人紧绷的身体以及不良心理得以有效缓解,并在术前对病人疼痛经历进行了解,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缓解疼痛措施,以达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治疗效果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且P< 0.05,这表示疼痛护理可以改善骨折病人的疼痛状况,增强治疗效果。

骨折病人术后由于局部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等特征导致其术后生活质量往往较为低下,并且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及术后早期康复期间,病人需要绝对的制动和卧床休息。长期卧床的病人可能会感到焦虑,不仅降低病人术后康复期的生存质量,同时对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远期预后结局也将产生不良影响。长期疼痛状态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严重和不利的影响,近年来针对负性情绪与疼痛的研究结果显示,持续、而持续性的消极情绪也会增加病人的疼痛和对疼痛的敏感度,以及术后病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术后早期的快速恢复有积极作用,而对骨折病人术后有效的疼痛控制以及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促进病人术后早期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9.57%),这说明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此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对骨折病人手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明显减轻了病人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赢得病人的表扬,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喜梅. 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在四肢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12):146-149.

[2]桑旦卓玛. 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率、心理状态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4):220+235.

[3]张甲.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70.

[4]程燕. 全程优质护理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病人的护理质量[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3):98-99.

[5]蔡玲盈. 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病人手术室疼痛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3):374-375.

[6]姜桐.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DVT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4):65-66.

[7]刘华香. 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6,24(12):147-148.

论文作者:吴乐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快速康复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吴乐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